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戈銅戟

三戈銅戟

中國古代青銅形武器。

注音

三戈銅戟sān gē tóng jǐ

三戈銅戟三戈銅戟

基本信息

戰國時期
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1號墓出土
長3.43米
三戈銅戟的為木製。外裹竹條,以絲線纏綁,再塗漆,挺括堅韌,平滑而有彈性。此戟頂端裝銅矛頭和有內銅戈,往下4.7厘米處又裝一無內銅戈,再往下5厘米處再裝一無內銅戈,一矛三戈同柲,當是戰車上使用的長兵器。這種兵器在中國是首次發現。隨縣擂鼓墩1號墓是戰國早期曾國諸侯名乙的墓,在這個墓中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

關鍵字

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體,兼有戈之用於鉤、矛之用於刺兩種作用。安裝木製或竹束成的柲,柲端也有銅鐓。商代有戈、矛分鑄的戟,如河北藁城台西所發現的。西周的戟多將戈、矛合鑄成一體,如河南濬縣辛村衛墓出土的侯戟。春秋戰國戟數量增多,戈、矛多分鑄。戰國末至漢代有“卜”字形的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