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用於治療成人甲狀腺功能亢進,開始劑量一般為每天300mg,視病情輕重介於150~400mg,分次口服,一日最大量600mg。抗甲狀腺藥物。其作用機理是抑制甲狀。常見有頭痛、眩暈、關節痛、唾液腺和淋巴結腫大以及胃腸道反應;也有皮疹、藥熱等過敏反應,有的皮疹可發展為剝落性皮炎。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藥物名稱:丙硫氧嘧啶

英文名稱:Propylthiouracil

藥物別名:丙基硫氧嘧啶

英文別名:Procasil、Propacil、Propycil、Prothiucil、Thyracil、Tiotil

類別:西醫藥物

藥理作用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口服後由胃腸道迅速吸收,經代謝後廣泛分布於全身,但濃集於甲狀腺。丙硫氧嘧啶與血液中蛋白質結合,約占76.2%,在血中半衰期甚短(l~2小時),但生物作用時間較長。丙硫氧嘧啶及其代謝物由尿排泄,能透過胎盤,並經乳汁分泌。

藥物分析

方法名稱:丙硫氧嘧啶原料藥—丙硫氧嘧啶的測定—中和滴定法。

套用範圍:該方法採用滴定法測定丙硫氧嘧啶原料藥中丙硫氧嘧啶的含量。

該方法適用於丙硫氧嘧啶原料藥。

方法原理:供試品加氫氧化鈉試液與水溶解,加酚酞指示液,滴加稀醋酸至紅色消失,加二苯偕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滴定液滴定至溶液顯淡紫堇色,根據滴定液使用量,計算丙硫氧嘧啶的含量。

試劑:1. 氫氧化鈉試液

2. 稀醋酸

3. 二苯偕肼指示液

4.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

5. 基準氯化鈉

儀器設備:

試樣製備:1. 氫氧化鈉試液

取氫氧化鈉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2. 稀醋酸

取冰醋酸60mL,加水稀釋至1000mL。

3. 二苯偕肼指示液

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4.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

配製:取硝酸汞17.2g,加水400mL與硝酸5mL溶解後,濾過,再加水適量使成1000mL,搖勻。

標定:取在110℃乾燥至恆重的基準氯化鈉約0.15g,精密稱定,加水100mL使溶解,加二苯偕肼指示液1mL,在劇烈振搖下用本液滴定至顯淡玫瑰紫色。每1mL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5.844mg的氯化鈉。根據本液的消耗量與氯化鈉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濃度,即得。

操作步驟:精密稱取供試品約0.3g,加氫氧化鈉試液5mL與水50mL,必要時加熱使溶解,放冷至室溫,加酚酞指示液2滴,滴加稀醋酸至紅色消失,加二苯偕肼指示液1mL,用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顯淡紫堇色。每1mL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17.02mg的C7H10N2OS。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國家藥典委員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一部,p.78。

用法用量

甲狀腺甲狀腺

用於治療成人甲狀腺功能亢進,開始劑量一般為每天300mg,視病情輕重介於150~4

00mg,分次口服,一日最大量600mg。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維持量每天50~150mg,視病情調整;小兒開始劑量每日按體重4mg/kg,分次口服,維持量酌減。

⑴用藥劑量應個體化,根據病情、治療反應及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隨時調整。

⑵每日劑量分次口服,間隔時間儘可能平均。

⑶甲亢手術前7~10天應加用碘化物,以減輕甲狀腺充血,便於手術。

⑷放射性碘治療前2~4天應停用抗甲狀腺藥,以減少對放射性碘攝取的干擾。放射性碘治療後3~7天可恢復用藥,以促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⑸如出現甲減症狀和體徵,應減量或暫時停藥,並輔以甲狀腺激素製劑。

⑹如出現粒細胞缺乏或肝炎的症狀和體徵,應停止用藥,並予以支持療法。輕度白細胞減少不必停藥,但應加強觀察,複查血象。

⑺出現嚴重皮疹或頸淋巴結腫大時應停藥觀察。

⑻療效觀察及療程:經適量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約2周,症狀開始好轉,經8~12周后,病情可得到控制。此時應減量,否則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減量期可歷時約8周,先減至原用量的2/3,然後減至1/2,如病情穩定,可繼續減至維持量。維持量應根據病情適當增減。療程一般為12~18個月。

