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性

上位性

上位性(epistasis)原意是指某一基因受不同位點上別的基因抑制而不能表達的現象。現在上位性的涵義已有了擴展,在群體遺傳學和數量遺傳學中非等位基因的遺傳效應為非相加性時,常統稱之為上位性。也就是位於不同座位上的基因間的非相加性相互作用。

簡介

上位性epistasis

原來的含意是指某一基因受不同位點上別的基因抑制而不能表達的現象。如果b基因存在時A與a的表型效果難以區別,此時b基因便是A基因的上位(ep-istatic),A基因是b基因的下位。例如小鼠中的G基因表現為灰色毛;B基因為黑色毛。由於G基因是B基因的上位,因此基因型為GGBB的個體,將不是黑毛鼠,而是灰毛鼠。

相關信息

乾旱脅迫下水稻柱頭外露率加性、上位性效應和Q×E互作

在耐旱性篩選設施內對一套水稻重組自交系群體(共185個株系)進行兩年的水分脅迫和非脅迫處理,調查每穗穎花數(sNP)、單邊柱頭外露率(PSES)、雙邊柱頭外露率(PDES)和柱頭總外露率(PES)等4個開花相關性狀.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份、株系和水分處理,以及相互間互作的效應均達顯著水平.表型相關以PSES和PES間最高(r=0.9752***),其次為PDES和PES (r=0.7150***),最次為PSES和PDES間(r=0.5424***).利用203個SSR標記建立的連鎖圖,脅迫和非脅迫條件下各檢測到6個SNP的主效QTL,3~4個PSES、PDES和PES的主效QTL;檢測到1~9對上位性QTL影響穎花數和柱頭外露率.大部分加性和上位性效應的貢獻率較低(0.76%~9.92%),僅有少數QTL或上位性QTL解釋總方差的10%以上.一些主效和上位性QTL在PSES、PDES和PES間被共同檢測到,解釋了不同柱頭外露率指標間高度正相關關係.幾乎沒有在水分脅迫和非脅迫兩種條件下都檢測到的QTL,暗示著乾旱對穎花數和柱頭外露率有嚴重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