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成立於1952年11月7日,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校園占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66%,獲全國造林綠化“四百佳標兵單位”和“園林化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
省委黨校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校長由省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長鹿心社(省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校長王淵,副校長吳定軍牛治軍、王福生、寇明軍馮湖,副巡視員李子文、孫秉文,校長助理李潤強。全校共設定處級機構26個,其中,教學、科研機構12個,即哲學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黨史黨建教研部、政治學教研部、工商管理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法學教研部、文史教研部、黨建研究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網路中心、圖書館;行政管理、黨務群團和後勤服務機構14個,即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教務處、計財處、科研處、黨校工作處、研究生部、進修培訓部、離退休職工處、函授學院、機關黨委、工會、總務處和後勤服務中心。建校以來,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中央黨校的有力指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代又一代黨校人努力奮鬥,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辦學經驗,開創了黨校事業興旺發達的局面。

歷史沿革

..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的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以下簡稱革大蘭州分校)。在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即將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即將開始的時候,為適應形勢的需要,省委決定在革大蘭州分校的基礎上成立省委黨校,加強對幹部的培訓。1952年11月7日,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正式誕生。從黨校成立到1956年2月的三年多時間中,共培訓幹部2791人,為勝利完成甘肅的三大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畫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5年11月,中央召開了全國初級黨校會議,會後發出了《關於加強初級黨校工作的指示》。為了貫徹會議精神和中央《指示》,省委決定省委黨校和省行政幹校合併,於1956年3月成立了中共甘肅省委初級黨校。同時,決定籌備成立中級黨校。1956年9月,省委中級黨校正式成立,初級黨校即予以撤銷,從此進入了以輪訓中級幹部為主的正規訓練階段。
1957年5月至1966年5月,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由於黨在指導方針上出現了一些失誤,導致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的這段歷史,也是曲折前進的歷史。這一時期里,黨校配合黨的各項中心運動,共培訓黨的各級幹部5558人,較好地發揮了黨校在培訓幹部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在當時“左”的思想影響下,各種政治運動頻繁,嚴重干擾了幹部培訓工作的征程進行。尤其是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和反右傾運動,給黨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其中的教訓也是深刻的。
1966年5月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災難的內亂。在這場內亂中,甘肅省委黨校也是被當作“修正主義的頑固堡壘”徹底“砸爛”,學校的各級領導幹部普遍受到批判和鬥爭,許多教師蒙冤受辱,在校學員也被捲入運動。這一時期黨校經歷了停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黨校恢復等三個階段,各項工作舉步艱難,教學秩序難以正常,黨校的幹部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的破壞。
1976年10月,當中央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四人幫”,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1978年全國開展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同年12月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順利實現了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從此,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面對歷史的巨大轉折,省委黨校緊跟時代步伐,按照黨中央、省委的要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搞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幹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培訓、輪訓了全省一大批黨政領導幹部和其他專業幹部,提高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素養的理論政策水平,為推動全省的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確定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並把加強幹部的教育和培訓,實現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作為完成十二大各項任務的重大戰略措施。在全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歷史條件下,對全省幹部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黨校承擔著全省幹部教育的歷史重任。在完成這一歷史重任的過程中,省委黨校按照正規化的方針和要求,在教學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員管理、行政管理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改革,使黨校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92年至2002年,是省委黨校實施規範化發展、爭創一流的黨校和不斷創造輝煌的10年。在這10年間,省委黨校緊緊圍繞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體黨員這一戰略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暫行條例》、《中共中央關於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和中央、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黨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將黨校教育納入了全面規範化建設的軌道,自身建設有了長足發展,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為更好地服務於甘肅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創辦一流黨校,充分發揮黨校在幹部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2001年底,省委黨校共舉辦各類培訓、輪訓、進修、學習班約500個,培訓輪訓幹部5萬餘人次;培養研究生474人,尚有1300人在讀;函授本科、專科畢業生10.3萬餘人。走出校門的黨校學員遍及隴原大地,在我省不同時期的各項工作中,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時代進入了21世紀,歷史把黨校推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來,省委黨校的歷史也將翻開新的一頁。在新世紀的新的歷史階段,省委黨校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兩個決定,按照《中共甘肅省委黨校2000-2010年改革與發展規劃》的要求,加快發展,開拓進取,在創新的輝煌。

