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手道協會聯盟

世界空手道協會聯盟

空手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體育。可以鍛鍊人的外在肌體,可以讓人具備內在自我控制的意志及崇高的精神信念,具備果斷、勇敢、大度、博愛、自信、機智、冷靜等個人優秀品質,最重要的是它通過練習和認識能使一個人充滿非凡的氣勢,發揮人的巨大潛能,對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無疑是大有幫助的。空手道並非人所了解的日本武術,它起源於中國盛唐時期,由日本武道傳播者帶回日本,將其完善。它原稱“唐手”,因日文讀音與“空手道”諧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為空手道。

名字由來

空手道空手道

空手道亦稱空手,是發源於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武術,關於空手道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最為學術界所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空手道的前身是古代琉球的武術“琉球手”或“手”,融合了傳入的中國武術後,被琉球人尊稱為“唐手”;後來又接受了日本武道的影響,成為現代的“空手道”。

空手道的日文からて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
から:漢字為“空”;這個字的解釋有二:一為空,空手,手無寸鐵:Kara亦可解釋做"唐"的意思。唐者,唐朝也,唐代中國進入盛勢,唐人即是中國人。故karate亦可解做唐手,即中國的手技也。但因子十年前日本統一Karate為空手,故其漢字(kanji)亦廢用唐手此名。
て:即手。除了空手,唐手這名稱外,此武術亦曾被稱為琉球手。琉球是在中國清代時進貢給中國位於日本南面的一個小國。當地人民常往中國,某些拜師於武館後返回琉球。後來,日本占領琉球,改名為沖繩,同時亦執行禁武,禁兵器令,但當地民眾仍群起反抗,他們以學自中國(當然有加入琉球本身)的武術,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嚴加反抗,此種用以反抗,戰鬥的武術當然是以殺人為目標。
由於空手於琉球不同地方發展,同時亦發展出三套基本勢法-一為那霸手,一為首里手以及泊手等。後來此武術流入日本,經過發展分流漸成現今的空手道。

起源發展

據考,空手道是由500年前琉球島上古老格鬥術和中國盛唐時期的武術拳種通過“遣唐使”、“入宋僧”和兩國商業文化交流的不斷接觸,漸漸傳入日本,並進行改革發展的一種拳法。日本最早稱空手道為“唐手”,本世紀初,日本武林人士出於民族自尊而將“唐手”於1935年改成“空手”。
1916年,日本沖繩人空手道高手船越義珍帶領許多衝繩空手道武道家到東京等地以公開表演空手道為契機,開始於空手道的早期漫長的推廣工作。由於早期發展中師承和流派之間的戒心,有些空手道家從不橫向聯絡,另空手道的猛烈踢打和直接對抗所造成的傷害事故,使空手道無法順利統一的得到發展和提高。往後空手道就形成了以套路為中心,各自為政的普及推廣時代。
1930年,宮城長順首先使用“剛柔流”作為自己流派的名稱,隨後自立名稱的空手道團體應運而生,最多時達到300餘個。而後四個最大空手道組織也隨之產生,(剛柔流、松濤館、和道會、系東流),這四大流派在漫長的歲月發展中,成為了當今日本空手道許多流派的母體。
1949年,以松濤館為主,聯合成立了“日本空手道協會”,但該協會尚未具備領導全日本空手道界的實力。直到50年代,以全日本開展錦標賽為名義的比賽,每年就有20餘個,但大都是有名無實的,而參賽選手也沒有經過逐級選拔,缺乏全國錦標賽的權威。1964年,“全日本空手道聯盟”成立,空手道協會也加入其中,並開始了“寸止”規則的空手道時代。
1970年,全日本空手道聯盟主持了第一次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並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聯合會”,這些實力強大的團體,在一些政治家、實業家的支持下,不斷地致力於把空手道推向世界,他們保持以“型”為中心的體系,對抗比賽採用“寸止”。這是基於對空手道“一擊必殺”之威力的敬畏之心,我們稱此種形式為傳統空手道或體育空手道。
隨著拳擊、摔跤、柔道等近代競技格鬥技的出現,有人對傳統空手道“一擊必殺”的威力產生懷疑,對缺乏靈活性的弓步站立方式的實用性產生懷疑。那猛烈的沖拳,彈踢可以斷磚、碎瓦,但作用在活動的人身上又怎么樣?那種不直接接觸,僅打在離對手一寸處即停住的方式、空手道真正的實用性在哪裡?那種繁複的“寸止”判定方式,最終所面對對手的結果什麼?
對於這一些,傳統空手道全然不顧,以至造成防守反擊的技術就難以發揮,也降低了其實戰性。同時由於一方“寸止”,另一方仍在移動,相迎擊撞的傷害並非少見,故作為競賽項目,也不是絕對安全。而這種沒有碰撞就定輸贏的判定方式使觀眾看得稀里糊塗,於是,一些勇於實踐空手道中“武”的因素的人士,便一直堅持進行直接擊打式比賽的研究和革新。