胺基酸胺基酸

達到此階段後,如病情控制良好,所需維持量甚小,甲狀腺腫大減輕,血管雜音減弱或消失,血中甲狀腺自身抗體(甲狀腺興奮性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微粒體抗體)轉為陰性,則停藥

後持續緩解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則停藥後復發的可能性大,對於後一類患者宜延長抗甲狀腺藥物的療程,或考慮改用甲狀腺手術或放射性碘治療。

不良反應

皮疹或皮膚瘙癢

皮疹皮疹

較多見的(發生率約3~5%)為皮疹或皮膚瘙癢,此時需根據情況停藥或減量

,並加用抗過敏藥物,待過敏反應消失後再重新由小劑量開始,必要時換一種製劑。

血液系統異常

嚴重副作用為血液系統異常,輕度白細胞減少較多見,嚴重的粒細胞缺乏症較少見,後者可無先兆症狀即發生,有時可出現發熱、咽痛。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能發生。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尤其首二月應定期檢查血象。

其他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其他副作用包括味覺減退、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關節痛、頭暈、頭痛、脈

管炎(表現為患部紅、腫、痛)、紅斑狼瘡樣綜合徵(表現為發熱、畏寒、全身不適、軟弱無力)。⑷罕見的副作用有肝炎(可發生黃疸、停藥後黃疸可持續至10周始消退)、間質性肺炎(見於用丙硫氧嘧啶,伴咳嗽,氣促)、腎炎和累及腎臟的血管炎(較多見於用丙硫氧嘧啶,伴背痛、排尿增多或減少、下肢浮腫);其他少見的血液併發症有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減少或因子7減少。疹,瘙癢,食欲不振,思睡,頭痛。個別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症,應定期檢查血象。

相互作用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1)硫脲類抗甲狀腺藥物之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2)與抗凝藥合用,可增強抗凝作用。(3)高碘食物或藥物的攝人可使甲亢病情加重,使抗甲狀腺藥需要量增加或用藥時間延長。丙硫氧嘧啶片(1)50mg(2)100mg。口服,成人常量一次0.05-0.1g,一日0.15-0.3g。

極量:一次0.2g,一日0.6g。甲亢內科治療:開始一日0.2-0.6g,分3次服,症狀緩解後,改維持量,一日25-100mg。對甲狀腺危象:一日0.4-0.8g,分3-4次服,療程不超過一周。

丙硫氧嘧啶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目的:介紹治療甲亢常用藥丙基硫氧嘧啶(PTU)所致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小血管炎臨床診治情況。方法:通過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對近年來ANCA檢測方法、PTU所致ANCA相關小血管炎臨床表現進行綜述。結果:歸納出PTU所致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發生機制。結論:懷疑PTU所致ANCA相關小血管炎時,應及時停用PTU並採取對應的治療和預後措施。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NCA)相關小血管炎是一種多系統損害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韋格納肉芽腫,顯微鏡下微型多血管炎及原發性局灶性腎小球腎炎,在西方國家其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除原發性ANCA相關小血管炎外,藥物所致也屢有發生,有肼苯噠嗪、青黴胺、別嘌呤醇、丙基硫氧嘧啶等,其中丙基硫氧嘧啶是較常見的藥物之一。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目前認為ANCA在小血管炎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時在小血管炎的診斷,指導治療,判斷復發上具有重要意義。在藥物引起的血管炎中往往伴有ANCA滴度10倍以上升高[1],然而,ANCA陽性並不一定伴隨血管炎的發生,也可見於其它風濕免疫性疾病以及嚴重的感染如心內膜炎、HIV感染等。[2]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是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是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最常用的藥物之一。雖公認其副作用遠小於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等抗甲狀腺藥物,但仍有一定發生率1%~5%[3]。不良反應與劑量有關,嚴重不良反應有ANCA相關小血管炎(藥物性狼瘡)、粒細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炎等[3]。1953年Morrow等[4]報導PTU可引起藥物性狼瘡,1993年DolmanKM等[5]報導PTU可引起ANCA相關小血管炎,而後國內外陸續有類似報導。目前認為PTU引起的狼瘡樣綜合徵其實就是PTU引起的ANCA相關小血管炎,是一種藥物誘導的多克隆自身免疫反應。此外,近來不斷有報導提示PTU可誘導產生ANCA,並可導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後者雖發生率低,但若不予以重視將導致嚴重後果。本文就近年來國內外有關PTU引起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研究綜述如下。

