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月

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三長月(三長月):sān cháng yuè ㄙㄢ ㄔㄤˊ ㄩㄝˋ

詞語解釋

佛教分一三時五月九月十一十二正月,各為一時。每時的最末一個月,即五月、九月、正月為“三長月”。 洪邁容齋隨筆·三長月》:“釋氏以正、五、九月為‘三長月’,故奉佛者皆茹素。” 俞正燮癸巳類稿·長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紀,其著之律令,謂之三長月,則始於 ……《鼠璞》云:‘ 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節鎮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參閱《釋氏要覽·雜記》。

相關詞語

三世同爨 三休 三惑 三刺 三尺律 三魂 三尺土 三階 三線 三合 三公 三疾 三寸弓 三嘏 三三四四 三淫 三工官 三踴 蹄閒三尋 掉三寸舌 一獻三售 九三鼎 重三 送三 嶺南三家 練川三老 餘一餘三 八難三災 喙長三尺 頰上三毫 孟母三遷 無三思 登三 河東三篋 長江三峽 連三接二 

詳細介紹

簡介

三長月又作三長齋月、三齋月、善月、神足月、神通月、神變月。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長期間持齋。過午不食,稱為齋。外道有以終日不食為戒,世間之人又有飲食無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淨自活,端肅身心,安禪入道,以為修行之常法。
此等持齋之法,本無月日之數,據釋氏要覽卷下、四天王經等所載,言正、五、九為齋月,因天帝釋及四天王等,於此月察人善惡,人當食素持齋以修善福,此亦如來之隨機攝化善巧方便。

(一)正月

天帝釋以大寶鏡,正月照南贍部洲,察人善惡。又北方毗沙門天王巡察四洲,正月在南洲,亦如鏡之所照,故南洲人宜於此月食素持齋修善。

(二)五月

天帝釋以大寶鏡,從正月照南贍部洲,二月照西瞿耶尼,三月照北郁單越,四月照東弗於逮,至五月復照此洲(南贍部洲)。北方毗沙門天王,五月亦復至南洲。

(三)九月

天帝釋從五月照南贍部洲,六月、七月、八月次第輪照,察余之三洲,九月又復照此洲,北方毗沙門天王亦然。據釋門正統卷四載,唐代之時,三長齋之法極為盛行,在此三月,國不行刑,不殺畜類,稱為斷屠月、斷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