流派劃分

空手道分為廣義的傳統派空手道和廣義的全接觸空手道兩大類(不代表傳統=寸止)。 

廣義傳統派空手道下又分為

1、全空連空手,寸止的空手(一般日本本土的空手道就是指這種,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四大會館。寸止的規則是空手道傳入日本本土後才有的,日後更發展出無接觸的運動空手道。)2、沖繩空手(如沖縄剛柔流、上地流、小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松林流、一心流、沖縄松源流、劉衛流、金硬流、湖城流、本部流等)廣義全接觸空手道(直接打擊制的實戰空手道,基本以極真為母體)下分為1、狹義的全接觸空手:以極真會以及某些沖繩的空手道流派為主。大部分極真的比賽規則中是不允許對頭部的打擊,但近年來國際FSA拳真館和極真館在嘗試可以直接擊打顏面的比賽。參加極真比賽的除了極真的分支還有少林寺拳法的白蓮會館,國際FSA拳真館等。沖繩空手道比賽一般可歸類於全接觸空手道比賽但規則中對允許頭部打擊以及允許寢技的套用與極真的規則有些區別。這點上,相比於日本空手道,極真空手的理念離沖繩傳統空手更相近。2防具空手道/硬式空手道(如全日本空手道連盟錬武會、全日本硬式空手道連盟、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連盟錬心舘、千唐會、清心流、全日本格鬥打撃連盟、日本防具空手道連盟、全國防具空手道連盟)3、美式全接觸空手道4、其他類格鬥比賽(除了突き、蹴り外還有投、投技、組技、寢技的総合格闘技,可以擊打顏面,有大道塾/空道和其分支和術慧舟會、空手道禪道會)大道塾/空道現已脫離空手道體系,朝綜合格鬥方向發展5、得分擊倒制空手道(寬水流)

道服

在琉球王國時代,史料中沒有關於空手道道服的記載。在太平洋戰爭之前的相片中,習武者大多是赤裸上身練習空手道。在1929年發表的《拳法概說》中,喜屋武朝德提到赤裸上半身的目的是為了練習皮膚的強韌性。然而,在1921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問沖繩之際,由容宜仁指揮的首里城正殿演武中,人們穿著白色上衣練習武術。今日的空手道道服是1922年船越義珍在講道館演武之際,從神田的生地問屋買入白木棉地,參照柔道道服的風格親手縫製出來的。這是文獻上記載最早的空手道道服。1934年在《空手研究》中刊登了空手道道服的廣告,並於昭和初期開始販賣。由於空手道與柔道的差異,人們對空手道道服逐漸改良,成為今天的樣子。在今日的空手道道服中,傳統派空手道的道服與全接觸式空手道的道服有些許不同。

