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康

歷史上知名的丁惠康有兩人,分別是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廣東豐順縣湯坑鎮金屋圍人,廣東總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學校,後在廣州主辦學堂事務;另有著名學者丁福保次子,江蘇無錫城內書院弄搖車灣人。1958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改正,恢復名譽)。1966年2月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基本信息

簡介

丁惠康(1868—1909)字叔雅,號惺庵,廣東豐順縣湯坑鎮金屋圍人,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他與湖北巡撫之子譚嗣同、湖南巡撫之子陳三立、廣東水師提督安徽廬江吳長慶之子保初稱為清未四公子。他幼隨父居揭陽,受父教誨,博覽家藏群書,常作詩文。20歲赴京讀書,結交名流譚嗣同等,憂國傷時,研討方略。廣東總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學校,後在廣州主辦學堂事務。辭職後在北京閒居,郁度晚年,逝於北京。有《丁征君遺集》。

丁福保次子

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江蘇無錫城內書院弄搖車灣人。著名學者丁福保次子。自幼受父薰陶,中學畢業後立志攻讀醫學。民國9年(1920年)考入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醫科。在校期間因成績優異,連獲8次獎學金,並先後擔任《同濟雜誌》編輯及《中西醫學報》、《德華醫學雜誌》、《申報醫學大綱主編。民國16年大學畢業。時值肺結核病流行,為解決人民求醫困難,在他父親的支持下,於次年創辦上海肺病療養院。民國23年又以30萬元資金創建上海虹橋療養院。民國24年2月赴德、奧、瑞士3國進行考察,歷時1年,寫成《各國實驗療肺學》和《世界各國肺結核統計》兩書,被德國漢堡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民國25年初回國,曾任國民政府內政部衛生署特派赴歐調查公共衛生專員、中國防癆協會醫務委員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等職。他全力從事防癆工作,無條件地將虹橋療養院作為上海醫學院第二實習醫院,並發起組織中國保健社,利用虹橋療養院的先進設備,先後與申報社、中山醫院上海肺病療養院聯合採取“X光集團檢查”,對上海市民進行體格檢查和“梅毒康瓦氏反應”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治療的目的。不久,保健社被迫解散。他又將設在郊外的俱樂部改建為療養新村,繼續為慢性病患者服務。八一三事變時該新村為日軍炮火所毀。他還兼任上海醫學院教授和《時事醫學周刊》主編。由於公開提出“醫學應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口號,雜誌被迫停刊。民國26年春,他捐款800元,並提供多年蒐集的全部防癆資料,促成上海市政府舉行的防癆展覽會在滬、寧、杭等大城市巡迴展出。八一三事變後,他將虹橋療養院的全部手術器械設備深夜送至市區傷兵醫院,為抗日負傷官兵施行手術。日軍侵占上海後,他在法租界重新辦起一所新的虹橋療養老院。同時,為了使祖國的珍貴文物免遭劫難和流失,毅然出售40幢房屋,將全部款項用以收購中國歷代文物和名畫。民國28年春,與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等共同舉辦“中國歷代書畫展”,並出刊《中國歷代名畫大觀》專集,提出“展我先民遺蹟,發揚民族精神”的口號。嗣後又獨自舉辦故宮影展及吳昌碩遺作展覽會,刊印《缶翁遺墨》一書。並將第一次畫展門票收入全部捐獻給上海醫師學會,用於組織救護小組奔赴抗戰前線。民國29年,他曾發起上海第一、第二屆防癆運動。參加第二屆防癆運動的有全市公私立醫院20家,市民免費接受X光檢查的達9000餘人次。凡檢查發現有病灶者,可持防癆運動處方箋,到市內指定藥房領取半價魚肝油等藥品。民國30年12月,汪偽政府曾限令上海所有醫師領取所謂醫生證書。他斷然拒絕。為此新虹橋療養院院長職務被撤。後又開辦中國保健社,為3000餘名大、中、小學生及1000餘名教師作免費檢查。發現400餘人患有活動性的肺結核病灶,即為他們免費施行空氣針治療。民國32年,汪精衛妻子陳壁君到上海虹橋療養院探望住院女兒,帶來兩箱儲備券,擬捐贈醫院。丁惠康堅決拒收。陳又派人邀請其擔任偽衛生署長,也被嚴正拒絕。因而有“三拒汪偽”之美談。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積極支持宋慶齡開展愛國民主運動,將虹橋療養院內的香雪園作為中國福利基金會會址。上海解放前夕,他掩護正在治病的民盟負責人羅隆基和前來探望的民盟主席張瀾和孫女及秘書等住在虹橋療養院,直到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將他們轉往安全場所。
上海解放後,丁惠康將虹橋療養院提供給中國福利會,作為舉辦兒童劇團、幼稚園夏令兒童健康營的活動場所。他被聘為中國福利會顧問。同年10月,應清華大學邀請,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物展覽大會。會後,他將所收藏的高山族文物及書籍500餘種捐獻給國家。嗣後又捐贈稀世之寶西周青銅大鼎1座,並再次慷慨解囊幫助國家收購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的秦漢以來歷代著名石刻拓本以及宋元孤本書籍1100餘冊;接著又向故宮博物館捐贈所收藏的全部出土文物(其中唐代二色釉大壺被列為國寶)。為此,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別向他頒發了獎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特聘其為顧問。1952年,任同德醫學院教授。1956年2月率先回響私立醫院改為公立醫院的號召,將虹橋療養院捐獻給國家。同年8月赴京參加中華醫學會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並將虹橋療養院的全部文獻資料贈給中華醫學會。1958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改正,恢復名譽)。1966年2月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1979年8月25日在滬病逝,終年75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