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家君:家父,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信:誠信,信用。

本文簡介

選自余嘉錫《世說新語》(中華書局1983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 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書。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撰寫,梁劉峻(字孝標)注。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該書原名《世說》,後人為與劉向書相別,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今名。全書原八卷,劉孝標註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小說。<<宋書·劉道規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筆記影響尤其大。編著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 《宋書&#8231;宗室傳》說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著有《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及《典敘》、志怪小說《幽明錄》等。劉義慶以前的志人(軼事)小說有晉裴啟的《語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說新語》雖被保存了下來,但近代學者根據唐寫本殘卷考證,亦經後人刪改,與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人物

陳元方是一個講究誠信,能言善辯,聰慧機智的小孩.而且他可以捍衛自己與父親的尊嚴。
友人是一個不守信用,沒有禮貌,但知錯能改的人.

解釋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期行:相約而行。期,約定,約定時間。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
過中:過了中午.
至:到
捨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丟下;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玩耍,遊戲。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不。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一方;委,丟下,拋棄。
君:您。
家君:家父,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慚:慚愧
引:拉,這裡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信用。

 譯 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過了朋友還沒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離開了。陳太丘剛剛走後,友人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沒來,他便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罵道:“你父親不是人啊!和我約好一起走,卻把我丟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正午時你還不到,就是不守誠信;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抱歉,元方走入了家門,不回頭看父親的朋友一眼。

 中心

本文記述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表現了陳元方的聰慧,懂得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說明了“禮”和"信”的重要性,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喪失朋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