1。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ANCA及其檢測: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指標是ANCA。ANCA是一種以中性粒細胞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雖然可作為靶抗原的中性粒細胞胞漿成分甚多,但普遍認為最有臨床意義的還是其嗜天青顆粒中的蛋白酶3(proteinase3,PR3)和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ANCA檢測,最早的ANCA檢測方法為間接免疫螢光法(IIF),套用酒精固定的中性粒細胞可產生兩種螢光形態:一是胞漿型(cANCA),其主要靶抗原為PR3,PR3ANCA與韋格納肉芽腫密切相關;二是環核型(pANCA),其主要靶抗原為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POANCA與顯微鏡下微型多血管炎和原發性局灶壞死性腎小球腎炎密切相關[6]。以後又有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根據套用的抗原不同,又分為總抗原ELISA和抗原特異性ELISA,蛋白酶3和髓過氧化物酶是兩個最為重要的ANCA特異性抗原。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現有7種已知的ANCA靶抗原:PR3,MPO,人白細胞彈力蛋白酶(HLE)、乳鐵蛋白(LF)、組蛋白酶G(CG)、殺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和天青殺素(AZU)。徐旭東等[7]報導對4例患者進行7種抗原的檢測,發現患者血清識別多種ANCA靶抗原,多數滴度較高,進一步證實PTU引起的ANCA陽性小血管炎,是藥物引起的多克隆自身免疫反應。對於懷疑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患者,可首先套用間接免疫螢光法和/或總抗原ELISA法進行篩選,陽性者則應進一步用ELISA法檢測抗蛋白酶3和抗髓過氧化物酶等自身抗體,如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ANCA為陽性,而PR3ELISA和MPOELISA均為陰性,則套用ELISA方法,檢測其它已知ANCA的特異性抗原。研究結果顯示,單獨使用間接免疫螢光法對原發性小血管炎的診斷特異性為76%,如間接免疫螢光法加抗原特異性ELISA,則可使診斷的特異性提高至98%。3PTU所致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發生機制:目前認為,PTU所致的ANCA相關小血管炎可能存在遺傳易感因素[15](HLADR3與其密切相關)。PTU代謝產物與中性粒細胞的大分子結合,作為半抗原而誘導抗體產生[16]。在某種外因(如感染)的刺激下激活中性粒細胞,發生脫顆粒反應,釋放髓過氧化物酶,將藥物轉為反應性氧族而直接造成小血管內皮細胞損傷[16]。MPO與PTU發生相互作用,將PTU轉化為毒性的代謝產物或半抗原,當其與中性粒細胞內多種胞質抗原和核抗原相結合時,具有免疫原性,作為抗原被T細胞識別,進一步活化B細胞產生相應的自身抗體,造成腎、肺及其它器官小血管的免疫損傷,引起血管炎。由於PTU所致的ANCA相關小血管炎多有抗MPO抗體。ChoiHK[1]等認為,PTU誘發的ANCA相關小血管炎是否與甲狀腺本身有關,因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與髓過氧化物酶在結構上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國內外(包括我們的研究)研究顯示未發現兩者關聯的證據[17]。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4PTU所致ANCA相關小血管炎的診斷:服用丙基硫氧嘧啶的患者,本身無腎、肺疾病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丙基硫氧嘧啶加量期,如出現血尿、蛋白尿、貧血、發熱,痰中帶血或咯血、肺部陰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等臨床表現,p-ANCA陽性,且具有高滴度的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並可識別多種抗原成分,停用丙基硫氧嘧啶後,抗體滴度很快下降,且未服用過肼苯噠嗪、普魯卡因胺、青黴胺等易致血管炎的藥物,則可診斷為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的ANCA相關小血管炎。腎穿活檢多表現為局灶節段纖維素樣壞死性和/或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其中,診斷的金標準是有關部位活檢,血清學抗體檢測。

抗甲狀腺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