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本尊:圖文大百科

守護本尊:圖文大百科

1. 1. 1.

圖書信息

作 者:諾布旺典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紫禁城出版社ISBN:9787800478826 出版時間:2009-11-01 版 次:1 頁 數:31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

內容簡介

《守護本尊:圖文大百科》儘量避免艱澀的佛教用語,改用通俗的語言,並精心繪製了30幅精美的本尊畫像,擷選近30幅唐卡珍品,全書使用現代圖解手法,信息權威、全面,堪稱最簡便、最實用、最具收藏價值的守護神圖文大百科。佛或菩薩降下福德,庇護我們升官發財、健康長壽、開啟智慧、成就事業、一生平安,讓這些美好願望成真。他們就是護佑我們一生的守護神,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守護本尊。 在佛教看來,願望成真的關鍵在於選擇適合的神明和正確的修法。《守護本尊:圖文大百科》在整理佛教權威經典的基礎上,提供給你8種簡便、實用的本尊選擇法,讓你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等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守護神。同時通過對31位重要本尊信息的全面呈現,提供最權威、最簡便、最實用的修行指導。

目錄

尋找你自己的守護本尊
十二生肖守護本尊
編者序:找到守護自己一生的佛
本書內容導航
第一章 人人都有自己的守護本尊
1. 找到你終生專注修證的那尊佛:本尊
2. 第一種本尊選法:上師選定本尊
3. 第二種本尊選法:自己擇定本尊
4. 第三種本尊選法:以屬相選定本尊
5. 第四和第五種本尊選法:以出生月、日選擇本尊
6. 第六種本尊選法:以修行功德選定本尊
7. 第七和第八種本尊選法:打卦和投花
8. 無量的本尊:佛、菩薩、護法等
9. 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寶部和羯磨部:金胎兩界本尊
10. 本尊的三類形相:寂靜、寂忿、忿怒
11. 一位還是多位?選擇本尊的數目
第二章 了解守護本尊
1. 本尊的教派背景:密宗
2. 每一位本尊都有獨特的儀軌:儀軌
3. 本尊的形相、造型:尊形
4. 本尊體性的代表:種子字
5. 諸佛菩薩的聲音:真言
6. 本尊的形色:三昧耶形
7. 本尊的標幟之一:印相
8. 本尊的標幟之二:持物
第三章 本尊法——佛我同一
1. 把本尊當做修行的榜樣:本尊法
2. 《長阿含》的記載:本尊法源流
3. 修行前的準備:修本尊法的原因和條件
4. 修持本尊的方法:三密相應
5. 觀想自己為本尊:生起次第
6. 觀空性的修行:圓滿次第
7. 本尊法步驟一:皈依
8. 本尊法步驟二:發菩提心
9. 本尊法步驟三:供養上師三寶
10. 本尊法步驟四:發四無量心
11. 本尊法步驟五:觀想本尊
12. 本尊法步驟六:念誦真言
13. 本尊法步驟七:回向
14. 創造修行的環境:觀想的空間和時間
15. 領悟佛性的過程:觀想的方法與次第
第四章 佛部本尊
1. 大日如來
2. 釋迦如來
3. 阿彌陀佛
4. 燃燈佛
5. 多寶佛
6. 阿佛
7. 藥師佛
8. 大通智勝佛
9. 日月燈明佛
10. 不空成就佛
第五章 菩薩
1. 觀世音菩薩
2. 千手觀音菩薩
3. 彌勒菩薩
4. 文殊菩薩
5. 普賢菩薩
6. 虛空藏菩薩
7. 大勢至菩薩
8. 地藏菩薩
9. 日光菩薩
10. 月光菩薩
11. 藥王菩薩
12. 無盡意菩薩
13. 施無畏菩薩
14. 準提菩薩
15. 綠度母
第六章 上師及其他
1. 不動明王
2. 孔雀明王
3. 普巴金剛
4. 大聖歡喜天
5. 龍樹菩薩
6. 蓮花生大師
附錄
其他守護本尊

前言

人們從出生下來,就開始被外界的各種力量左右,諸如風雨雷電,諸如生老病死。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先民們只能寄希望於一些特殊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的命運,從而趨吉避凶,更好的生活。這樣,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命理學和擇吉術。
命理學和擇吉術,存在於世界各個古老的民族中。相比起來,中國的命理學和擇吉術的理論體系更加完備,也更有特點,深深打著東方文明的烙印。它體現著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依據陰陽五行的生制變化,從而推演萬物的盛衰變化,尋找自然的規律和生命的痕跡。
中國的命理學和擇吉術,從屬於術數類的學問。自古以來,它不僅受到普通百姓關注,在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層中,影響更為深遠。唐代韓愈就曾為命理學大師李虛中做墓志銘,其中寫道:“(李虛中)斟酌推人壽夭貴賤,百不失一二。”歷代精通命理術數的文人學者更是舉不勝數。要懂得研究術數的書籍,往往都是皇室秘本,不輕外泄,在清代都被收到四庫全書中的子部。本書所介紹的《協紀辯方書》更是由乾隆欽定並作序的擇吉經典。
命理和擇吉作為古代知識分子必須掌握的常識之一,在現代已經少有人問津。現在看來,命理擇吉確實包含了很多迷信的成分,可是也正是前人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寫照。作為傳統文化現象,畢竟有值得研究和探討之處。
正基於此,《國學教育》叢書推出《協紀辯方書》的新解,並依傳統術數理論推演2010年各生肖的運程,其目的就是客觀地展示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這一文化現象。最後,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讀者給予指正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