競賽規則

選手
一、選手必須一方戴紅色,另一方戴藍色被W.K.F.所認可的拳套。
二、選手僅系一條腰帶。紅方系紅帶,白方系藍帶。比賽時不系段位帶。
三、選手必須戴護牙套。 比賽場地必須平坦無危險
四、護陰和軟的脛骨護墊是被允許的,但禁止使用脛骨/腳背連在一起之護具。所有的護具都必須由W.K.F.所認可的。
五、在大會醫師的建議之下,因受傷而要使用繃帶、護墊或吊帶,須得到主審裁判的同意。
對打比賽的組織
一、對打比賽可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個人賽依體重分量級和無限量級。體重分級則細分為回合(Bout)賽。回合賽也包括團體賽中的個別個人賽。
二、團體賽中,各隊參賽者的數目必須為單數;男子隊由7名隊員組成,其中包含5位出場選手;女子隊由4名隊員組成,其中包含3位出場選手。
三、比賽前,各隊代表應從全隊男性7名或女性4名的名單中,選出參賽者,而且將參賽者攻擊次序填寫於大會所規定之表格交出。任何隊員或教練未提出書面報告即擅自更改出場選手或出場順序時,該隊將被判失格。
裁判小組
每場比賽的裁判小組包括一名主審(Shushin),三名副審(Fukushin)和一名監察(Kansa)。另設有計時員、報分員、記錄員、記錄監察員若干人。
比賽時間
每回合對打比賽的時間為成年男性3分鐘(團體賽和個人賽相同),女性、青少年和幼年組選手比賽時間定為每回合2分鐘。
得分
一、「得分」分數分為三種:A.3分(SANBON)B.2分(NIHON)C.1分(IPPON)
二、得分的判定是根據下列得分技術標準而決定:(良好的姿勢)、(運動精神)、(充沛的技術運用)、(殘心)、(良好的時機)、(正確的距離)。
三、三分(SANBON)的判定標準:
A.上段踢技。
B.將對方以摔倒或掃倒,緊跟著一個有效的技術攻擊。
『只有在使用空手道技術的意圖下,或是反擊對方的摔技、扭抱的情況下,才可抓住對方或摔翻對方。』
『為了安全的理由,禁止使用:《沒抓住對方的翻摔》《危險性的翻摔》《摔翻的支撐點高於臀部》但一般傳統空手道的掃腳技法,如《腳底出足掃》《腳背踢式的掃腳》《誘敵攻擊或防守之主動掃腳》等,不須要抓住保護對方。
『對方被摔倒在地後,主審將給予攻擊者2至3秒的技術攻擊時間。』
四、二分(NIHON)的給分標準:
A.中段踢技。
B.擊中對方的背部。
C.混合性的技術攻擊,每一單一的攻擊都合手得分標準(2支以上)。
五、一分(IPPON)的給分標準:
A.中段或上段直擊。
B.背拳….等所謂的Uchi擊。
六、攻擊部位:(頭部)、(臉部)、(頸部)、(腹部)、(胸部)、(背部,不含兩肩)、(胸側面)。
判定勝負的標準
比賽結果決那一位選手先「領先取得8分的差距」或在時間到時,較高分者為勝。也可因”判定”(HANTEI)而獲勝,或因犯規(HANSOKU)、失格(SHIKKAKU)、棄權(KIKEN)而決定輸贏。
一、比賽結束,兩選手同分或都沒得分。由裁判小組以投票方式來”判定”(HANTEI)輸贏。判定(HANTEI)勝負的標準為(選手在態度、鬥志、和力量的表現)。(戰術和技巧的嫻熟度)。(主動攻擊的次數)。
在個人賽中,如果雙方平手,可加上1分鐘的”延長賽”(ENCHO-SEN),”延長賽”是比賽的延長,因此所有的處罰,警告都得連帶進入”延長賽”中,先得分者為勝。如果雙方仍未得分,則以判定決定勝負。
二、在團體賽中,沒有”延長賽”(ENCHO-SEN),只有”平手”的判定。
三、在團體賽中,以獲勝人數最多之一隊為優勝,如果雙方獲勝人數相同,則二隊將『勝』與『敗』的選手之分數列入計算,總分最多的隊伍獲勝。
四、在團體賽中,如果雙方獲勝人數及總得分點數皆相同,二隊應派代表加賽,以決勝負,若加賽仍然平手時,則須進行1分鐘的延長賽,先得分者為勝;如果雙方都沒得分,則以判定決定勝負。
五、在男子團體賽中,先贏三場者,即可宣布為勝方。在女子團體賽中,先贏二場者即可宣布為勝方。
禁止行為(此處規定第一類犯規和第二類犯規,二類禁止行為。)
第一類犯規:
A.攻擊時過份觸及得分部位或觸及喉部(註:喉部是連”部觸”都被禁止)
B.攻擊手臂、腳、鼠蹊部、關節或腳背部位。
C.以開掌技術,攻擊顏面部位。
D.可以造成對手受傷之危險摔技或被禁止之摔技。
第二類犯規:
A.假裝受傷或誇大傷情。
B.屢次跑出比賽場地(出界JOGAI)。
C.沒有防衛自已的意圖(無防備MUBOBI)。
D.逃避戰鬥,以閃避的方式讓對方沒有得方的機會。
E.抓住對方或意圖摔倒對方,但其本意並非真正的要使用空手道技術攻擊(企圖以抓住對方或靠近對方,讓對方攻擊時,因距離太近而無法得分)。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對方意圖先做出抓或摔的動作,或者想使用支軸點高過臀部的摔技時。(在此情況下,就可以以抓住對方或靠近對方,來做出防禦性的反制。)
F.無謂的抱、扭、摔、推、看不出有真正技術攻擊的意圖。
G.未能節制的攻擊,罔顧對手安全。例如:使用摔技而不顧對手能否安全著地。
H.以頭部、關節或手肘攻擊對手。
I.以言語或其它動作刺激對手,不服從主審的命令,對裁判小組不禮貌,或其他的侵犯禮儀的行為。
罰則
一、『第一類犯規』與『第二類犯規』不可相互累積。
二、違反規則可直接處分,處分之後仍一再違反該規則時,須加重處罰。例如:第一次口頭警告選手觸擊太深,第二次再犯時不可以只有口頭警告。
三、罰則用語
A.口頭警告(CHUKOKU):初犯而且犯規輕微者。
B.警告(KEIKOKU):對在該場比賽已被判一次「口頭警告」者,或犯規程度還不到被判「犯規注意」的程度者,被處罰的選手喪失一分。
C.犯規注意(HANSOKU-CHUI):對在該場比賽已被判一次「警告」者,或直接對犯規嚴重,但還不到被判「犯規」的程度者。處以此種處罰,被處罰的還手喪失二分。
D.犯規(HANSOKU):對很嚴重的犯規或在該場比賽已被判一次「犯規注意」者,選手將被判輸掉該場比賽。
E.失格(SHIKKAKU):選手有『不服從主審的命令』、『行為惡劣』、『犯行有損空手道威望』、『其他違犯到空手道規則及大會比賽的運動精神者』、主審必須知會裁判委員會而作出”失格(SHIKKAKU)的判決。
比賽中之受傷和意外事件
一、選手『跌倒』、『被摔倒』、或『被擊倒』,在10秒內無法站起來,是不適合繼續比賽的,自動地喪失該次大會自由對打比賽的權利。
選手跌倒、被摔倒、或被擊倒而不能立刻站起來,主審必須吹哨子做信號計時員,開始10秒的倒數計時。同時呼叫醫師前來。當主審舉起手臂時,計時員就立刻停止計秒。
二、經由大會醫師宣布不堪出賽之受傷選手,不得再參加所有的對打賽。
三、受傷選手因傷而獲勝,如無大會醫師的許可,不得再賽。若該受傷的選手,第二場同樣的又因對手失格而再度獲勝時,此選手就不得再參加此進行中的賽程。
四、選手受傷時,主審應立即叫停並請醫師診查。醫師僅做診斷和治療。
五、受傷的選手只有3分鐘的時間接受治療,如果治療無法在3分鐘內完成,則主審要決定是要判此選手不適合繼續比賽或者決定要再延長一點治療的時間。

