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

三密,不能以凡慮測得之佛之三業,稱為三密。據大智度論卷十載:(1) 身密,如來處大會中,眾見佛之身色及身長不同,乃至現大神變,皆不可思議。(2)語密,佛說法時,或一里,或十里,或百千萬里外皆得聞佛音聲。又於同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聞說持戒等,各各隨心所聞,皆不可思議。(3)意密,佛常處寂定,凡所思惟觀察,皆不可思議。

文章內容

三密】《 佛學大詞典
梵語tri^n!i guhya^ni。指秘密之三業。即身密(梵ka^ya -guhya )、口密(梵va^g -guhya )、意密(梵mano -guhya )。口密又稱為語密,意密又稱為心密。主要為密教所用。
(一)依顯教之解釋,不能以凡慮測得之佛之三業,稱為三密。據大智度論卷十載:(1) 身密,如來處大會中,眾見佛之身色及身長不同,乃至現大神變,皆不可思議。(2)語密,佛說法時,或一里,或十里,或百千萬里外皆得聞佛音聲。又於同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聞說持戒等,各各隨心所聞,皆不可思議。(3)意密,佛常處寂定,凡所思惟觀察,皆不可思議。
(二)密教以佛之三業屬體、相、用三大中之用大(真如之作用),其作用甚深微細,為凡慮所不及,等覺十地亦不能見聞,故稱三密,與眾生之三業相應,能成就不思議之業用。眾生之三業非但契合佛之三業,且含攝於其中,又眾生心中隱秘之本性同於佛之三密,即眾生三業之實相皆是六大法性之作用,與佛之三業相同,故亦稱三密。眾生之三密中,行者手作本尊之印契,乃至行、住、坐、臥等一切事業,皆稱身密。行者口誦真言,乃至一切言語等口業,皆稱語密。行者心觀本尊,乃至隨事起念一切事業,皆稱意密。眾生之三業相應於佛之三密,稱為三密用大,與‘六大體大’、‘四曼相大’合稱三大。
佛之三密遍滿宇宙,具體而言則有四種曼荼羅身,其中相好具足之大曼荼羅即如來之身密;三昧耶曼荼羅以密印及種種標幟表示本誓,為如來之意密;法曼荼羅是種子、真言、陀羅尼等言教,為如來之語密;羯磨曼荼羅通於以上三曼荼羅,故通三密。又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依序配於身、語、意三密。
又三密有有相、無相二種:(一)有相三密,佛與眾生互融,入於瑜伽境界,眾生身結印(身密)、口誦真言(口密)、意觀本尊(意密),此即有相三密。(二)無相三密,眾生所有身、語之行為、內心所思考者皆為三密,此即無相三密。基於有相三密,佛之三密加護攝持在眾生之三業上,稱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與眾生之三密相應融合,稱為三密相應(三密瑜伽)。另如行者與本尊一體化,當身即可成佛,稱為即身成佛。清淨三業之觀法,稱為三密觀(又作三金剛觀、三金觀、三吽觀),即在身、口、意三處觀‘吽’字,此乃觀象徵五智之五鈷金剛杵,以清淨三業罪障之觀法。
此外,三密有四重之本末,第一重,意密之德顯了,是為本;身、口二密隨觀心,成本尊之所作,是為末。第二重,三密皆同至第一實際妙極之境,故平等而無本末之分。第三重,由因至果以意為本,佛果之正位以身相為本,果後之方便以言說為本,故三密互有本末。第四重,身是體,為佛部,故為本;語、意是相用,為蓮華、金剛二部,故為末。
關於三密與六大、四曼之關係,有橫、豎二義。就豎義而言,六大之中,地、水、火三大為身密,風、空二大為語密,識大為意密。在四曼之中,字、印、形次第為語、身、意三密。就橫義而言,一切顯色為身密,一切音聲為語密,一切理趣為意密。依此橫、豎二義,在三密之中攝體相,故四曼、六大微細法體,乃至少分如鄰虛,亦無非業用,三密之一法得攝盡眾德,故三密即大日如來。[大寶積經卷十密跡金剛力士會、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一、菩提心論、大日經疏卷一、十住心論卷十、辨顯密二教論卷下、大日經開題、五輪九字明秘密釋、即身成佛義
【三密】《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身密,語密,意密也。今分為如來自證之三密與眾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來三密者,身語意之三業,本來平等,身等於語,語等於意,皆遍法界,謂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則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聲為語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謂之為密者,非秘隱於人之謂,乃以此等之義為法佛自證之境,無凡人之分,故謂之密,又吾等於一切平等,雖本來具之,然以惑染隱秘之,故謂之密也。顯教雖於密跡力士經說佛之三密不可思議,然未顯一一之三業所作,盡法性之至理。又,凡夫為印言觀想,即與如來之三密同備無盡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滅罪障,禳災疫,除病患等無量之不思議,均未說也。密教則頗能說其真實之相。見辨惑指南四。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為感染而不能證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眾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結印契是身密,口誦真言為語密,意觀其種子,或觀其三昧耶形,或觀其本尊,是為意密。行此三密,則為如來之三密所加持,眾生之三業與如來之三密,入我我入,無二無別,謂之三密相應。依三密相應,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論曰:‘凡修習瑜伽觀行人,當須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義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月滿觀菩提心也。’大日經疏一曰:‘入真言門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門,二者語密門,三者心密門。(中略)行者以此三方便自淨三業,即為如來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於此生滿足地波羅蜜不復經歷劫數,備修諸對治行。’又‘然毗盧遮那內證之德,以加持故從一一智印各現執金剛神,形色性類皆有表象,各隨本緣性慾引攝眾生。若諸行人殷勤修習能令三業同於本尊,從此一門,得入法界。’然是為對於劣機之方便。非為至極。以無相之三密為至極也。大日經供養法曰:‘甚深無相法,劣慧所不堪。為應彼等故,兼說有相法。’要略念誦經曰:‘相無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無相說相,攝彼二種人。’

結尾說明

【三密】《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
身密、語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來,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體相,為其身密,一切聲音,為其語密,周遍之識大,為其意密。就眾生言:手結印契為身密,口誦真言為語密,心觀本尊之法相為意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