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佑

丁佑

丁佑,兒時患腦膜炎致耳聾,曾任全國殘聯副主席、全國聾協主席、福建省聾協主席,福建日報編輯,擅長寫作和報紙的編輯、校對工作。

簡介

丁佑丁佑

丁佑 ,男,漢族,1932年6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3月參加工作,福州市農業學校園藝科畢業,中專學歷。聽力殘疾。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中國聾人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殘聯主席團副主席,省聾人協會主席。歷任《福建日報》編輯、《福建日報·每周文摘》主任編輯,福建省殘聯第三屆主席團副主席、第一、二、三屆聾人協會主席,中國殘聯第一、二、三屆主席團委員、第三屆評議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屆聾人協會副主席。

厄運降臨

丁佑丁佑

一個人如果生下來就不幸成為看不見色彩或是聽不見聲音的殘疾人,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絢爛的色彩和美妙的聲音,也許在他內心感受到的痛苦還不會那么強烈。然而,當一個正常人曾經完全擁有這些卻又在一個偶然事故中突然失去這些的時候,誰能想像得到這給他本人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打擊會有多么巨大?

丁佑就是一個經歷了這樣不幸的人。他出生的時候,也和大家一樣是一個十分健全的孩子,他有一個讓人羨慕的良好家庭,也可說是個書香門第了,父親是解放前福州城南倉山的一名律師,家中人大多受到過高等教育,他的童年是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的。

然而,人生的巨大不幸在他9歲的時候降臨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初,9歲的男孩丁佑得了一場重病,昏睡了好久,當他醒來睜開眼睛看著大人的時候,全家人本來應當為他高興的,卻發現這孩子對大人的反應有些異樣了。

是的,小小年紀的丁佑睜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切,卻也感覺到了異樣:窗外的小鳥仍然在樹枝上歡快地跳來跳去,但為何沒有往日那“嘰嘰喳喳”的叫聲了呢?屋裡的小貓看到小主人醒來注視著它,張開嘴和他打招呼,可為什麼聽不見那熟悉的“喵喵喵”的叫聲了呢?牆上的掛鍾仍然按部就班的堅定地走著,為何沒有往日“嘀嗒嘀嗒”的聲音了呢?父親在搖頭晃腦的誦讀古詩,為何沒有那爽朗而有節奏的聲音呢?

“世界為什麼這么安靜啊?”就在他還在為此而疑惑的時候,母親來到了他的床前,但他只看見母親嘴在動卻聽不到她在說什麼。母親看到他沒有反映又湊近了說,但還是奇怪孩子為什麼反映不靈。於是,父親也來了,家裡其他人都來了,大家一下子怔住了:這孩子難道耳朵聾了嗎?

可怕的擔心得到了醫生的證實:這孩子因為患腦膜炎留下後遺症,耳朵的確是聾了啊!“他才9歲啊,可憐的孩子,這一輩子怎么過啊!”母親的哭聲給丁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

然而,丁佑沒有哭,因為他還太小,不太懂事,他不知道雙耳失聰對他的生活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更不知道將對他的一生帶來多么大的遺憾!

就是從9歲起,丁佑才成了一名聾人,命運把這個本來有著美好人生的男孩帶進了一個無聲的世界。然而,親人們沒有因為他是一個聾人,一個有殘疾的孩子而對他有絲毫的嫌棄,反而給予了更多的愛心。學校是暫時去不成了,哥哥姐姐們便在家中手把手地教他識字和算術。

幾十年過去了,丁佑在回憶這段日子的時候,還感慨地“說”道:“可以說,我是聾人中的幸運兒,從小在親人的愛撫下成長,使我的心理毫無壓力,絕無聾人低人一等的感覺。我今天有如此巨大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應該說是家人為我創造了各種條件,培養了我的多種愛好。”

聾人當編輯

丁佑丁佑

“世上任何打擊和不幸都打不垮有堅強意志的人。成功之路就在你的腳下,關鍵是看你怎么走罷了。”

