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蜜桃

上海水蜜桃

〖產品簡介〗上海水蜜桃肉質柔軟,皮薄色艷,汁多味甜,香氣濃郁,入口易溶。如把熟透的桃子撥破一小片皮層,用嘴吮飲,就能把果實中的漿質吸盡,是桃品種中難得的佳品。南匯水蜜桃是上海第一個獲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農產品。至於外地引種上海水蜜桃的細節,鄭逸梅在《藝海一勺》中曾這樣敘述:客居滬上的奉化人黃岳淵很愛吃上海水蜜桃,便從黃泥牆買了一株桃樹,栽種於自己供職的靜安寺附近的花衣店後天井;後來,一位奉化農場主將它移植到當地,經過精心管理,結出了碩果。

基本信息

產品價值

營養價值

水蜜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有蛋白質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纖維4.1克,鈣8毫克,磷20毫克,鐵1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尼克酸0.7毫克,維生素C 6毫克,磷20毫克,鐵1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尼克酸0.7毫克,維生素C 6毫克。

實用價值

上海水蜜桃上海水蜜桃

水蜜桃花色艷麗,可供觀賞。

醫藥價值

桃仁有破血祛淤、潤腸、鎮咳功能,主治淤血停滯、經閉腹痛、跌傷腫痛、便秘等症;桃花有利尿作用,可導瀉逐水。乾幼果稱“癟桃乾”,也可入藥,用於治療陰虛盜汗、咯血。

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很高,用途很廣。以鮮食最佳,也可加工成罐頭、桃脯。桃膠是製藥工業上的乳化劑和粘合劑。

文獻記載

每到品嘗桃子的時節,上海人對無錫水蜜桃、奉化水蜜桃總是十分青睞。這與其說是喜歡它們獨特的風味,還不如說是懷有一種情結。

滬上在明代就盛產水蜜桃。相傳,明代大科學家徐光啟之子徐龍與,早在1600年前後就已從我國北方引來硬桃,於今老北門外培育水蜜桃。到1621年,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稱:“水蜜桃,獨上海有之,而顧尚寶西園(按即顧氏露香園,位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一帶)所出尤佳。”及至清初,顧氏衰落,露香園逐漸荒廢,但水蜜桃佳種並未失傳。褚華在19世紀初期寫的《水蜜桃譜》中說:“今桃之最佳者,產黃泥牆、李代吾園(按即今黃浦區學前街、龍門村一帶)。”當時,黃泥牆有衛姓桃園一座,栽培水蜜桃樹三百餘株,桃熟之際果實纍纍,遠近爭購,供不應求。王韜在1875年出版的《瀛壖雜誌》中讚譽:“滬中水蜜桃為天下冠。相傳系顧氏露香園遺種。花色較淡,實亦不甚大,皮薄漿甘,入口即化,無一點酸味。最佳者每過一雷雨,輒有紅暈。”正因上海水蜜桃品質優異,汁多味甜,所以聞名遐邇。

據《上海縣誌》記載:“光緒初年,浙江奉化從黃泥牆引種水蜜桃,自行繁殖推廣,名為奉化玉露桃”;民國初期,“無錫引種奉化桃,名為紅花水蜜桃”。至於外地引種上海水蜜桃的細節,鄭逸梅在《藝海一勺》中曾這樣敘述:客居滬上的奉化人黃岳淵很愛吃上海水蜜桃,便從黃泥牆買了一株桃樹,栽種於自己供職的靜安寺附近的花衣店後天井;後來,一位奉化農場主將它移植到當地,經過精心管理,結出了碩果。由此可見,大名鼎鼎的無錫水蜜桃、奉化水蜜桃,在品繫上都與上海水蜜桃一脈相承。

申城名桃不僅被江浙地區引種,而且還傳至海外。據美國出版的《果樹育種進展》提及:19世紀時,有位植物學家將上海水蜜桃引入美國,育成著名的“愛保太”黃桃;如今,當地不少桃子品種都是它的後代。筆者近年抵東瀛訪問時,鹿兒島大學一位教授曾介紹:日本崗山的白肉桃品種,是江戶時代引入上海水蜜桃育成的;日本的“金桃”,則由上海水蜜桃與其他桃種雜交而成。日本學者菊池秋雄也作過考證,認為昔日美國和日本所引進的是上海水蜜桃中“白芒”品種,其果肉呈黃色,具有黃桃基因。這說明,上海水蜜桃很早就在國際上受到重視。

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上海水蜜桃品種不斷衍化,除“白芒”外,還有“紅芒”、“鵝毛管印”、“簪簪紅”等。到晚清,隨著城區人口日益密集,地價持續上升,上海水蜜桃主要產地逐漸移至大木橋、龍華等處。龍華桃花,曾是滬上著名的風景之一。抗戰期間,龍華的桃林多為日軍炮火所毀。嗣後,僅莘莊一帶尚存少量桃樹,但已形不成產量,因而上海水蜜桃在市面上便突然銷聲匿跡。與此同時,無錫水蜜桃和奉化水蜜桃卻聲譽鵲起。

雖然,在露香園、黃泥牆名桃遺種在本地所剩無幾,但它們早已飄香海內外,而南匯則成為今日滬郊的“桃花源”,出產的水蜜桃品種多,口感好,令人觀之悅目,食之賞心。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1.九億網:http://www.new9e.com/ly/detail.asp?id=98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