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尊相應法

本尊相應法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們充分發揮潛能的哲學體系及其指導下的運動體系。瑜伽姿勢是一個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方法,提高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形式。

基本介紹

如意輪金剛法—— 本尊相應法

本尊相應法,就是變身瑜伽。瑜伽,梵語“相應”,即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的意思。變身瑜伽,就是我們修本尊的時候,把本尊變成我們自己,把我們自己變成本尊。要修本尊法,首先,就必須要先修加行法。只有在具足資糧以後,才能夠修本尊法。因此許多大德在傳授本尊法之前,都要提出兩個要求:一是磨難性的對治,讓你大量地受苦,磨掉心裏面的障礙;二是具足自己的資糧,就是要背誦經典、持咒、禮拜、懺悔,減少你的障礙。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具足修本尊法的功德資糧。

本尊,就是學修者的學習榜樣。修本尊法,首先要選擇本尊,按照以前修本尊法的慣例,可以按如下方法選擇本尊:

緣年本尊

(按出生年選擇)

子年:是屬鼠的,你如果是這年生的,可以選:千手千眼,就是觀世音菩薩作為習修的本尊;

丑年:屬牛,虛空藏菩薩;

寅年:屬虎,虛空藏菩薩;

卯年:屬兔,文殊菩薩;

辰年:屬龍,普賢菩薩;

己年:屬蛇,普賢菩薩;

午年:屬馬,大勢至菩薩;

未年:屬羊,大日如來(修密法的大日金剛);

申年:屬猴,大日如來;

酉年:屬雞,不動明王;

戌年:屬狗,阿彌陀佛;

亥年:屬豬,阿彌陀佛。

以上是按照出生年的屬相來選擇的。

緣月本尊:(就是按照出生的月份來選擇,一般是農曆,不是陽曆)

正月:虛空藏菩薩;

二月:文殊菩薩;

三月:普賢菩薩;

四月:普賢菩薩;

五月:大勢至菩薩;

六月:大日如來;

七月:大日如來;

八月:不動明王;

九月:阿彌陀佛;

十月:阿彌陀佛;

十一月:千手觀音;

十二月:虛空藏菩薩。

以上是按照出生月來選擇的。

緣日本尊

:(就是按照出生日來選擇,也是農曆)

初一:定光佛;

初二:燃燈佛;

初三:多寶佛;

初四:阿閦佛;

初五:彌勒菩薩;

初六:二萬燈佛;

初七:三萬燈佛;

初八:藥師如來;

初九:大通智勝佛;

初十:日月燈明佛;

十一:歡喜佛;

十二:難勝如來;

十三:虛空藏菩薩;

十四:普賢菩薩;

十五:阿彌陀佛;

十六:陀羅尼陀佛;

十七:龍樹菩薩;

十八:觀世音菩薩;

十九:日光菩薩;

二十:月光菩薩 二十一:無盡意菩薩;

二十二:施無畏菩薩;

二十三:大勢至菩薩;

二十四:地藏菩薩;

二十五:文殊菩薩;

二十六:藥王菩薩;

二十七:毗盧遮那佛;

二十八:大日如來;

二十九:藥王菩薩;

三十: 釋迦如來。

以上所說的方法,只是一種緣相。在實際學修中,弟子都是根據上師的傳承因緣來選擇自己的本尊。在自己還未具足足夠的智慧資糧前,還是應由上師來根據你的根性加以選擇。

四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

在習修的時候,觀想本尊,顯現在你坐禪對面的空中,本尊化為一道光罩住你,使你的心安住不動,而不是身體安住不動;

第二步

將本尊移在你的頭頂上,放大光芒,流出甘露水,成就灌頂法,甘露充滿你的全身,消除一切業障,黑氣從全身毛孔中排出,成就一種輕安的狀態,得大自在。

第三步

觀想本尊縮小,小到一顆珠子大,光明凝聚成一個光點,從修行者的頂門,直入心中月輪蓮花座上,此時的本尊,就在你心中的蓮花座上。

第四步

就是觀想本尊全身變大,與自己的身體一樣大,完全與你自己合一,一切成就,同本尊的成就毫無分別。在觀想時要觀想坐在我們心中蓮花座上的本尊,慢慢變大和自己無異,這樣本尊的法緣就具足了。

注意

要提醒你們的是,修上師相應法,在行持中是持咒不斷的;而在修本尊法時,只在開始時念咒108遍,然後只是觀想。

有很多人好高騖遠,總想去找至高無上的法。可是,自己一點本錢(資糧)都沒有。“法高人低”,這對於學修者只能製造更大的障礙。所以,學修者確確實實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功德資糧?能不能把握自己的亂心?我但願大家都能夠立刻具足修本尊法的功德,成就本尊的德相。但為慎重起見,大家還是要扎紮實實地修好上師相應法(開示法),如果你修的上師相應法功德具足了,就自然與本尊相通了。在修法上,切不可操之過急!