這是美國獨腳舞蹈家傑克.喬司說過的話,也是影響了丁佑終生的一句話。多年來,每當有人問起他是如何成為一名自強不息的殘疾人時,他總是愛用鋼筆飛快地寫出這句話來。

作為一個沒有絲毫聽力的聾人,丁佑在經歷了短暫的痛苦後還是憑著頑強的毅力讀完了中學,並且上了中專。上課只能看見老師那張張動的嘴巴的他,又是如何從國小3年級讀到中專畢業的呢?而且門門功課還是班上的優秀學生呢?

丁佑“說”,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里,在普通學校里“夾”上一兩個聾啞學生是很平常的事,那時根本沒有什麼專門的聾啞學校,他就是跟著原來的班級,從國小4年級念起的。
耳朵剛聾不久,雖然聽不見,但他還會說話,發音與正常人差不多的。然而,因為一次課堂上朗誦一首詩,自己把個別字讀音弄錯了卻不知道,引得同學發笑,老師以後再沒有讓他當眾背誦或是說話,他也就越來越說話少了。

不過,學校對丁佑還是挺關心的。他“說”,在學校里他遇到的老師幾乎都在黑板上有較多的板書,是否專門為他而寫他不知道,不過,他發現分配座到他身邊的同學,卻總是課堂筆記寫得最好的學生。他就是靠著老師的板書和同學的筆記,以及一些課外輔導材料,雖然他先後換過四五所學校,但都一樣地完成了學業。

上世紀五十年代,教育部門對聾啞學生也較為“寬大”,只要有學習能力,照樣與其他學生一樣入學。但是,如何證明你這個聾啞學生真有學習能力,跟得上大家的學習進度,而不是在那裡“濫竽充數”,學校也有自己的辦法的。他每換一所學校時,新的學校都要讓他試讀一個學期才讓正式入學,而丁佑卻往往以全班第一二名的成績取得正式學籍,並讓老師和同學們感到驚訝。

1953年,丁佑從福州農校畢業。由於他愛好文學,讀中專時就開始在報刊發表文章,所以畢業後就被分配到《福建日報》當了一名校對員。說起為什麼走上從事文字工作的道路,丁佑說,一個人致聾之後,如果想從事一門專業,大多會選擇美術。他認識的聾人當中,大多也是如此,但是聾人的專業真的就這么狹窄嗎?於是他毅然放下畫筆,改走寫作之路。那是1952年,丁佑就在廣泛閱讀了中外許多文學名著之後,開始了自己的寫作嘗試。

從14歲起,丁佑就開始寫日記,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除了“文革”期間被迫中斷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著,現在一共寫了幾十本,堆起來有一米多高。這個習慣鍛鍊了他的動筆能力。幾十年來,丁佑發表了幾百篇文章,他駕馭文字相當純熟,寫千把字的文章“手到擒來”,與人筆談時下筆流暢。他的知識面相當廣,對一些典故及古文一看就知道意思。

丁佑“說”,為了證明聾啞人也有新聞采寫能力,還在幹校對工作的時候,他就學著寫通訊報導。他第一篇作為“記者”采寫的報導是採訪閩劇老藝人洪琛的,洪琛的兒子幫他把老人的話“譯”成“書面談話”,丁佑才完成了這次採訪。如此往返數次,長達2000多字的報導終於發表在《福建日報》上。

1981年,工作出色的丁佑被調進福建日報社新創辦的《每周文摘》報任編輯,1985年更升任該報的副主編。同年,《每周文摘》編輯部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先進集體,這是全國文摘類報刊第一家獲此殊榮的。

1992年,丁佑年滿60歲了,他以主任編輯的高級職稱光榮退休,接著又在《每周文摘》義務幹了三四年時間。

1996年,丁佑被返聘到《福建工商報》,即現在的本報《海峽消費報》,繼續發揮餘熱,從此成為記者的一位同事。至今10多年中,丁佑始終默默無聞地做好報紙的專版編輯及大樣校對、付印等工作,對年輕編輯記者更是熱心傳幫帶。

