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帶喙庫蚊

三帶喙庫蚊

三帶喙庫是蚊庫蚊的一種,兼食人和動物血。豬、牛是其主要吸血對象,經調查,豬棚內三帶喙庫蚊占94%,三帶喙庫蚊常常在黃昏後2小時左右,和黎明前時間在室外襲擊人、吸人血。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帶喙庫蚊三帶喙庫蚊

三帶喙庫蚊是腦炎流行地區的主要媒介。

棕褐色小型蚊種。喙中段有一寬闊白環,觸鬚尖端為白色;各足跗節基部有一細窄的白環;第2—7腹節背面有基部淡色帶。頭頂豎鱗暗而平齊:盾鱗暗棕呈花椒色:雄蚊觸鬚第3節腹面有一行垂毛;雌蚊食竇甲齒纖維狀;後骨末端黑環很窄。幼蟲7-1分2芒枝。櫛齒末端圓而有繸。

形態描述

雌蚊

中小型蚊,翅長2.4—3.1mm。

頭:頭頂密蓋淡棕色至淡灰色平覆鱗,後頭豎鱗暗而平齊。喙色暗,中部前位有淡色環,基段腹面常有白磷斑。觸鬚短,色暗,末節有少量淡鱗。食竇甲;食竇弓深凹,背齒基部寬,然後驟變細而纖維狀,約26—28個。胸:前胸前背片與後背片有棕色鱗;前胸側板有一淡鱗簇。中胸盾鱗深棕,除小盾前區和翅上位有少量稍淡鱗外,一致花椒色;小盾鱗色淡。胸側板淡棕;中胸腹側板上部與下後緣及中部後側片上部的白磷群小,中胸後側片上部毛叢中有或無幾片淡鱗。足:前、中、後股節除下部外和各脛節均暗棕,後股暗區和淡區劃界不清,末端黑環很窄,約為全長的1/15.各節跗節1—4有窄的基部和端部淡色環。 翅:翅鱗暗褐,前緣脈基部淡鱗斑不明顯。 腹:腹節背板色暗。有窄的淡色基帶,但有變異。腹節VII通常有寬的暗色端帶,某些標本顯示有端部淡鱗飾。腹板通常全淡黃,有時有端側位暗斑。

雄蚊

似雌蚊,但觸鬚長於喙,長出部分約為末節的1—1.5倍;第3節末半腹面有一行黑色垂毛而無垂鱗;第2節有或無端背位淡帶;第3節有或無中背位淡帶;第4、5節各有1基背位窄淡帶;第5節端全暗,有時有少數淡鱗;第3節末半與末2節有長毛叢。尾器:抱肢基節亞端葉三棒中的前棒稍短,中、後棒末端鉤狀落;後部毛組有3根刺鬃,其中1根末端略膨而端圓;1根可有亞端倒刺,另1根末端尖銳。此外,還有1個大葉片和1根基位剛毛,以上各毛可有變異。陽莖側板腹內葉密生小刺。背中葉頸部較細與腹內葉分離,有3--4個指狀突形成掌狀葉,前方1個外展,其餘向後外與向後伸。肛側片有彎曲而長的基側臂,其內側有乳突狀的楔狀突。

攻擊特點

偵察力強,喜歡在黎明前發動攻擊。該蚊兼食人和動物血,不過豬、牛是其主要吸血對象。經調查,豬棚內三帶喙庫蚊占94%。一般情況下,三帶喙庫蚊選擇在黃昏後2小時左右和黎明前在室外襲擊人。該蚊的季節消長與乙腦發病關係最密切,如大理州乙腦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8月到10月,高峰為9月,這一時期也是三帶喙庫蚊出現的尖峰時間。該蚊還有一個特點,它能將乙腦病毒經卵傳遞到子1代成蚊,感染雄蚊還能經交配將乙腦病毒傳給雌蚊,堪稱生物界的“病毒膠囊”。這些情況表明,該蚊在自然界乙腦病毒的保存和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同盟軍

致倦庫蚊、二帶喙庫蚊、環帶庫蚊、霜背庫蚊、雪背庫蚊、偽雜鱗庫蚊、白紋伊蚊中華按蚊

相關研究

三帶喙庫蚊在雲南廣泛分布,屬優勢蚊種,是雲南乙型腦炎的主要傳播媒介。

國內外研究認為,三帶喙庫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的傳播媒介,在日本、中國北方地區及台灣省該蚊被認為是本病主要傳播媒介〔1-3〕。雲南省大多數縣、市均為乙腦地方性流行區。雲南自然地理條件較為複雜,蚊蟲分布廣,種類多。

