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脈梅花草

三脈梅花草

根狀莖塊狀、圓錐狀或呈不規則形狀,其上有褐色膜質鱗片,周圍長出發達纖維狀之根。基生葉4-9,具柄;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15毫米,寬5-1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微心形、截形或下延而連於葉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突起3-5條弧形脈。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三脈梅花草
種拉丁名:ParnassiatrinervisDrude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屬中文名:梅花草屬
屬拉丁名:Parnassia
國內分布:產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生於山谷潮濕地、沼澤草甸或河灘上,海拔3100-45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西部。
海拔:3100-45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Linnaea39:322.1875]
中國植物志:35(1):040
英文植物志:8:372

形態特徵

三脈梅花草三脈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7-20(-30)厘米。根狀莖塊狀、圓錐狀或呈不規則形狀,其上有褐色膜質鱗片,周圍長出發達纖維狀之根。基生葉4-9,具柄;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15毫米,寬5-1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微心形、截形或下延而連於葉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突起3-5條弧形脈;葉柄長8-15毫米,稀達4厘米,扁平,兩邊為窄膜質,有褐色條紋;托葉膜質。莖(1-)2-4(-8)條,近基部具單個莖生葉,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較小,偶有甚小者,無柄半抱莖。花單生於莖頂,直徑約1厘米;萼筒管漏斗狀;萼片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全緣,外面有明顯3條脈;花瓣白色,倒披針形,長約7.8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圓,基部楔形下延成長約1.5毫米之爪,邊全緣,有明顯3條脈;雄蕊5,長約2.9毫米,花絲長短不等,長者約2毫米,短者則約1.5毫米,花葯較大,橢圓形,頂生;退化雄蕊5,長約2.5毫米,具長約1毫米,寬約0.7毫米之柄,頭部寬約1.3毫米,先端1/3淺裂,裂片短棒狀,先端截形;子房長圓形,半下位,花柱極短,長約0.5毫米,柱頭3裂,裂片直立,花後反折。蒴果3裂;種子多數,褐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9月開始。

產地分布

產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生於山谷潮濕地、沼澤草甸或河灘上,海拔3100-45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西部。

梅花草屬百科

梅花草屬Parnassia L.為北溫帶分布的類群,主要分布於東亞和北美,長期以來被認為與虎耳草科系統關係相近。本種與美麗梅花草城口梅花草近緣,但葉片寬倒披針形至狹卵形,花瓣菱形,邊緣近全緣或波紋狀,可與二者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