教學特色

教學方面
堅持實事求是的校訓和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構建了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中心,主要包含“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黨性修養”等四個方面內容的教學新布局;黨的十六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後,突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代會精神在教學中的地位和分量。黨的十七大以來,緊密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進一步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學,使之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常設主體班次有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國有大中型企業領導幹部進修班、處級幹部進修班、縣委書記進修班、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組織人事幹部培訓班、高校中層幹部培訓班、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層幹部培訓班、女幹部培訓班、鄉鎮黨委書記進修班、選調大學生培訓班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經過多年努力,省委黨校形成了以培訓輪訓黨政領導幹部和理論骨幹為主體,以研究生教育和函授教育為兩翼,以“三基本”、“五當代”、“十大觀”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專題研討為主要教學形式,以理論聯繫實際為主要教學方法,學制有長有短,長短結合,多形式、多層次、開放式的辦學格局,為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在黨校畢業學員中,有7名提拔為省部級幹部;2002年和2007年甘肅省第十次和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上,有1/3的黨代表是黨校學員;1999—2001年,甘肅省連續3年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幹部,錄用的黨校學員占一半以上,其中1999年為100%;2002年以來,甘肅省委組織部在甘肅日報公示擬提拔的地廳級領導幹部,黨校學員占了較大比重。2007年4月甘肅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的省委委員和省紀委委員,近一半是黨校學員。

科研方面

堅持面向教學、面向社會實踐,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的科學研究,堅持項目帶動、內涵發展、形成特色、多出精品的指導方針不動搖,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良性互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5年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發表論文、調研報告29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314部,其中有的論文、調研報告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中央級報刊發表,有多部著作、教材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央黨校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獲準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省級科研項目68項,獲省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165項。特別是2006年科研獲獎的數量和層次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甘肅省第10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評獎工作中,省委黨校獲獎成果19項,占全省獲獎總數200項的1/10。圖書館藏書40多萬冊,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兩個學科的文獻為省級收藏重點。辦有《甘肅黨校報》、《甘肅理論學刊》、《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研究報告》、《甘肅省情》、《報告選》、《教學參考》、《黨校教育動態》等1報6刊,為推進理論創新,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

隊伍建設方面

在全面加強校、處級領導班子和教職工隊伍建設的同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人才興校的戰略地位來抓,初步建立了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全校現有教授45人,副教授7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1人(其中博士後6人),碩士63人。在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同時,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積極構建黨校“大師資”網路,從省直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授60人,以柔性流動方式聘請2名博士為兼職教師。2003年以來,每年邀請10餘名省級領導、20多名市廳領導和省內外專家作專題報告,受到學員的廣泛好評。
學術交流方面,省委黨校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積極發展同國內外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兄弟黨校的學術關係。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有10名骨幹教師赴英國、法國、瑞士等國家進修,有40名教師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專業培訓和考察活動,有18名教師赴中央黨校及有關高校做訪問學者。學校先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舉辦學術報告30多場。先後舉辦了中國社會主義5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年會、全國黨校系統《資本論》暨鄧小平經濟理論研討會、全國黨校系統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80年理論研討會、中共黨史學科建設暨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研討會、全國黨校系統黨建理論研討會、鄧小平執政黨建設理論研討會等大型研討會。其中,與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聯合主辦的中國社會主義50年學術研討會,與日本東京大學、韓國漢城大學聯合舉辦的東亞資本主義形成史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近5年來,先後有40餘人到俄羅斯、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做訪問學者,多次邀請國內著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舉行專題講座。所有這些,都擴大了學校在國內外的影響和知名度,提升了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995年以來,陸續完成了信息化建設3項工程、基本建設16項工程和維修改造3項工程。2000年建成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A級站,2004年建成校園網和數字圖書館。1995—2001年,先後興建了幹部讀書樓、圖書館、綜合餐飲樓和6棟職工住宅樓。2002年以來,完成了綜合教學樓、新大門和黨校廣場三項工程建設,貸款興建了4棟學員公寓樓,開展了大規模的綠化美化和校園道路維修整治,對辦公樓、大禮堂、餐飲樓和學員樓進行了維修改造,更新了部分辦公家具和公寓設施,極大地改善了黨校的辦學條件,使校容校貌有了新的改觀。2006—2007年,又集資興建了2棟職工住宅樓,解決了引進人才的住房困難,進一步改善了現有人才的住房條件。

