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信息學校

上海市工商信息學校

上海市工商信息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290人,學校還常年聘請多名外籍教師強化外語口語教學,開設專業有:電子技術套用、食品生物工藝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90人,專任教師22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4名,中級職稱的教師127人,碩士研究生13人,持有各種專業技能證書的“雙師”型教師30餘人。學校現有99個班級4718名學生。學校還常年聘請多名外籍教師強化外語口語教學,在部分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

院系設制

學校分設工商一部(經濟管理)、工商二部(機械電子)、工商三部(旅遊生物)、工商四部(信息技術)、工商五部(綜合高中)[註:08屆開始不招生]和一個既面向校內又面向社會的培訓部。開設專業有:電子技術套用、機械製造、數控技術套用、計算機及套用、電子技術套用、計算機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會計、文秘(商務秘書)、國際商務(商務英語)、國際商務(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旅遊服務與管理(導遊、旅遊外語、會展實務)、飯店服務與管理、烹飪、園藝、生態環境保護、食品生物工藝等。

事業發展

在新一輪事業發展中,學校提出“面向市場、服務社會、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自強、誠信、協和、仁愛”的人格教育思想,堅持以“賞識教育”為教育理念,以人文教育為德育抓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活動為載體,認真借鑑普教二期教改經驗,充分研究職教實際,牢牢把握專業方向和質量這一辦學生命線,積極構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相結合、國中高相貫通的辦學格局,培養社會所需的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特別是較好的人文素養和較強的操作技能的中初級人才。學校樹立“大職教”思想,積極開拓辦學渠道,開展與外省市、外國學校(教育機構)的合作辦學,積極承擔來滬務工子女的教育培養。

專業運作

在專業運作上,構建專業教育教學過程管理與專業相關產業(行業)運作相適應的操作平台,即:由行業人士參與組成辦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引入決策諮詢、論證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引入行業規範和職業技能鑑定規範;定期舉辦職業技能比武節、教學節和課堂教學評優活動,承辦市“星光計畫”電子技術套用比賽項目賽場,鍛鍊教師,磨練學生;開展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實現專業資源的有效輻射,拓展專業辦學外延。

教學改革

在課程教學改革上,構建“寬基礎、活模組”的課程結構體系,實施以文化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人文課程組成的模組課程,實行學分制。

辦學過程

在辦學過程中與外經國際勞務公司、農業銀行以及台積電(上海)有限公司、永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金朋(上海)有限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係,定點培養、輸送人才。

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職業素養,更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歷年來在市級各類技術技能鑑定和競賽中的成績、“三校生”高考的升學率等均名列前茅,向社會輸送的合格畢業生中有不少已成為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業務、技術、管理骨幹。

學校校長

陸其林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1997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套用研究》課題組副組長。

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學校管理中。關心人,激勵人,發揮個人的特長,凝聚和感召師生員工。自我加壓,迎難而上。

上海工商信息學校地處風景優美的青浦城區東首,學校占地194畝,建築面積57000平方米,校外實訓基地100畝,各類實驗、實訓室35個,有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和文體館。已建成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和信息網路系統,總計計算機442台,5個多媒體教室,1個信息製作中心。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

學校設機電與信息、現代生物技術、管理、旅遊四大專業和機電一體化高職班。學生3100餘名,教師129名,其中高級職稱占21%;還有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兼職教師隊伍。學校構建成“普職成相溝通,國中高相銜接”的開放式辦學模式,學校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訂單培養"轉為"跟單培養"“訂單培養”,這是近年來不少職校採用的密切學校與用人單位聯繫,解決畢業生出路,並帶有契約性質的一種辦法。不過,當簽約的企業發生變化,尤其是需求量縮減時,畢業生的就業就會發生困難,而純粹為某一家企業度身定製的學生又有適應面狹窄的局限。

如今,這個難題被上海工商信息學校破解了。該校推出的“跟單教學模式”,從“訂單式”培養適應一家企業的學生,擴大為“跟單式”培養適應一個行業或具有同樣技術需求的人才,為學生就業及發展提出了新思路。