組織領導人

作為一名聽力殘疾人,丁佑以頑強的毅力成為新聞戰線的一名難得的優秀人才,他的事跡在報社內外被人們傳頌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福建青年》和《盲聾之音》雜誌上,曾先後發表過《聾人副主編》這樣的對丁佑的報導。

作為一名身殘志堅的事業有成的殘疾人,丁佑逐漸在中國的殘疾人事業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2003年9月8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國最高領導階層到會祝賀。

9月10日,為期3天的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今天在北京閉幕。鄧朴方再次當選為中國殘聯主席,李瑞環繼續擔任中國殘聯名譽主席。會議同時選舉李明豫、甘柏林、丁佑、張海迪、王鐵成、張明園、王新憲、湯小泉為副主席。

在這次殘聯全國代表大會上,丁佑成了這個全國性殘疾人組織的一位領導人,他是排名第三的副主席,丁佑的名字與鄧朴方、張海迪、王鐵成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連在了一起,與這些著名人物成了共同負責領導中國殘疾人事業的同事。

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網站上,有一項是專門介紹殘聯領導層成員的,上面把主席鄧朴方和幾位副主席的照片和簡歷都發在那裡,從2003年9月到2008年11月之前這段時間,丁佑的“光輝形象”和簡介一直醒目地掛在這裡。

在這個“殘聯領導”介紹的欄目中,對作為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的丁佑是這樣介紹的:

“丁佑,男,漢族,1932年6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3月參加工作,福州市農業學校園藝科畢業,中專學歷。聽力殘疾。現任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中國聾人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殘聯主席團副主席,省聾人協會主席。

歷任《福建日報》編輯、《福建日報·每周文摘》主任編輯,福建省殘聯第三屆主席團副主席、第一、二、三屆聾人協會主席,中國殘聯第一、二、三屆主席團委員、第三屆評議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屆聾人協會副主席。”

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後,丁佑就以全國殘聯領導人的身份出席了一系列的活動。

2004年4月21至22日,由浙江紹興市手語研究會主辦的2004年中國手語研討會在紹興舉行。丁佑是這次會議的“最高領導”,他以中國殘聯主席團副主席、中國聾協名譽主席的身份出席了開幕式。

2004年11月26日,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南寧召開全區參加第12屆殘奧會有功人員表彰大會。作為中國殘聯副主席的丁佑和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馬飈一道出席了表彰大會並為有關人員頒獎。

2004年12月1日,中新北部灣新聞網發布了一篇電文:《中國殘聯副主席丁佑調研合浦殘聯職業道德建設情況》。報導說,11月25日,中國殘聯副主席丁佑專程抵達廣西合浦縣調研,並主持召開中國殘聯職業道德建設(合浦)座談會。丁佑在此間充分肯定了合浦縣的殘聯工作情況,他強調,要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堅定不移地樹立人道主義精神,進一步增強殘聯繫統的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高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2005年9月19日,第17屆世界聾人聯合會亞太地區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在這次大會上,作為2057萬中國聾人的代表組織中國聾人協會的榮譽主席,丁佑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他代表中國聾協對亞太各國代表來中國參加本次會議表示衷心的歡迎,對亞太秘書處長期以來給予聾人工作的關注以及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並宣布第17屆世聾聯亞太代表年會正式開幕!

