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行銷

世博行銷,是藉助世博會為載體來推廣企業的產品和品牌的市場行銷活動,是將產品與世博結合,把世博文化與品牌文化相融合以形成特有企業文化的一種戰略。對於企業來說,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能在世博會上出現無疑可以極大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概念

世博行銷,是藉助世博會為載體來推廣企業的產品和品牌市場行銷活動,是將產品與世博結合,把世博文化與品牌文化相融合以形成特有企業文化的一種戰略。

企業圍繞世博會除了投入贊助費外,採取一系列相關行銷活動,從公益、文化、熱點等各個角度,運用廣告、促銷、活動等多種手段,力爭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形成一個品牌的溝通高潮,產生轟動效應。

世博行銷世博

奧運行銷

在世博行銷之前首先出現的是奧運行銷。當商界奇才尤伯羅斯創造性地將奧運和商業緊密結合起來,並使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第一次賺錢的奧運會”時,圍繞奧運會建立起來的奧運經濟就越來越成為眾商家關注的焦點。在奧運行銷中最著名的成功者就是可口可樂公司,在北京奧運行銷中的認知度、購買傾向、奧運理念契合和宣傳回想四個方面都獲得了大幅提高,可口可樂藉助奧運將自己的知名度提高了20%。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可口可樂的產品在奧運場館內的銷售量達到2500萬瓶。這種通過將品牌與國際重大事件捆綁,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的行銷方式被眾多企業熱捧。

發展歷程

博覽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會——集市,當時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所需進行物資交換或商品買賣的場所。從十九世紀開始,集市規模逐漸擴大,入市交易的商品種類和參加的人員增多,影響範圍也不斷擴大。到了19世紀20年代,人們就把規模較大的定期集市稱作博覽會,集市的功能逐步擴展,重點演變為對生產技術的交流、文明進程展示和對理想的企盼。世博會經歷15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
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展覽會以來,世博會已先後舉辦過40屆,它的舉辦形式和行銷模式也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作為國際性博覽活動,其能否成功舉辦,與舉辦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際市場行銷的發展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相關;同時,內部因素如世博會的籌備、組織、管理和行銷,也極大地影響著它的成功與否。隨著在經濟活動中行銷作用的日益突出,世博會的行銷活動及行銷模式對於它的成功起到了日益重大的作用。

行銷優勢

而世博會無疑也是一個具有深遠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展覽會。始於1851年的英國倫敦萬國博覽會。具有比奧運會還悠久的歷史,展會時間長達180天,人流如織,參觀總量在數千萬人次。在歷屆世博展會上出現了眾多未來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大到蒸汽機、電動機、電梯,小到薩克斯管口香糖、蛋卷冰激淋都曾在世博會上亮相,進而風靡全球。對於企業來說,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能在世博會上出現無疑可以極大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一共有57家贊助商,分為三個等級,包括全球合作夥伴13家、高級贊助商14家、項目贊助商30家。它們都是做出了足夠的資金投入,並為世博會提供各種專業服務。

行銷案例

比如中國電信直接用於5.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的投資就達4.88億元,建設信息通信項目94個;用於覆蓋整個上海市6300平方公里的世博配套網路建設投資已經超過33億元。中國電信僅在世博園

區就建設了90個世博信息綜合接入機房和300餘個小機房,新建用戶主幹光纜8915芯公里,世博業務專網配套光纜達7165.2芯公里,世博視頻專網配套光纜達6370.4芯公里。在世博園區,全球眼安裝了超過1000隻。通過電信“全球眼”,世博園區的建設工地一覽無餘,為及時掌握建設的動態並提供施工安全的保障;在會展期間,通過“全球眼”監控整個世博園區的運營情況,甚至可以為未到場的遊客提供網上瀏覽世博會的渠道。而為了在世博前將上海建設成無線城市,中國電信將在2009-2010年間專項投資40億元,加快推進上海3G網路建設和套用,及WiFi熱點建設,建成一個覆蓋全市的無線高速寬頻網路。中國電信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EVDO技術在一年裡新增500個3G基站、2000個室內覆蓋基站,實現EVDO全市覆蓋,為用戶提供高速無線數據業務體驗。2009年完成重點WiFi熱點布局,到2010年拓寬WiFi布局範圍,建成無線城市,全市WiFi熱點場所達到6000個,支撐固移融合信息化套用的開展。“信息世博,觸手可及”,是中國電信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題的生動體現。除了對於基礎通信設施的建設外,中國電信還定製了三款“世博手機”,這三款世博手機均內置了“世博雲”軟體,可以隨時收取免費的世博資訊,而且可以作“錢包”使用,消費者可以拿著一部手機就能暢遊世博會。

而奧運行銷大贏家可口可樂公司又再次出戰上海世博會,在2007年12月宣布成為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後就隨即推出印有世博吉祥物“海寶”的紀念罐。而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舉辦期間,世博園區內預計接待7000萬人次參觀者,根據可口可樂享有的排他性權益,這些參觀者只能購買到可口可樂系列飲品,包括汽水、果汁、果味飲料、飲用水、草本飲料、茶飲料、功能飲料、即飲咖啡等。如果每人購買一瓶可口可樂飲品,就是7000萬瓶,這一數量遠遠超出北京奧運。

曲線行銷

同時在世博園的場館內還存在著大量的曲線行銷。比如,可口可樂是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而百事可樂成為了美國館的贊助商;中國移動是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但中國聯通也 “曲線”參與世博,讓芬蘭、挪威、西班牙等國家館選擇其作為通信服務提供商。這樣算下來,間接參與世博的企業就比57家三類贊助商翻了很多倍,從而有更多企業分享了世博蛋糕。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也為世博會的精彩提供了保障。比如,美國館就曾遭遇籌資難題,最近從花旗集團獲得500萬美元贊助後才算解決了問題。但美國館總代表費樂友表示,如果還有更多的贊助,他們也樂於接受,因為那樣可以邀請更多的嘉賓來同參觀美國館的遊客交流。而梅賽德斯-賓士公司意欲冠名世博文化中心,但若選擇在世博會期間冠名,就會影響到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作為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的權益,最終讓這一矛盾得到順利解決的辦法就是:梅賽德斯-賓士的冠名放在世博會結束之後。

隱性行銷

而在世博園外還潛伏著大量的隱性行銷,畢竟能入選世博會贊助商的企業只有鳳毛麟角的那么幾家。比如在上海人民廣場較顯眼的一塊巨型廣告牌上,赫然寫著一家網站 “2010世界看上海,博覽上XX”的廣告詞。細心人可以發現,它不僅包含了“2010”、“上海”這兩個關鍵字,更巧妙的是,還把“世”、“博”兩字嵌入其中——儘管並不相連,且在排版上略微錯開,但還是頗易讓人聯想到“世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隱形行銷。但這種擦邊球也是有可能觸犯法律。2005年上海弘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故意將其開發的一座樓盤命名為與“世博會”諧音的“士博匯•弘輝名苑”,並宣稱是“世博之城,都會之心”,而且還使用與申博徽標近似的圖文組合作為樓盤標誌,擅自複製使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詞,被判賠償世博局40萬元,並被罰款5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