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延叉蕨

下延叉蕨

下延叉蕨,叉蕨科、叉蕨屬植物。植株高50-10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粗1.5-2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8-10毫米,先端漸尖,全緣,膜質,平直,褐棕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下延叉蕨

種拉丁名:Tectariadecurrens(Presl)Cop.

科拉丁名:Aspidiaceae

屬拉丁名:Tectaria

中國植物志:6(1):074

簡介

下誕又蕨是熱帶簇生型蕨類植物,其株型大方優美,觀賞性強。分株少,葉形整齊,葉片寬闊,終年翠綠,喜陰濕,養護簡單。多土生,適於盆栽種植、室內觀賞,也可以用於庭園綠化,假山、魚池及其他園林景觀配置。下延叉蕨根系生長迅速,病蟲害較少,極易成活。

產地分布

國內分布:

台灣(淡水、基隆、台北)、福建(南靖)、廣東(新興、高要,鼎湖山、寶安)、海南(澄邁,白石嶺、陵水,尖山、儋縣,沙煲山,那大、保亭、瓊中,五指山、萬寧,六連嶺)、廣西(武鳴,大明山、百色)、雲南(金平、河口、屏邊、西雙版納)。
國外分布:

印度、錫金、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日本(琉球)也產。

形狀及生活習性

葉簇生;葉柄長35-60厘米,基部粗約6毫米,基部褐色,向上部深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兩側有闊翅幾達基部;葉二型,葉片橢圓狀卵形,長30-80厘米,基部寬30-4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形而長下延,奇數一回羽裂,能育葉各部明顯狹縮;頂生裂片闊披針形,長20-25厘米,中部寬5-8厘米,先端漸尖,全緣或為淺波狀;側生裂片3-8對,對生,稍斜向上,間隔3-4厘米,披針形,長15-20厘米,中部寬3-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稍狹並與葉軸合生,全緣,基部一對裂片通常分叉。葉脈聯結成近六角形網眼,內藏小脈分叉。葉堅紙質,乾後淡褐色,兩面均光滑;葉軸棕禾稈色,兩側有闊翅。

孢子囊群圓形,生於聯結小脈上,在側脈間有2行,在葉片上面形成明顯的凸出斑點;囊群蓋圓盾形,膜質,棕色,全緣,宿存。

染色體2n=160。

植物之叉蕨科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