2006年,是中國聾人協會成立50周年,國際聾人節第49屆,借兩大盛會的時機,中國聾人協會和遼寧省殘聯等有關單位於8月24日在瀋陽共同主辦“聾人就業促進研討活動”。作為中國殘聯副主席的丁佑仍以領導的身份出席了這次會議,他和遼寧省有關方面負責人共同出席開幕式並致詞。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中國殘聯、福建省殘聯在廈門共同舉辦了“第三屆同人論壇”,論壇的主題是“中國殘疾人民間組織的發展與展望”。丁佑再次以全國殘聯領導人的身份出席了這次會議的一系列活動。

心繫殘疾人

全國殘疾人聯合會也是一個部級單位,作為它的副主席自然也就是“副部級”的“官員”了。然而,殘聯的領導中有專職的,自然是享受這一待遇,還有的是屬於“兼職”的,只有名譽而不享受其待遇,丁佑就屬於後一種,不拿薪水、不享受待遇的“副部級”。擔任全國殘聯副主席後,丁佑的工資沒有加一分,更不用說配什麼汽車啊、秘書啊,一切如舊,友人稱他為“依然故丁”。

有人說,如果沒有為了殘疾人奉獻一切的精神,是沒有人願意從事業餘殘疾人工作的。而丁佑正是有這樣一顆全心全意、不計報酬為殘疾人服務的心,才使他在全國殘聯和聾協工作中如此兢兢業業地工作著。

作為一名身殘志堅的殘疾人,以及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推動者,丁佑多年來不僅以自身的自強不息精神受到社會的尊重,而且積極為殘疾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丁佑是一個善於思考和總結的人,近年來,他在從事殘疾人工作中,寫下了一些如何搞好殘疾人工作的文章,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出謀劃策。記者看到,在《中國殘疾人》雜誌2005年第3期上,丁佑發表了一篇研究殘疾人工作的文章,題目是《搞好聾人工作的三個條件》。在這篇文章中他寫道:“從我多年搞福建省聾協工作的體會來說,我認為,一個地方聾協工作要乾好,離不開三個方面的條件,第一要當地殘聯領導重視、支持;第二要有一批在聾人中有威信、聾人能跟他們走的聾人骨幹;第三要有一批積極要求活動的聾人群體。要想搞好地方聾協工作此三條缺一不可”。

幾年前,有關“啞巴幫”團伙犯罪的報導不時出現在新聞媒體上,在國殘聯的一次分組討論會上,丁佑強烈呼籲媒體不要渲染這一提法,因為所謂“啞巴幫”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殘疾人進行犯罪。2007年5月,公安部和全國殘聯正式做出要防止壞人利用殘疾人犯罪的決議,此後再未看到什麼“啞巴幫”之類的報導了。

在福州,丁佑呼籲為殘疾人辦免費的或減免的公車乘車證,並一個人多次到公交公司協商,但他感到遺憾的是至今仍未解決。

2008年對中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丁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是他卸下殘聯領導重任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們仍然看到了76歲高齡的他在殘疾人事業中忙碌的身影。

2008年1月10日,丁佑到北京參加了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第六次全會。中國殘聯主席鄧朴方,副主席李明豫、甘柏林、丁佑、王鐵成、張明園、王新憲、湯小泉和主席團全體成員出席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執行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四屆主席團委員調整和增補的決議(草案)。

2008年9月6日20時,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在這次規模空前的殘疾人體育盛會上,丁佑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的身份,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先生及各國貴賓等一道,在現場觀看了精彩的開幕式。

9月17日晚,北京2008年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胡錦濤、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閉幕式,作為全國殘聯副主席的丁佑再次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道出席了這一閉幕盛況。

2008年11月10日上午,丁佑出席了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第七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這是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舉行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也是丁佑以中國殘聯領導人身份出席的最後一次會議。隨後,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8年11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13日上午,殘聯大會舉行了全體會議,宣布了中國殘聯第五屆領導層的名單。會上,鄧朴方當選為新一屆中國殘聯名譽主席,張海迪當選為主席。丁佑在這次會上正式退出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領導班子。

從殘聯領導崗位退下來的丁佑,仍然放心不下的是廣大殘疾人朋友,尤其是聾人。他說:“聾人太可憐了,他們收入很低,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要有人為他們的利益而呼籲,我是義不容辭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