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培進中學

上海市培進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25年的上海市培進中學,1998年,經上海市教委批准,培進中學轉制為公辦民助承辦制高級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市培進中學上海市培進中學

上海市培進中學(現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是上海市靜安區一所具有八十年校史的普通高級中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辦學特色,桃李天下,盛譽社會。

上海市培進中學座落在靜安區康定路膠州路口,1925年創辦,先後由培成、 協進、錫珍、南屏、交通和膠州合併而成。 創辦初期的宗旨為: "教育青年學生,提高女子教育,以上追我國曩代女德之隆,遠繼歐美各邦女權,不以女性自薄,肩起時代責任。"學校重視英語教學及全面發展,聘請有名望的進步教師巴人、金人等任教,對學生思想影響很大。協進辦校宗旨是:"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強調學生健全身心,充實普通智慧型,養成善良習慣。錫珍、南屏、交通均注重社會人才培養,曾先後聘請著名學者夏丐尊、周予同、許國璋等名師任教,當時在社會上享有較高聲譽。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年代裡,當時的培成、錫珍及南屏、交通已建立了中共地下黨組織,吸納一大批革命青年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和帝國主義、反動派展開了英勇鬥爭。在解放戰爭前夕,地下黨組織發動廣大師生護校、護廠防止敵人破壞,保護人民的大上海,配合解放軍進城,迎接新時代曙光。新中國成立初期,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培進師生紛紛捐物捐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並積極志願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接受祖國的考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培進中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辛勤培育新中國的建設人才,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傑出的建設者。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培進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的指示為辦學的根本指導思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堅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辦學特色,用愛心精神為師德準則,以學生髮展,實踐為本,面向全體,堅信人人成才,培養學生進取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低進高出的育人目標,形成嚴、愛、真、實的辦學風格。

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區文明單位稱號、行為規範示範校,96年黨政班子均被評為先進集體,99年學校還被評為上海市學陶先進單位,學校也獲各類全國、市、區的競賽榮譽。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學校有了很大的發展,學校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學校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尤其是創新思維的氛圍,近年來學校師資力量不斷強化,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已占教師比例22%, 一批青年教師正脫穎而出成為各級崗位的骨幹力量。

1998年,培進轉為公辦轉制試點學校,全面進入體制改革。學校堅持"質量為立校之本",加強質量監控,嚴格環節管理,教學質量一直遠超區教育局給培進的指標要求,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目前,培進全體師生朝著科教興國的方向,滿懷信心,以"教學做合一"科研為龍頭,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以極大的活力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九十年代以來,在歷任校長的領導下,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校容校貌得到了很大改進和發展,21世紀初學校將建成一所具有辦學特色的、高質高效的公辦轉制型高級中學。

1994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九六、九七、九八學年度靜安區教育行為規範示範校”,"九七-九八年靜安區文明單位",二○○○年獲上海市青少年保護工作先進集體,"九六年靜安區教育系統優秀黨政班子"和中陶會頒發的"實踐行知思想、推進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目前學校是上海陶行知研究會命名的"學陶實踐基地"。

近年來,學校辦學質量有所提高:學生的高考達線率和升學率有較大的上升,數人在上海市舉辦的學科(作文、物理、化學等)比賽中獲得獎項,多人次在OM頭腦奧林匹克競賽及“東海”杯計算機知識比賽中獲獎。

學校師資雄厚,其中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占教師比例36%,同時聘有一批資深教師兼課。教師中獲市、區各類榮譽稱號的占教職工比例30%。

學校地理位置優越,建築面積近八千平方米,環境清潔優美,教育設施、生活設施齊全,擁有標準的實驗室、語音室、形體房、音樂室、畫室、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和各種體育設備,新建的圖書樓設備先進、藏書豐富,環境典雅。

2004年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辦學宗旨:1998年學校轉為公辦民助承辦制高級中學進入體制改革,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行依法自主辦學,以“教學做合一”科研為先導,以管理為抓手,立足本校,引入優勢學校教育資源,努力把培進辦成一所高質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公辦轉制型高級中學。