從“訂”到“跟”,一字之別,拓寬了學生就業的前景。

從為企業預留人才到為行業儲備人才

過去,該校採用“訂單式”培養,基本上是按某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進行專門培養的,到畢業時,這種定向班的學生能被這家企業“包攬”,就是最好的境界了。

而實施“跟單式”培養,則立足於為行業或不同行業共同所需的技術人才的“共性培養”,為行業儲備人才。校長方德明介紹說,所謂“跟單”是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種新型方式,即企業以產品規格為依據(產品定單),派出跟單員(專業技術員)到承接定單的加工企業,跟蹤、協助產品生產過程,確保本企業產品在其他合作企業生產的質量、數量及生產的時間結點,從而確保企業效益。“跟單式”教學改革是由學校承接企業的產品加工訂單,通過跟單員協調校企間在師資、技術、管理、學習領域等方面的合作,並以產品加工為載體設計項目和任務,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實施教學。學校將這樣一個企業運作思想引入到學校的專業教學中,漸漸形成了跟單教學模式:從企業引入真實的產品(業務)作為教學內容;依據企業的產品(業務)結構設計課程結構;在不同年級學生之間合理安排產品加工任務;把企業產品跟單要求作為學業評價依據。

“跟單式”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主動與學校聯繫的相關企業達30家,學校數控中心已完成的跟單有200多張,總計加工零件6萬多件,涉及上海華新合金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業。

提升學生實訓操作能力

該校在“跟單式”培養中,選擇合作的企業按照能提供既穩定又適合教學實訓產品的,並採用一家為主多家合作的策略進行,已與上海華新合金有限公司、上海富瑪、青浦騰焱、資建五金等企業建立了以“跟單生產”為主要方式的校企合作關係。同時,學校選擇企業產品的立足點是:既要讓學生在實戰狀態下生成技能,實現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又要確保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在與企業合作中有意識地選擇四大典型零部件(軸套類、盤蓋類、箱體類、支架類)作為合作的實訓產品,同時兼顧三種典型材料(鑄鐵、鋼材、有色合金)。

跟單教學模式,學校更多的是聚焦於“學生培養”,企業更多的是關注“跟單產品”,雙方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是學生實訓操作能力。

“跟單式”培養受到學生歡迎

由於“跟單式”教學模式,迎合了中等職業學生的思維特點、行為特點和個性心理特點,成功地實現了學生從“不愛學———願意學———喜歡學”的轉變。如盛雪娟老師所帶的跟單教學試點班07數控7班,數控中級考證合格率85%,遠遠高於市平均和校內平行班比例。又如06數控2班小高同學,雖然聰明,但厭惡課堂,坐在教室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做小動作。自從進入跟單教學階段,他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無論是編程還是工具機操作,都很快學會,並積極爭當“導生制”教學中的小導生,帶動本小組同學共同進步,他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自信和驕傲的神情,更可喜的是信心的重新建立和責任的有效養成。他表示,要參加三校生高考,上高職,進修數控專業,好好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回顧歷程

“十五”後期

學校清晰地提出了新的辦學理念,即:“服務社會、面向市場、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在此理念下進一步確定了我校的培養目標,即:信心的有效建立,責任的有效養成,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識的有效構建。在科學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序開展各項工作,主要進行資源整合和專業布局調整,形成了與青浦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相適應的以數控加工、電子技術套用、會計、旅遊、計算機套用等為骨幹專業的新格局。

“十一五”時期

,學校牢牢抓住了職業教育第二春的契機,進一步深化學校內涵建設,提高服務社會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紮實推進了專業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會計實訓中心、模擬銀行、數控技術開放實訓中心、電子電氣開放實訓中心已經投入正常運轉,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商貿旅遊實訓中心也已立項,現正在籌備建設中。

“人心凝聚,人心思進”是如今上海工商信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真實寫照。我們清晰地看到只完成了專業布局和各專業的設施建設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實現我們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還需要提供受學生喜歡的,適應學生成長的課程,所以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各主幹專業的軟體建設——課程結構重構。

