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農民的種田經

近日,筆者下鄉到山東省樂陵市農村採訪時與幾位種田“把式”聊起種田的經驗,感覺頗有些“道道兒”,遂記錄成文。
莫患“市場冷熱症”
張正明(孔鎮鎮陳家村農民):俺這幾年凡是賺錢的,比方說大棚菜、辣椒、棉花等都種過,基本上都沒賠錢。俺的體會是,莫患“市場冷熱症”,熱時莫盲目地跟,冷時也別盲目撤。像前年,辣椒行市達到幾年來的最高點,俺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很多人都準備下一年擴大種植面積,我琢磨著到了見好就收的時候了,就沒種。果然,第2年辣椒就“爛了市”。再就是近幾年棉花行情一直不好,人們種棉積極性大降,結果今年行情一下子上去了,咱就沒多種,就是個失誤。種田也要記住高時防跌,跌時有升,這也就是“盈則虧,虧則滿”的道理。明年,具體種什麼俺還沒想好,不過有一條基本原則:一是種去年滯銷的,再就是種去年行市剛抬頭的,這肯定錯不了。
盯緊“科技風向標”
殷東明(丁塢鎮殷屯村村民):眼下,種田必須講科技,再像過去一樣光靠勤扒苦作是不行了。雖然近幾年蘋果行情一直不好,有的還把樹砍了,但俺的蘋果卻一直賣得很好。原因就是有專家“親戚”給俺當“顧問”,在“顧問”的指導下,搞科學種植,給樹施有機肥,科學疏花、疏果,果實套袋,不使用高毒、高殘農藥,進行生物防治病蟲害,這樣生產出的果子口感特別好,營養豐富,對人體還沒有危害,是地地道道的綠色產品。這兩年俺的蘋果都賣到了超市里,比別人的1千克多賣1元多錢。這科技,我是認準了,明年我再去攀門“科技親”,好好擺弄擺弄那2棚菜。
不妨“標新立異”
宋如海鐵營鄉鄭家村農民):如今種田也得動腦筋,學得精明點兒。這幾年,我總是“標新立異”,種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可真沾了大光。城裡人愛吃野菜,我每年種上300多平方米的“馬子菜”和“曲曲菜”,送到城裡的飯店裡,客戶都願意要,第2年他們還提前向我預訂呢。野“曲曲菜”味太苦,有些人不太喜歡,我就引進了農科所培育的最新品種,不僅適口性強,還長得大,賣得就更好了。去年,我又種了一些苜蓿,頭茬基本上全送飯店了,餘下的在市場上1千克還賣2元多呢。今年,我在棗樹畦、溝邊、地沿種的青青菜、薺菜就賣了1000多元。明年,除了種野菜,俺準備再到城裡開個野菜餐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