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江山》

《三千里江山》

由楊朔著,195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最早反映中國鐵路工人參加抗美援朝鬥爭的一部中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作品表現了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語言生動平易,有較濃厚的民族特色,被認為是建國初期小說創作的重要收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53年發表。以鐵路工人的鬥爭生活為作品的經線,表現志願軍崇高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以朝鮮人民與人民軍的活動為緯線,表現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深摯的感情。是最早反映中國鐵路工人參加抗美援朝鬥爭的一部中篇小說。

創作歷史

《三千里江山》 《三千里江山

《三千里江山》是楊朔最為重要的一次寫作。1950年冬,楊朔隨中國鐵路工人組成的志願軍 工程總隊到達朝鮮。當時,朝鮮戰場上飛雪迷漫,烽火遍地。工程兵的任務極其艱巨。敵人 在戰場上打不贏,就瘋狂地轟炸鐵路、橋樑,妄圖截斷志願軍的武器彈藥、物資給養的供應 。戰士們一把炒麵一口雪,冒著槍林彈雨搶修運輸線。有許多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楊朔 和戰士們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經歷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事,結識了許多最可愛的人。置 身於英雄們中間,楊朔的心始終被感動著。他常想,這些平平常常、朴樸實實的人,為祖國 、人民、和平和正義,離開年邁的父母,溫情的妻子,活潑的兒女,來到艱辛異常、慘狀萬 般的戰場,出生入死,冒險工作,沒有人去宣傳他們的事跡,他們也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他 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把青春的熱血,灑在異國的土地上,多么可敬啊!楊朔覺得,應該把他們的事跡寫下來,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他們。否則,便對不起那些長眠地下的 英靈,便是犯罪!1951年冬,楊朔拿起了筆。

《三千里江山》是在戰火中寫成的。那時,楊朔住在清川江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敵人的轟炸 點就在附近幾里的地方。頭上常有空戰、炮戰,碰上大轟炸,火光照得滿院通亮。緊張的戰 鬥氣氛為他寫作帶來一定影響,也為作品增添了戰鬥氛圍。《三千里江山》寫了大約10個月 的時間。1952年6月4日深夜,附近的轟炸正緊,茅屋震得亂搖亂晃,紅光射進門縫。楊朔懷 著激動的心情,寫完最後一個字。猶如長途跋涉趕到終點,他長長地喘了一口氣。

評價

楊朔同期以及在《三千里江山》以前,也寫了一些“文藝通訊”類的文章,但都沒有這部迅速反映抗美援朝的長篇小說如此轟動,雖然它只不過十幾萬字,可那時就是公認的長篇小說(或者稱為“小長篇”吧)。我記得在1953年春夏之間,當時我因工作太忙而累得吐血,與一張姓同志在軍區大院裡的一間小廂房中休養,他在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三千里江山》,便讀得著迷,一邊讀還一邊發表議論:“真好,真動人。”說著說著,再一看他,竟眼淚汪汪的了。看來他真的是被深深地打動。他“突擊”看完了,自然又傳給我看。我看時雖達不到張同志那樣的激動程度,卻也覺得的確是真切感人,而且我最佩服作者的是:戰爭還在進行,他就寫出了長篇小說,未經太多沉澱,寫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難得。當然,從另一方面說,浴著硝煙,聽著槍聲,也許更能盪起心中激情,使作品的現場感更強。書中的老鐵路工人和單純熱情的小朱姑娘,形象栩栩如生,音容笑貌如在近前。可見真實的生活對作家的感情觸動是多么重要。當然我書還未讀完,外面的同志即來向張同志借書,竟使這本小說傳看得難以追回。也許在今天,人們對楊朔這位作家印象最深的是散文,而對這部《三千里江山》可能知之甚少,其實他散文“火”的時間是在數年之後。

作者

楊朔 楊朔

楊朔 (1913~1968) 現代散文作家。原名楊毓,字瑩叔,1937 年改用現名。山東蓬萊人。1913 年 4 月28 日生。1929 年隨舅父至 哈爾濱謀生,1936 年冬離開哈爾濱到上海,集資籌辦北雁出版社。1937 年“七·七”事變後由武漢赴延安,翌年到廣州,創作了描寫陝北革命根據地人民鬥爭生活的中 篇小說《帕米爾高原的流脈》。1939 年輾轉至重慶,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戰地訪問團”,深入華北各根據地訪問,後留在山西八路軍總部做文化宣 傳工作。這期間的創作,輯入《潼關之夜》(散文、報告)、《鐵騎兵》(通訊)、《月黑夜》(小說)。1942 年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到宣化龍煙鐵礦體驗生活,寫出了較早反映工人鬥爭生活的中篇 小說《紅石山》。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新華社記者和部 隊的政治工作,隨同晉察冀野戰軍參加了華北地區的戰鬥。他以明快而熱情的筆調描繪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為、獻身精神和成長過程。通訊特寫《北黑線》,中篇 小說《望南山》、《北線》,都寫於這一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朔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50 年7 月,寫成以鐵道兵戰鬥生活為題材的中篇小說《錦繡山河》。鏇即隨一支由鐵路工人組成的志 願軍赴朝參戰。他寫出了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長篇小說 《三千里江山》(1952)。作品表現了中國人民和中國人 民志願軍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語言生動平易,有 較濃厚的民族特色,被認為是建國初期小說創作的重要 收穫。這時期所寫的通訊、報告,大都收在《鴨綠江南 北》和《萬古常青》中。停戰後他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 和國頒發的二級國旗勳章。1954 年自朝鮮回國,即赴西 北邊陲和東南沿海各地採訪,這次採訪所寫《西北旅途 散記》、《石油城》、《廈門港的風浪》、《滇池邊上 的報春花》等通訊、散文,收入《鐵騎兵》中。 1956 年後, 楊朔主要致力於散文創作。寫出了《荔 枝蜜》、《茶花賦》、《雪浪花》、《櫻花雨》、《香 山紅葉》、《泰山極頂》等優美篇什,稱譽文壇。出版的散文集計有:《亞洲日出》、《海市》、《東風第一 枝》、《生命泉》。此外,他還完成了長篇小說《洗兵 馬》的第1 卷《風雨》(第2 卷《紅霧》,第3 卷《明月》, 未及寫完);完成兒童文學作品《雪花飄飄》(獲 1980 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楊朔認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海市〉小序》)“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 “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東風第一枝〉小跋》)。 明確地提出了“以詩為文”的主張。他的散文,棄“直 說”而重“比興”,通常採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重視整體的構思,意境的點染,具有濃郁的詩意;講究結構,在布局上往往是峰迴路轉,起伏跌宕;在語言上以活潑明快的口語為底色,配襯以古典、外國語詞、句 式的色彩,形成一種俏麗、典雅的風度。缺點是體式不 夠多樣,行文微露斧鑿痕跡。 1978 年以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選出版的楊朔作品 集有《楊朔散文選》、《楊朔短篇小說選》,並再版了 《三千里江山》。 楊朔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主 任,亞非人民團結理事會書記處中國書記,亞非作家常 設局聯絡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他的散文在我國當代散文創作中有較大的影響,風格獨樹一幟,清新雋永並富有詩的意境。《荔枝蜜》、《茶花賦》、《櫻花雨》、《雪浪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此外,還完成了長篇小說《洗兵馬》的上卷》.“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描寫韓戰的文學作品

 時值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過去五十年了,對於這場戰爭,中國人與外國人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記憶,當這種記憶體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時候,除了表達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錯位,還在於對這場戰爭勝負的模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