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5000年歷史常識

不可不知的5000年歷史常識

《不可不知的5000年歷史常識》全書脈絡清晰,濃縮古今。對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介紹詳盡,選材最具代表性、最具典型性、最有影響力,兼顧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多個方面。男女老少皆宜:青少年學生課外提高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中青年閒暇之餘、工作休閒提高歷史文化修養;老年人不斷豐富歷史文化素養,讓老年人通達古今,生活舒心開懷。讀史可以明智

基本信息

序言

人類所在的這個星球,相對於浩瀚的宇宙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人類的歷史,相比於地球的歷史而言,是很短暫的。但是,人類是很偉大的,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人類用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譜寫了光輝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從遠古走來,薪火相傳,從蠻荒蒙昧走向文明開化,中間經歷了多少滄桑巨變!古往今來,無論何人,無論何事,無不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洗鍊。一段歷史,就是一面鏡子,面對這無數面鏡子,我們沉思,我們感嘆,我們遐想,我們奮進!

以史為鑑,只有用心靈感受歷史,了解人類曾經的苦難與輝煌,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把握歷史機遇,創造新的輝煌,這是我們編寫這本《不可不知的5000年歷史常識》的初衷。

歷史是深邃而廣博的,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典籍浩如煙海。即使是資深專家撰寫的多卷本史學巨著,也難以再現歷史的全貌,更遑論我們這樣一本數十萬字的小書了。我們的目的,是要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古今中外歷史知識的大致輪廓和基本線索,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古今中外歷史上最主要的人物、事件、典籍有一個概略的了解。因此,我們經過認真而精心的篩選,在世界歷史部分寫了740條,在中國歷史部分寫了800條,總計1540條,奉獻給廣大讀者。時間下限一般都只寫到1949年。

我們力圖使本書體現出這樣幾個特點:

(1)吸收當代歷史研究最新成果,還原歷史真實。由於種種原因,過去我們對許多歷史事件或人物並不熟知,或者被人為歪曲,或者被刻意迴避,改革開放以來,真實的歷史正在逐步得到還原。這一點,在本書中是有所體現的。

(2)脈絡清晰,濃縮古今。對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我們選擇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性、最有影響力的加以介紹,兼顧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多個方面,並力求使用最準確的史科、以最簡明的文字來濃縮歷史。

(3)突出科學人物,貫徹科學發展觀。中外歷史上各個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自然科學家,真是群星璀璨、美不勝收,他們為創造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推動歷史前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外國的這些人物,過去我們了解得並不多。本書中著重對他們作了簡明的介紹。這對我們繼承前人優秀科學成果,踐行科學發展觀,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是有示範效應的。

(4)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對歷史中涉及的知識性、科學性問題,或單列條目介紹,或在有關條目中注釋說明,使讀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枯燥而有趣味。

至於是否達到了上述要求,則有賴於廣大讀者來評判了。我們衷心希望親愛的讀者提出寶貴的批評指正意見,以便再版時補充修正、充實完善。

編輯推薦

讀古今中外的輝煌歷史,探流傳千的知識寶庫。

從人類出現的遠古時代,到戰火紛飛的兩次世界大戰;從鑽木取火的山頂洞人,到和平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資料翔實,濃縮古今中外歷史常識,以豐富的知識和史料,講述精彩歷史,展現人類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這是我們編纂這本《不可不知的5000年歷史常識》的初衷。

以史為鑑,以古鑒今,只有用心靈感受歷史,了解人類發展的苦難與輝煌,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把握歷史大勢,適應社會的潮流。

特點1:歷史常識一本即通

這是一本濃縮古今中外歷史文化知識精粹的儲備手冊。它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娓娓講述歷史的精彩。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內容包括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歷史知識。它既是一本歷史知識儲備辭典,又是你生活之餘的一點精神食糧。

特點2:短小精練的歷史文化快餐

本書男女老少皆宜:青少年學生課外提高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中青年閒暇之餘、工作休閒提高歷史文化修養;老年人不斷豐富歷史文化素養,讓老年人通達古今,老有所養,生活舒心開懷。

特點3:涵蓋古今中外內容包羅萬象

本書包括古今中外歷史文化小常識,脈絡清晰,濃縮古今。對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介紹詳盡,選材最具代表性、最具典型性、最有影響力,兼顧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多個方面。

