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地上的“戰役”》

《窪地上的戰役》是路翎的小說。小說以抗美援朝題材,熱情謳歌中超人深厚友誼的優秀作品。作品選取了一個最容易引起非議的生活側面,描寫了志願軍戰士與一個朝鮮姑娘間朦朧的愛情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窪地上的戰役》《窪地上的戰役》

《窪地上的戰役》是路翎的小說。發表於《人民文學》1954年第3期。後收入作家的小說散文集《初雪》。《窪地上的戰役》是一篇以抗美援朝題材,熱情謳歌中超人深厚友誼的優秀作品。由於作品選取了一個最容易引起非議的生活側面,描寫了志願軍戰士與一個朝鮮姑娘間朦朧的愛情,在作品發表後引起強列的反響,也有人對其進行批判。不久,因受胡風牽連,作者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主要成員,小說自然也受到嚴厲的批判。“文革”後,小說被收入小說集《重放的鮮花》之中。

作者簡介

路翎(1923-1994),男,祖籍安徽省無為縣,生於江蘇南京。原名徐嗣興。漢族。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1940年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礦治研究所職員、煤焦辦事處職員,南京中央大學文學系講師,1949年後歷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創作組組長,中國劇協劇本創作室專業作家,1955年因受胡風冤案牽連,錯劃為反革命集團成員,1980年平反,後任中國戲劇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四屆理事。193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財主的兒女們》,中篇小說《飢餓的郭素娥》,短篇小說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愛》,話劇劇本《英雄母親》、《祖國在前進》等。

內容與主題

《窪地上的“戰役”》雖然經歷歲月滄桑的考驗,但仍是一篇富有藝術魅力的值得一讀的佳作。小說的大膽地涉及了戰爭中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愛情問題。

志願軍偵查員們住在一戶朝鮮老鄉家裡。朝鮮姑娘金聖姬一家人因為中國志願軍的軍風(國際主義精神、助民為樂等等)而對他們十分好感;年輕、單純的姑娘又由好感而萌生了對志願軍戰士王應洪的愛慕遐想之情。這種特殊、微妙的感情,被班長王順察覺到了。對這種特殊際遇中產生的愛情之芽,你總不能說它是邪惡,你很難去苛責它,尤其是對是位老百姓、一個涉世不深天真未泯的少女!王順發現王應洪一個心眼兒渴望參加正義戰爭,他在駐地訓練時助民為樂,根本沒有愛戀異國少女的想法。於是,班長引導王應洪,一方面要珍惜姑娘的愛情,一方面也要嚴格準守紀律。王應洪是個積極上進、嚴格要求自己的青年,他不無痛苦但又是自覺地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一次,王應洪在金聖姬為自己洗過的軍裝衣袋裡,發現姑娘贈送的襪套,他毫不猶豫地把事情報告了班長,並生硬地將襪套還給對方。在執行任務時,他又在衣袋裡發現了那雙襪套,還有一條繡花手帕。在戰鬥的間歇中,他把這件事向班長作了匯報;班長告訴他戰鬥結束,再還給對方。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敵人的巡邏隊,為掩護戰友,王應洪犧牲了。王順將染著烈士鮮血的手帕和王應洪的一張照片交給了金聖姬。最後朝鮮姑娘金聖姬在勇敢面對可愛的戰士犧牲之時,感情也變得成熟、莊嚴而崇高了。
小說以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生活為背景,通過志願軍戰士王應紅與朝鮮姑娘金聖姬之間發生的純樸、朦朧的愛情故事,描寫了在愛情戰場紀律所引發的情感衝突中,我志願軍戰士所具有的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讚美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

人物形象

王應洪

年輕的偵察兵王應洪是一位剛入伍不久的新戰士。他既具有勤勞善良、純樸正直的美好品德,又有這位保家衛國、保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一切的偉大胸懷。來到朝鮮戰場後,他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殺敵本領、熱切地渴望著能在戰場上建立功勳。住在朝鮮老鄉家裡,他主動幫助房東朝鮮大娘母女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當班長點破他尚未覺察的朝鮮姑娘金聖姬的愛戀之情時,王應洪感到愕然、委屈和苦惱,為表示自己的清白對對方採取生硬的態度;而金聖姬一再表示的愛慕之情,又使他產生了從未有過的“驚慌而甜蜜的感情”。他珍借這種感情,但作為一個革命軍人這種愛又是不能接受的。他不無痛苦卻自覺地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不僅主動把金聖姬送給自己新襪套的事匯報給班長,還生硬地把東西退還給對方,自覺地迴避與金聖姬的接觸。最後,在窪地上的“戰役”中,為掩護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金聖姬

一位純真、熱情的朝鮮姑娘。在抗擊美國侵略者的共同鬥爭中,她對性格有些腑腆,做什麼事都特別認真、熱情的志願軍戰士王應洪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她希望戰爭能早日結束,天真地幻想著能與王應洪生活在一起。當王應洪以十分生硬的態度拒絕這種感情時,她感到委屈、不理解,卻依然一往情深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情。最後當得知王應洪犧牲的訊息後,她以堅強的毅力抑制住內心的悲痛,表現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冷靜和剛毅。這場不尋常的愛情經歷,使年僅十九歲的金聖姬迅速地成熟起來了。
王順

