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陰陽交結變無倫

七律·陰陽交結變無倫,是一首清代 作者 無名氏 著作,情感豐富,作品出處:《紅樓夢》戚序本第四回批語的七言律詩 。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七律·陰陽交結變無倫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無名氏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出處:《紅樓夢》戚序本第四回批語

作品原文

陰陽交結變無倫,幻境生時即是真。

秋月春花誰不見,朝睛暮雨自何因?

心肝一點勞牽戀,可意偏長遇喜嗔。

我愛世緣隨分定,至誠相戚作痴人。

作品賞析

這首七律僅見於《紅樓夢》戚序本第四回,是批書人所作。從詩的內容看,不像是評《護官符》的,很可能原是第五回的評詩,抄錯了位置。詩中所感也不限於一回中的情節,而是關係到全書的。

詩的立意是對悲喜皆幻、萬境歸空的說法作翻案文章,認為幻境不幻,因為天地間陰陽變化本是無比多樣的。比如有花容月貌之妍,也有陰晴風雨之變。春去秋來,朝晴暮雨,月圓月缺,花開花落,誰也不能說出它的因與果、真與幻來。人也是如此,既然有心肝相托之誠,就會有牽戀懸念之苦;相愛的人在一起也反而會常有時喜時嗔的情形。所以,任憑宿分決定有緣無緣便可以了,不必怨天尤命,非要生旦團圓不可。若事事遂意,便無所謂至誠。即如賈寶玉、林黛玉二人,一個為同心的危難毫不顧惜自己,流盡了全部眼淚;一個因知己的死去對現實感到幻滅,寧可摔掉他一家親人所寶愛的命根子而棄家為僧,因而都被人視為“情痴”。但是作詩人借詩來說:“這有什麼不好呢?我就愛這種能夠至誠相感的痴人。”

相關介紹

《紅樓夢》戚序本,由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德清戚蓼生收藏並作序,因在序言中提出“一聲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牘”的獨特寫作方法而具有參考意義。

《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為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他飽嘗辛酸,後來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一般認為,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