圖書目錄

介紹

先秦時期

史前時期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補天

有巢氏構木為巢

燧人氏鑽木取火

神農嘗百草

三皇五帝

黃帝戰蚩尤

炎黃子孫

倉頡造字

先蠶娘娘——嫘祖

顓頊

帝嚳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

雲南元謀人

陝西藍田人

山頂洞人

半坡遺址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紅山文化

龍山文化

中華民族起源的多元性

夏啟即位

少康中興

夏桀亡國

中國最早的曆書——《夏小正》

商湯滅夏

盤庚遷殷

武丁中興

紂王暴政

殷墟

人殉

甲骨文

商代占卜

商代宗法制度

青銅器與司母戊鼎

“商人”的起源

文王訪賢

武王伐紂

周公攝政

成康之治

昭王南征

國人暴動

共和行政

宣王中興

宣王不籍乾畝

烽火戲諸侯

井田制

分封制

周禮

《周易》

國學

春秋

周平王東遷

周鄭交質

春秋五霸

春秋無義戰

管仲拜相

長勺之戰

齊桓公伐楚

葵丘之會——齊桓公稱霸

城濮之戰

崤之戰

秦穆公稱霸西戎

楚莊王問鼎中原

魯國“初稅畝”

弭兵之會

吳越爭霸

范蠡的功績

道家

老子與《道德經》

儒家

孔子與《論語》

晏嬰

孫武與《孫子兵法》

《春秋》

《詩經》

左丘明與《左傳》

禮崩樂壞

趙氏孤兒

高山流水遇知音:鍾子期與俞伯牙

古代的倫理教育:七教

戰國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戰國七雄

李悝變法

西門豹治鄴

吳起變法

商鞅變法

李冰治水

合縱與連橫

荊軻刺秦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長平之戰與趙括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毛遂自薦

孟母三遷

諸子百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黃老學派

墨子

孟子

荀子

莊子

韓非

孫臏

屈原與《楚辭》

魯班

扁鵲

《呂氏春秋》

六經

十三經

《法經》

《甘石星經》

《黃帝內經》

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歷史散文

戰國四公子

戰國五大刺客

二十八宿圖

曾侯乙編鐘

書法的起源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

“皇帝”一詞的由來

三公九卿制

郡縣制

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的統一

蒙恬出擊匈奴

“封禪”大典

焚書坑儒

沙丘之變

趙高篡權

趙高指鹿為馬

陳勝、吳廣起義

巨鹿之戰

楚漢之爭

萬里長城

驪山陵墓

秦始皇陵兵馬俑

西漢

漢初休養生息

自登之圍

諸呂之亂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景帝削藩

張騫出使西域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

太學

蘇武牧羊

巫蠱之禍

徵辟制、察舉制

鹽鐵官營

漢武帝的“罪己詔”

霍光廢立漢帝

昭宣中興

西域都護府

昭君出塞

王莽篡位

王莽改制

綠林、赤眉起義

昆陽大戰

劉秀起兵

賈誼與《過秦論》

司馬遷與《史記》

我國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曆法——《太初曆》

我國最早的詞典——《爾雅》

我國最早的方言學著作——《方言》

我國最早的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博大精深的理論巨著——《淮南子》

絲綢之路

三綱五常

讖緯之學

東漢

光武中興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出使西域

“寬厚長者”——漢章帝

佛教的傳入

東漢外戚、宦官之爭

十常侍專權

黨錮之禍

黃巾軍起義

董卓之亂

九卿

三公

雲台二十八將

《漢書》

班固與《兩都賦》

張衡與渾天儀、地動儀

華佗與五禽戲

蔡倫與造紙術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

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

《九章算術》

漢賦

樂府詩

《孔雀東南飛》

漢畫像磚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與五代十國時期

宋遼夏金時期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國初期

北伐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揭開人類起源的面紗

尼羅河孕育下的古埃及文明

兩河流域的奉獻

印度河文明

愛琴文明

古羅馬

中古時期的歐洲

亞洲的昨天

文藝復興時期

近代英國

大革命時期的法國

美利堅合眾國

19世紀的英國

19世紀的法國

19世紀的德國

19世紀的俄國

19世紀其他歐洲國家

17-19世紀的亞洲和非洲

“一戰”風雲

俄國十月革命及蘇聯的成立

書摘插畫 書摘插畫

“二戰”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