經歷了八十多年的滄桑巨變,學校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形成了鮮明的人文特色。“學真、求實、嚴謹、活潑”的校訓、“以嚴肅認真態度律己,以謙和友愛精神相待,以科學踏實方法治學”的校風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為學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04年,學校正式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實現了與上海戲劇學院的聯合辦學,同年開始招收藝術特長班。藝術班共分三個專業:影視文學專業、影視表演專業、美術基礎專業,至今已有三屆藝術專業畢業生。三屆藝術班畢業生,每年都有95%以上的學生,文化和專業均通過本科分數線,每年都是70%的學生考入本科院校,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進入中戲、北電、中國傳媒、上戲、解放軍藝術學院等頂尖的藝術學府。在省市藝術專業統考和獨立招生院校的專業考試中,每年都有不少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全國、全市名列前茅。據調查與反饋,本校畢業生進入大學後,不少學生在同學中出類拔萃,不少學生藝術上已有成果,普遍受到好評。三屆畢業生在與文學藝術相關的各類比賽中,如徵文、演講、大合唱、課本劇、講故事等比賽中,我校學生獲得了不少市級、國家級的一二等級獎。

學校於2006年制定了爭創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辦學規劃,將藝術特色教育作為學校的發展方向。經過數年實踐探索,學校精神風貌大為改觀,從管理到教學,從教師到學生,各方面都呈現出充盈的活力和向上的朝氣。學校在2008年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9年12月通過了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最終評審。

校史回顧

校舍校舍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簡稱上戲附中。其歷史可追溯到由英國人安娜·培成女士創辦於1925年5月的培成女中。校舍最初坐落於卡德路愛文義路,即今天的石門二路北京西路口。1954年,培成女中先後與協進女中、錫珍女中合併,成立了上海私立培進女子中學。此後,培進由私立改為公辦,從最初的女子中學轉為男女兼收的完中,並於1963年2月遷至康定路770號的現址。此後,培進以校風淳正、校紀嚴明長期為社會所稱道。

1980年8月,培進合併了膠州中學高中部。膠州中學又為南屏女中與交通中學合併而成。至此,培成、協進、錫珍、南屏、交通,總計五所歷史悠久的滬上名校,會聚精華,錘鍊出上戲附中的前身——上海市培進中學。

人物人物

從1989年起,學校在師生中掀起了學習陶行知的活動,以後學陶師陶就成為學校的辦學傳統,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培進中學也被評為全國學陶先進校。

2004年8月,靜安區人民政府與上海戲劇學院正式簽約,決定利用靜安區優越的區位優勢,依託上海戲劇學院雄厚的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實行聯合辦學。原上海市培進中學也正式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今天的上戲附中校容典雅美觀,充滿人文氣息,各種硬體設施配套先進,能夠滿足藝術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學校近年來先後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和“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榮譽稱號,並於2009年12月通過了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評審。

上戲附中在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中,以人文見長,芬芳桃李滿天下。在上戲附中的校友中,先後湧現出著名學者余秋雨、著名作家程乃珊、著名電影演員肖雄和著名歌唱演員楊玉蓉、著名畫家肖純園等一大批文學藝術人才。

辦學宗旨

學校以“實踐行知思想”為基點,推進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做真人、學會學習、基礎紮實、習慣良好、身心健康、興趣廣泛”的優良品質,既為高一級學校輸優秀送人才,又為培養普通勞動者奠定良好的基礎。

辦學目標

21世紀初“十五”期間,培進中學將成為一所具有辦學特色的高質量高效益的公辦轉制型高級中學。

學校發展的思路:

1.以“實踐行知思想、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構建學校辦學特色。

2.積極嘗試”立足本校,依託市西教育資源,發展培進教育“的聯合辦學模式。

3.發揮公辦轉制的優勢,改革人事分配製度,激活學校管理機制,提高辦學效益。

歷屆校友

余秋雨

余秋雨余秋雨

63屆校友,是當今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教授。他先後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其著作曾獲全國理論著作獎、台灣最佳讀書人獎等。現任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並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入載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國際著名學者錄》、《傑出貢獻者名錄》以及美國傳記協會的《五千世界名人錄》。著作《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