展望未來

2010年,是學校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規範科學管理、提升辦學水平、打造學校品牌的關鍵之年。這一年,我們將對現有的主幹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進行重構。這一年,我們將實現“讓課堂充滿歡樂,讓校園充滿生機”。

學校為什麼要把專業建設中的課程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首先,新一輪教學改革確定了專業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點,其核心內容是課程結構的重構,也是學校內涵建設、軟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次,是對學生狀況的現實考慮。當前,學生厭學現象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興趣,人文素養普遍缺損等,這些學況令人擔憂。但原因不僅僅在於我們的學生自身,更重要的是要有適應中職學生的課程。第三,要結合大力推廣“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培養模式,把“任務引領,做學一體”的核心思想轉化為學校的教學行為,以促進學生技能生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總之,要建立適合學生、老師、學校、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模式的落腳點在課程結構重構。

以人為本

課程結構重構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在我們的學生群中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個性化需求。有的同學對語數外等文化課程不感興趣,但在職業技能的學習中非常得心應手,而有的同學痛心於中考的失利,依然保存進一步升學的願望,還有的同學不乏各種喜好和特長。

新課程結構要引領學生多元發展,接應學生多元需求。主要有三大類:一是滿足學生職業能力需求的課程,目標定位在中級技術能力,除了專業核心技能之外,其它只要有利於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項目也要充分考慮,比如在職業技能上的更高要求等;二是滿足學生對文化課更高需求的課程配置,要考慮不同專業對不同門類文化課的不同需要,同時也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後續發展對文化課的不同需求;三是要建立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和喜好的課程配置,主要在藝術(包括音樂、戲曲、舞蹈、管樂等)、體育(如桌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武術、跆拳道等)、人文、各類社團以及隱性的校園文化等方面,形成鮮明的學校特色項目。所有項目和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課程,包括藝術、體育和社團活動等在學校的課程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有滿足了學生的多元需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需要的課程,那么才能在課堂學習中取得收穫,享受成功的喜悅,才能讓課堂充滿歡樂。

信心與責任

課程結構重構的目標指向——信心的有效建立,責任的有效養成,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識的有效構建。

在我們重新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中,“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識的有效構建”將不再是一句空話,“信心的有效建立和責任的有效養成”也將找到新的載體。傳統的課堂被實景演練和實戰訓練所取代,隨著知識發生、技能生成的場所、情景的改變,讓學生產生任務引領和做學一體的課堂新體驗:用學生自己上佳的表現和學習成果去展露久違了的笑容和自信、驕傲的神情;用工學結合去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培養愛護公物、珍惜生命、安全生產、崗位責任等意識,挑戰合作能力和知識與技能的遷移能力。總之,要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來,動起來,自信和滿意地笑起來!”

拓展德育

拓展德育課程是打造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中職生在國中學習中長期處於弱勢,使他們普遍表現出自信心不足,責任感不強。在德育類課程中,通過依據不同年級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主題班會課程,促使學生責任的有效養成和信心的有效建立;通過完善勞動課程進一步落實責任的有效養成和信心的有效建立;同時梳理現有的校園活動,如:教學節、十佳歌手評選、藝術節、經典電影周、經典戲曲月等,建立起長效機制,打造校園活動品牌,讓各類活動形成系列,有序開展,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內涵。

校園文化中的隱性課程具有啟迪、感化學生的作用,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我們將全方位構建起校園生活大課程充分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需求,使學校各階段都五彩繽紛,讓校園充滿生機。

守著陳年甜蜜的夢,帶著明日美好的藍圖,我們將迎來充滿希望的一年。2010年將是我們工商信息學校整裝待發,激情奮鬥的一年。我們將用心托起工商信息學校的所有學子,讓他們在充滿歡樂的課堂,充滿生機的校園中重拾自信,重燃生活希冀,找準人生坐標。讓當初進入職業學校的無奈選擇,真正變成這些孩子一生中的無悔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