空手道表演時間到了

目前國際奧委會已經把高爾夫、7人橄欖球、壁球和空手道等項目列入了奧運會未來發展的項目,

..

10月份還將開會討論奧運項目的增減問題,而空手道是這些項目中進入奧運會呼聲最高的。葉諾林普斯對空手道入奧的前景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國際空手道聯合會目前有178個成員,在包括奧運項目和非奧運項目的所有單項組織中,排名第10,目前全球範圍內有7000萬人在練習空手道。世界空手道聯盟也是現代化的國際組織,今年11月將在東京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不但進行電視現場直播,還將進行網上直播。“現在到了空手道上台表演的時間了。”葉諾林普斯告訴記者。

千萬別忘記空手道起源中國

空手道的發祥地是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其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1392年,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國明朝朝貢。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赴琉球。這些中國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琉球。中國拳法也在此時被帶往了琉球,結合了當地的格鬥術琉球手,發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這種說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輸入說”。 雖然中國空手道協會是世界空手道聯盟的新會員,但中國空手道運動的發展速度還是讓葉諾林普斯吃了一驚。他告訴記者,此前他知道空手道運動在中國發展十分迅速,但通過在中國觀摩比賽後才發現他的想像與實際發展情況還有很大的區別。他非常誠懇地對記者說:“我非常高興中國空手道運動能發展得這么迅速,最重要的是,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空手道運動起源於中國。這一點非常重要。相信中國今後會在空手道運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世界空手道聯盟今後將通過提供高水平教練等方式來大力支持中國空手道運動的發展。 葉諾林普斯最後說:“我對煙臺印象非常深刻,不但比賽組織得非常完美,而且煙臺風景優美,人民熱情好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