註:(海空上師已開示傳授《觀世音菩薩本尊法》,因緣具足的弟子,可以得到上師灌頂傳授,未經灌頂,嚴禁習修!)

如意輪金剛法包括了開示法、本尊法、成就法三個部分,其中開示法,也就是開放顯示的方法,它是一種基礎的修法。

如意輪金剛法的開示法,是把加行法、上師相應法、三密相應法三合為一,融為一體進行傳授,其方便善巧的特點在於:

第一

這種三合為一的方法,使行者在加行的同時,又可得正行的佛法法益加被,縮短了習修過程,增強了學佛的信心;

第二

開示法在傳授時採取了少有的法力融通灌頂的形式來進行,並要求行者在一分鐘到七天的時間裡,以鑽木取火的精神達到“圓成法性”的目的,即:使咒、印、觀三密的功效突破自身的障礙而達行者的自性(深層意識)當中去。為達到這一目的,開示法以站立的姿勢作為入門的方便,這是因為:其一,站立的身姿相對最為放鬆;其二,可以防止昏沉與懈怠放逸。用這種姿勢去實踐三密相應的方法。就可以使行者把亂心攝於一境,達到點開心要、圓成法性的目的,直入菩提道。

如意輪金剛法的開示法,分為法行和金剛禪定兩種習修方便。

法 行

是應眾生需要而特設的方便修法,它既可以作為強身健體的方法,又可以作為行者打通氣脈、調和四大的輔行。

在習修法行時,採取“站立”的姿勢,手結“合十印”,以三密相應的形式,即使咒、印、觀和身口意相應作為下手起修的方法。行者手結印契不散、口持真言不斷、意做妙觀,作為意識的集中目標,而得佛力的加持。觀想、念咒要持之以恆,身體隨法而轉。不加任何意念調控,來自上師和咒語的法力,就會有效地震動全身的脈道。脈通則氣調,氣調則易靜,因此法行的習修也為行者的禪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法行的習修以“方便、善巧”為原則,而達身口意與咒印觀相應的目的。

金剛禪定

禪定,是佛法的特質,無定不生慧。金剛禪定就是以三密相應的方法而達到攝心一境,金剛不壞之體用。止觀雙運為金剛禪定之法要。

開示法之金剛禪定從“止”入手,採取“七支坐”的方法,手結“定印”:

開始誦:

《釋迦文佛禮讚》(三遍)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如意輪金剛偈贊》(三遍)

釋尊大法策月邦,

如意輪轉集金剛,

菩提道中論次第,

三士同登般若場。

《誦宗喀巴至高上師所作祈禱文》(三遍)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

去除所有種種惡見,

從不敬善知識開始 到視人與法都是具自性的存在為止。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

生起所有種種正見,

從尊敬善知識開始,

到體證無我之真實為止。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

以馬上淨除所有的內外障礙。

然後行者觀想上師放大光明,由行者頂門,直入月輪,口持真言不斷,手結印契不散,意作妙觀。坐時,心不隨念轉,來一個念頭掃一個念頭,掃至無可再掃,自然證得三昧。

坐畢,誦回向偈(三遍)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世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眾善根。

所有世間劫,

悉皆盡除滅。

法界諸含識,

同登無上道。

金剛禪定一坐為兩個小時。初學者,可根據自身的條件隨意調配,但應以每日持之以恆為原則。

金剛禪定的“觀”修,以佛道三根本(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來進行,具體修持參見《佛到三根本的修持》一文,行者的行持以“止觀雙運”為其實踐方式。

開示法的行持可分為“專持”和“常持”。專持,是指進行專門的立課修持;常持,是行者在行、走、坐、臥中進行的一種方便行持。常持,以念咒為主。不必結印、觀想,隨意方便。

開示法在行持中,可以根據每一位行者所出現的不同問題輔以加行對治,加行分為加行咒和觀修,加行咒的傳授由上師根據個人情況來進行,觀修可在上師的指導下進行。

如意輪金剛法的開示法,是以上師相應法作為基礎的方法,所以行者應將上師視為加持之源,以自己的精進力、恭敬心、願力與上師的大慈、大悲、大智之心相應而得到法益。如果對開示法的習修具足圓滿資糧,就可以見道定道,道行圓滿。同樣具足佛道之功德,即身成就!

註:

七支坐——禪坐的坐姿要點:

1、以跌跏盤坐或單盤、散盤的方式,坐在軟而舒服的墊子上;

2、眼睛微閉,觀鼻冀;

3、背要直,保持身體的挺直;

4、兩肩平垂;

5、下顎微收,從鼻到臍成一直線;

6、舌抵上齶,嘴唇微閉;

7、輕柔地呼吸。

據說,如果身體向前傾,痴會增長;如果向右傾,妒會增長;如果向左傾,欲會增長;如果向後傾,慢會增長。因此,適當姿勢是很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