班長王順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待人誠懇的老戰士。作者在他身上傾注了同時期作品中很少讓人感到的一種親切的革命的人情味。作為班長,他十分敏銳地覺察到金聖姬對王應洪的愛慕之情。他履行班長的職責、規勸、教育、警告王應洪,不允許他做一個戰士所不許做的違反紀律的事;同時,又深深地理解一個朝鮮姑娘對一個志願軍戰士的愛,努力將這種愛引導到更偉大、更崇高的方向上去。他關懷自己的戰士,理解自已的戰士,保護自己的戰士,也教育和提高自己的戰士。從王順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我志願軍指戰員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風貌。

藝術特色

首先,小說取材角度新穎、不落俗套。在眾多的表現抗美援朝題材的作品中,路翎選取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最容易引起非議、又十分真實感人的生活側面——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一個朝鮮姑娘和一名志願軍戰士之間發生的純樸、朦朧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從愛情與紀律所引發的感情衝突中,具體地寫出一種更崇高、更偉大的對於朝鮮人民的愛,對於和平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從而更加深刻地展示出志願軍戰士偉大的胸懷和美好、高潔的心靈。也使小說具有了獨特、感人的藝術魁力。
其次,小說還善於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真實、感人。為了更好地展示志願軍戰士的偉大精神和美好心靈,作者十分注意對戰士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揭示,十分細膩地展現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如王應洪初知愛情時甜蜜、驚慌的心境;金聖姬對愛情的大膽追求;王順對兩位年輕人之間感情的理解、對家鄉親人的懷念,都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感和可信性,使之成為我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中獨具風采的藝術典型。
第三,小說在描寫人物、敘述故事過程中,不僅注意作品結構的和諧、嚴謹,還運用富於象徵意義的細節,如繡花手帕,來烘托氣氛、刻劃人物,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題材結構

這篇小說從總體的角度看有一點非常突出:就是在殘酷的戰爭的大背景下描寫志願軍戰士的愛情;這在50 年代的小說領域,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又極有意義的突破。志願軍戰士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自有他們一份五顏六色的感情生活,假如僅僅將他們寫成鋼鐵一樣堅不可摧的鬥士,卻不去揭示他們豐富的感情生活,那就不會真正地做到描寫的真實,至少也是不全面的。

所以說,路翎的這篇小說首先在題材的選取上就極其值得嘉許。

在具體的描寫過程中,作者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畫,認真探究人物的心理深層,因而也就使人物在讀者的眼裡一點一點地動起來,最後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小說當中對3 個主要人物的心理刻畫都非常準確、細膩、生動。而且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王應洪開始是個既不完全懂得戰爭又不懂得愛情的純潔的青年。所以在值勤時看到麥田才會激動得暴露目標,所以在姑娘一片殷勤面前毫無察覺,得知後又愣頭愣腦,態度生硬。

漸漸地,在軍隊這個革命大熔爐里,在班長和戰友們的熱情幫助下,尤其是在真正的戰鬥面前,他真正懂得了戰爭,從而也真正懂得了愛情。金聖姬是個潑辣、純潔、感情奔放的姑娘,她大膽地愛、大膽地恨。她又很要強,委屈無論多大,都會默默地承受。最後在巨大的痛苦面前,顯得異常堅強。她代表著千千萬萬中朝婦女的高尚品格。班長王順是個典型的戰鬥英雄,但是作者也揭示了他心中情的一面。從他對王應洪的喜愛、從他對一對年輕人的愛情問題處理上的人情味、從他在栗樹林裡爬行時對王應洪說:“我忘了告訴你啦,我的8 歲的女兒秀真,她認得120 個字啦”等等這些地方,都可看出作者在這方面的努力。

應該說,王應洪的那種為了更高的利益對自己情感的克制以及由此產生的複雜心理活動是很難寫深寫透的,但是作者卻因為有了豐厚的生活體驗基礎,可以隨意摘取一個又一個細節,將複雜的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些精彩動人的細節是小說中最成功的地方。

敘述結構上,這篇小說按時間順序逐次展開,中間又偶爾穿插一些過去的生活,比如班長對家庭的思念、王應洪對家鄉的思念等等,使得現實與過去、戰爭與和平有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更增加了這篇作品的厚重感。這些穿插絕非無來由的,它們與現實之間有人物的心理線索加以聯結。這種手法,也是路翎經常在小說中使用的。

這篇小說的語言也很好,明白曉暢,感染力強;尤其是人物的語言,非常真實,非常符合人物,非常生動。

評價

在表現發生於50 年代初的韓戰生活的短篇小說作家中,路翎是最突出的,除了這篇《窪地上的“戰役”》以外,他寫的關於這一題材的短篇還有《戰士的心》、《初雪》、《你的永遠忠實的同志》,其中除了《初雪》以外,在當時就因題材涉及到愛情、眼光比較“獨特”而受到嚴厲批評。路翎本人也曾發表長篇答辯文章。但是,緊接著發生了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事件,路翎再也不能為自己的創作辯護了。

路翎截取了這場戰爭的一個小小的側面,揭示志願軍戰士優美的思想品質,探索他們英雄行動的來自感情生活的依據。

描寫韓戰的文學作品

時值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過去五十年了,對於這場戰爭,中國人與外國人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記憶,當這種記憶體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時候,除了表達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錯位,還在於對這場戰爭勝負的模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