三帶喙庫蚊調查
於每年乙腦主要流行期(7~9)月,選擇乙腦流行較重的中部和南部的16個縣、市進行調查,每縣、市設8~10個捕蚊點,於夜間在農村畜圈、人房用吸蚊管捕蚊,共捕獲成年雌性蚊蟲35種70167隻,其中三帶喙庫蚊20464隻,構成比為29.16%。各縣、市三帶喙庫蚊構成比存在一些差異,如雙江、河口、保山和潞西的構成比較高,依次為59.98%、59.51%、54.40%和49.24%;景洪(31.90%)、大理(29.49%)、洱源(25.34%)和盈江(24.12%)也較高;滄源(12.58%)和金平(11.99%)較低。儘管構成比不同,但該蚊均為每一調查縣的優勢或較優勢蚊種。此外,凡本次調查的任何一個蚊蟲採集點,人房和畜圈內均可捕到三帶喙庫蚊,屬廣布蚊種。同期,還在調查縣的野外竹林和樹林中捕蚊,除在房屋和畜圈周圍的草叢中捕到三帶喙庫蚊外,其它生境中未捕獲該蚊,表明其分布與人畜關係密切。
大理洱源、和保山的蚊蟲季節消長觀察表明,3個縣、市三帶喙庫蚊的消長規律基本相似。該蚊成蚊6月中旬開始出現,7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高峰,並逐步下降,10月中旬後消失。該蚊幼蟲主要滋生地為稻田、水溝、水塘、水坑、沼澤、水井和容器積水等。幼蟲亦為6月出現,7~9月為高峰,隨後逐步消失,幼蟲的季節消長與成蚊的消長規律相吻合。

在大理和保山兩地州採集飽食血蚊蟲,進行嗜血習性研究,發現三帶喙庫蚊不僅吸人血,也吸豬、牛、羊和馬血,嗜血性較廣。

三帶喙庫蚊自然感染乙腦病毒的調查

對上述16個縣、市捕獲的15442隻三帶喙庫蚊,以20~50隻為一批,常規研磨,製成1∶10懸液,接種C6/36細胞和小白鼠進行病毒分離。結果分離到病毒20株。所有分離病毒均能引起C6/36細胞病變,也能導致3~4周齡小白鼠規律發病和死亡,亦具有凝集鵝和鴿血球的特性。採用免疫螢光、酶免疫、血凝抑制、補體結合和中和試驗對20株病毒進行鑑定,均證實為乙腦病毒。三帶喙庫蚊的批陽性率為6.23%(20/321),現場感染比1∶772,最低帶病毒率1.30‰。表2顯示,除耿馬、滄源、金平和馬關縣未分離到乙腦病毒外,其他12縣、市三帶喙庫蚊中均分離出乙腦病毒。大理、洱源、保山、景洪、勐海勐臘、孟連、雙江和潞西的三帶喙庫蚊現場感染比為1∶425(1∶252~1∶529),最低帶病毒率為2.35‰(1.89‰~3.44‰)。瑞麗、盈江和河口的三帶喙庫蚊現場感染比和最低帶病毒率均較低(表2)。本次分得的病毒,大多數分離自8月份捕獲的蚊蟲。8月中旬病毒檢出率最高,批陽性率為14.23%,現場感染比為1∶232,最低帶病毒率4.98‰。

防蚊方法

防止三帶喙庫蚊叮咬的方法有多種,比如可以在室內點燃幾塊橘皮,在座位下或腿旁放兩三盒揭開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把乾薄荷葉裝在小布袋裡縫好放在身邊,這些東西散發出來的氣味都會讓三帶喙庫蚊“聞而生畏”。而我們在服用維生素B後,氣味會隨著汗液分泌到皮膚,三帶喙庫蚊聞到也會“逃之夭夭”,這是因為蚊子害怕維生素B的氣味。此外,用橘紅色的玻璃紙(或綢布)套在40瓦以上的電燈泡上,使燈變成橘紅色,這種光線同樣會讓三帶喙庫蚊“頭暈目眩”。

具體措施:

1.清潔阻蚊 徹底清理家庭內外各種容器積水,盆罐倒置,花瓶及時換水。

2.藥物殺蚊 家庭可用高效低毒菊酯類氣霧劑驅蚊。
3.蚊香驅蚊 睡前1-2小時將門窗緊閉,點燃蚊香,待進入室內睡覺時再將門窗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
4.蚊帳避蚊 在蚊蟲較多及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應使用蚊帳。
5.植物拒蚊 在門前窗後栽幾盆鳳仙花、薄荷、夜來香,花草散發的氣味可拒蚊子於門外。
6.氣味擾蚊 在室內點燃幾塊橘皮;在座位下或腿旁放兩三盒揭開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把乾薄荷葉裝在小布袋裡縫好放在身邊。這些氣味都會讓蚊子“聞而生畏”。
7.服藥防蚊 蚊子害怕維生素B的氣味,人服維生素B後,氣味會隨汗液分泌到皮膚,蚊子聞到自然“逃之夭夭”。
8.光源退蚊 用一張橘紅色的玻璃紙(或綢布)套在40瓦以上的電燈泡上,使燈變成橘紅色,蚊子也會“見光而逃”。

雙翅目部分動物

雙翅目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的1目。世界已知85000種,全球分布。中國已知4000餘種。包括蚊、蠓、蚋、虻、蠅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