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圓

三味圓

三味圓是江蘇地區漢族名菜之一,起源於明代沈萬三家萬三蹄,是沈萬三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之一,當地人叫麵筋。三味圓已經成為周莊人逢年過節、婚慶喜宴的主湯,意為團圓。

基本信息

介紹

三味圓三味圓
三味圓,俗稱湯麵筋,用水麵筋作皮,餡芯以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加蔥、姜、黃酒等調料剁細精製而成,在雞湯內煮熟,皮薄餡嫩。晶瑩別透,集點心、菜餚、鮮湯為一盆。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品嘗後,即興揮毫題詞:“江蘇崑山周莊三味園。味兼小籠湯包、餛飩之長,天下美味也”。

做法

三味圓三味圓
江南一帶,三味圓是大眾菜餚,家家都會製作。每當農曆六月份。新麥上場,將曬乾的小麥磨細軋碎,用細篩篩過,將雪白的麵粉另外儲存,只用麩皮加入適量的食鹽和水攪拌成漿糊狀,擱置一兩個小時後,放在清水中漂洗,洗出的粘性很強的麵團就是麵筋。可以作為三味圓的皮子,裹進各種肉餡。由於價廉物美,風味獨特,探愛人們青睞。現在,人們用麵粉汰麵筋,效果也很好,且一年四季都能製作。只要掌握好鹽分、水分和溫度,l公斤麵粉可以汰出600克至700克麵筋。

菜品特色

三味圓三味圓
在草雞湯內煮熟,皮薄餡嫩,晶瑩別透,輕輕一咬,鮮汁直淌,堪稱上品。中國著名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稱此菜集小籠、餛飩、湯包三鮮一體,俗稱“三味圓”。據當地老人介紹,每年新麥收場以後,磨出了白面,留下的麩皮,加適量的食鹽和水,用細篩籮淘洗,就能洗出粘性很強的麵筋。濕麵筋中要包肉餡,需一邊包肉,一邊將其下到沸湯里,這才會結成麵筋圓子。

三味圓以前是沈萬三家宴最後一道湯菜,壓軸出場,鮮香味美,湯水清澈,圓子鮮美可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