肖雄

肖雄肖雄

76屆校友,78年參軍在空軍政治部話劇團任演員。曾拍攝過《他們在相愛》、《鴛鴦樓》、《電梯上》等十餘部電影及《蹉跎歲月》、《女人們》中有上佳表演而被選為最佳女演員。92年因話劇《特殊軍營》中的表演獲全軍匯演表演一等獎,曾榮立三等功一次。現為話劇團一級演員。

朱詠華

朱詠華朱詠

63屆校友,一醫畢業後曾任仁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82年赴美進修,曾任新墨西哥大學神經外科研究員。現任美國羅馬林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副教授,低創傷外科研究室主任。曾在歐美各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25篇,並至世界各國醫學中心講學15次。出版了《現代血管外科》第5卷(美國)、《顯微外科學圖譜》(美國)等書。他有美國9項發明專利,22項除美國外世界各國的專利。其最高榮譽為90年12月14日美國國會的國旗是以他的名義升的,用以慶祝他的成果及加入美國國籍。

陳家翔

陳家翔陳家翔

61屆校友,現任中華造船廠副廠長。他負責製成磁鋼繫船柱獲得上海市科技三等獎,1989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91年獲得全國優秀管理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孫民強

孫民強孫民強

54屆校友。現任寶鋼能源部部長,寶鋼三期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1993年3月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右為孫民強)

丁滌和

丁滌和丁滌和

61屆校友,65年畢業於上海外語學院。在北京外文出版社曾參加毛選四卷的出版工作,79年至今任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歐美處處長,全國青聯國家部部長等職。近十年來,先後隨團中央歷屆第一書記、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副主席訪問了20多個國家,為我國青年外交作出了貢獻。

曹齊

曹齊曹齊

63屆校友,上海師大中文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擅長金石書畫、美術理論。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宗教協會會員,入選《當代中國美術家名人錄》、《國際中外名人錄》。著作有《篆刻之美》(台灣藝術圖書公司)、《刻印技法圖解》、《兒童學畫啟蒙》、《中國歷代名畫欣賞》、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道教美術》。一九九四年赴美赴新加坡辦個人畫展,作品為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盛重慶

盛重慶盛重慶

61屆校友,6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78年任江蘇南通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主任、副台長。1985年任南通市廣播電視局局長。1988年調任上海市廣播電視局辦公室主任,1991年起任上海電視台台長,現兼上海大學教授。

程乃珊

程乃珊程乃珊

64屆校友,作家。上海市第六、第七屆政協委員,上海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曾任中學教師20年,1979年開始至今已發表了三百多萬字的小說、散文和翻譯作品。成名作《藍屋》多次獲獎,並和《窮街》、《女兒經》、《丁香別墅》等多部作品同獲首屆上海青年"輝煌"文學大獎,並一起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上映。《藍屋》和《調音》、《金融家》等小說集還在台灣和美國出版。曾訪問過美國、前蘇聯和菲律賓等國。90年去香港定居。現任香港勤十緣出版社、黃金屋書公司、勤十緣製作中心經理及社長助理。

程樹琪

程樹琪程樹琪

61屆校友。學生時代就被評為優秀團幹部,受團市委表彰,並獲團中央頒發的紀念章,受到胡耀邦同志接見,現任遼寧省化工研究院技術開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大連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曾獲化工部、水電部重大科技成果獎。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三次評為大連市勞動模範,多次評為大連市三八紅旗手。93年評為化學工業全國勞動模範。95年出席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辛建雯

辛建雯辛建雯

54屆校友,高級工程師,現任湖北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湖北省專利技術實施公司副總工程師,她主編的《水泥基複合材料抗滲概論》獲88年星火燎原獎,他發明的"CA防滲堵漏矽酸鹽水泥",在第七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獎。

楊玉蓉

楊玉蓉楊玉蓉

60屆校友,中學時代均在培進中學度過。64年音樂學院畢業後至上海歌劇院、上海歌舞團、上海輕音樂團擔任獨唱演員。76年赴法國、加拿大演出。84年到86年期間舉行三次星期廣播音樂會。92年在上海舉行獨唱音樂會。曾錄製了《二月見罷到如今》、《藍色多瑙河》等十幾張唱片專集。現任輕音樂團黨支部書記和附屬輕音樂學校校長,並繼續擔任獨唱演員。

上海市靜安區中學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