新時期的主要工作

黨的十七大以來,甘肅省委黨校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適應甘肅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要求,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做出了新的安排部署:
第一,堅持教學抓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和培訓方法。一是在認真堅持和完善“一個中心、四個方面”教學新布局的基礎上,突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黨校教學中的地位,將其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使之進教材、進課堂、進學員頭腦;二是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增強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全面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一個中心、四個方面”教學新布局的實現形式,進一步完善具有甘肅特色的黨校教學新體系;三是緊緊圍繞省情和省委中心工作,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現代經濟知識、科技知識、社會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的教學,堅持把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貫穿到黨校教學的全過程;四是堅持理論學習和提高能力相結合,努力使知識、素質和能力培訓相統一,真正使學員通過理論和知識的學習受到啟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五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研究式教學,認真探索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積極推廣和實施模擬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和體驗式教學,進一步加強選單化選學和互動式教學,努力實現學員主體作用和教員主導作用的有機結合。
第二,堅持科研抓項目,多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一是繼續堅持“項目帶動,內涵發展,形成特色,多出精品”的科研工作指導思想,始終堅持科研抓項目不動搖。重點要抓好國家和省上社科規劃項目、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的項目、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項目以及為基層和企事業單位服務的項目,尤其要抓好帶動黨校學科建設、提高黨校學術地位的項目。二是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健全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長效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充分發揮省委黨校自身的優勢和黨校系統的優勢,利用黨校學員實踐經驗比較豐富、思想理論素質比較高的優勢,確定科研選題,組織科研攻關,開展理論研究。三是積極主動與省上有關部門和高校聯合攻關,進一步深化對黨代會精神和甘肅省情的研究,加強對我省改革發展穩定中實際問題的研究,使黨校科研更好地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服務。
第三,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大力加強隊伍建設。經過多年努力,省委黨校已初步形成了培養、引進和使用高層次人才的良性循環機制。今後,要繼續實施用好現有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穩定拔尖人才、培養後備人才的人才強校戰略,努力把優秀人才吸引和集聚到黨校事業中來;通過鼓勵教研人員攻讀博士學位、深造進修、做訪問學者和掛職鍛鍊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培訓教師,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同學科建設相結合,整合開發教學資源,形成各學科各專業教研人才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綜合使用的局面,進一步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條件和環境;堅持把培養造就高層次教研人才和領導人才作為重中之重,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和優勢互補的學術團隊。
第四,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扎紮實實抓好申碩工作。一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制定出台了《中共甘肅省委黨校2006—2010年學科建設規劃》。從黨校的性質、任務和學科發展現狀出發,根據國家授予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十一五”期間,要著力構建由11個一級學科、21個二級學科和6個相關基礎學科構成的學科布局;二是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在2008年以前重點建設7個學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學、中共黨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行政管理。每個學科專業都確定了學術梯隊和重點研究方向。三是在甘肅省委、中央黨校和教育部領導的關心下,經過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於2006年8月22日下發通知,決定省委黨校與蘭州大學聯合培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獲得與高校聯合招收研究生的授權,是申碩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由於兩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各項準備工作紮實充分,2007、2008年的招生工作和聯合培養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申碩的其他準備工作,也在紮實有序地推進。
第五,認真抓好體育館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省委黨校體育館項目占地10.5畝,總建築面積近9000平方米。根據黨校教育教學的特點和學員構成,體育館主要建設籃球館、桌球館、網球場、體操房、檯球室、棋牌室等大眾化的體育設施和附屬用房。目前正在做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六,堅持黨校姓黨原則和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的方針,進一步提高黨校辦學水平。一是突出抓好制度建設,努力提高黨校辦學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二是切實加強學風、校風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大對教員和學員的管理力度,做到嚴中有理,嚴中有情,嚴中有方;三是按照“質量第一、嚴進嚴出”的要求,進一步規範黨校學歷教育和其他社會辦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