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謠》

《黃土謠》

《黃土謠》被評為“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故事根據一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圍繞貧窮的鳳凰嶺村一年前辦地磚廠失敗欠下的全村老百姓集資和國家貸款共18萬元展開,引出了村支書宋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產生的激烈碰撞和矛盾。該劇熱情謳歌了共產黨員誠信為民的高貴品質,鮮明突出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主題。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土謠》劇照《黃土謠》劇照

話劇《黃土謠》作為“東方名家名劇月”總政話劇團優秀劇目展演周的壓軸演出,於2011年6月7、8日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雖然窮鄉僻壤的土磚土瓦與都市上海的車水馬龍相去甚遠,但依然不影響《黃土謠》的現場震懾力。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在走出劇院時眼中淚光閃爍,直呼“太感人了”。

“這部劇讓人感受到了責任和骨氣。”編劇孟冰說,“金錢在這個時候就像是一把尺子,丈量著每個人的心。”

這台話劇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以及濃厚淳樸的鄉土氣息。

劇組介紹

藝術總監:孟冰統籌:孔令義

監製:魏積安

編劇:孟冰

導演:胡宗琪

舞美設計:黃楷

舞美設計助理:房駿駒

作曲:郭鼎立

燈光設計:武錚

劇情概述

《黃土謠》《黃土謠》

該話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鳳凰嶺村黨支部書記宋老秋在生命彌留之際將三個兒子叫到身邊,他沒留下遺產,而是為帶領全村致富未成欠下的一大筆債務叫他們來還。兒子們想不通,甚至鬧翻了臉。作為部隊副團長的大兒子宋建軍深知父親還的不僅是債務,而是一個共產黨幹部隊百姓的責任,決定一個人來還債務。當老秋將宋建軍並非親生兒子一事相告,無比震驚的建軍深知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遠比“父債子還”重要,他立下誓言一定要還上這比“債務”。宋老秋放心去了。

內容梗概

全劇分三幕:

①第一幕系扣——主要提出矛盾,借叔叔的口,敘述債務的產生及老支書的想法,將債務償還問題提出,說明鳳凰嶺村面臨的困難。在這部分里,完成人物初始形象的塑造,安插償還四萬債務時兄弟仨痛快應承的小解扣,為接下來的劇情迭起鋪墊

②第二幕思想高潮——是全劇的思想衝突集中的體現,因為老支書是黨員,不願意讓老百姓吃虧罵黨不好,要自己的三個兒子承擔全部債務十八萬餘,超出了三個兒子的承受,並得不到經濟條件最好、代表商人思想的二兒子的支持,進而兄弟間產生分歧與爭吵。形成一波三折的故事主線,完成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對立展示。

③第三幕解扣——在相對節奏舒緩的環境下,將整件矛盾化解,兄弟和好如初。在本部分中,全面展示人物性格,升華人物思想,完成全劇的情感高潮。

時代背景

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後的黃土高原上,這個時候的社會大環境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走出山溝溝的部分人生活漸漸好起來,在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社會上伴隨而來的負面影響使人們對信仰產生懷疑甚至瀕臨泯滅,只追求物質的富裕。而在黃河邊上的小山溝溝里,鳳凰嶺村那些被忽視的農民黨員,還保持著純潔的黨性,保存著心中的質樸。

主題

《黃土謠》的主題用劇中的話總結為:“在那些人花錢的時候,誰想到這是咱老百姓的錢,誰想到在中國,在黃河的邊邊上,還有一個村的老支書,在臨終前還惦記著還老百姓的錢了?”“……用繩子,把你們三個人栓到一起。”故事講述的是在特定時間背景下,偏遠山村里那些生活的艱辛卻質樸、善良、保持著純潔黨性、有著黃土氣息的人們,對於債務償還問題的處理。通過三個兒子對債務處理態度的發展變化,展現信仰下的人性和親情,並隱晦的揭示經濟衝擊下的一些社會弊端。

特色

《黃土謠》的高明之處是在這樣一出充滿悲劇色彩的戲中滿滿的都是喜劇成分,在厚重的同時也不乏幽默。編劇孟冰把故事的發生地放在了山西的河曲縣,當地的方言十分别致,首先就給整齣戲平添了諸多民俗化的喜劇色彩。魏積安扮演的宋老貴說話方式獨具一格,特別是一開始那場戲不少台詞都讓人忍俊不禁。老二建國的女朋友姣姣是一個色彩濃郁的角色,一口四川話的姣姣心直口快但心地善良,給全劇增添了不少笑點。宋建軍的女兒宋唐也是全劇一抹亮色,這個在城裡長大的半大孩子蹦來跳去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卻極能理解爺爺的心思,認為父親肯獨力承擔債務“太酷了”,而一句“再不行等我長大了傍個大款”讓觀眾莞爾的同時也感受到宋家“家傳”的那種有擔待的道德選擇。

看點

《黃土謠》劇照《黃土謠》劇照

話劇《黃土謠》根據一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並以真實的窯洞為布景。在短短十分鐘的開場,8位個性鮮明的主要人物全部出現,而隨即產生的強烈戲劇衝突,也使導演和編劇的功力可見一斑。

在宋老秋“閉上了眼,爭回了面子”之後,宋家三兄弟產生了更大的矛盾,“是還錢”還是“不還錢”?老二和老大的爭執,甚至到動手爆粗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該劇導演胡宗琪曾說,《黃土謠》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故事,實則是一次關於“責任、道德”的冷峻展示。正如胡宗琪所述,《黃土謠》里的每個人物都不完美,甚至有的還“心懷鬼胎”,但在情節的推進過程中,觀眾可以發現,人性中最根本的東西,並非是惡,打動人的總是那些忘我和犧牲的東西。

飾演宋家大哥建軍的孫濤在整部戲的尾聲道出了感人肺腑卻又異常平實的一句話:“咱說話算數,咱共產黨說話算數!”隨後宋老秋生前最愛的《走西口》的鏇律慢慢地飄了出來,老宋家幾口人在時而高亢時而幽婉的小調中讓老父親胸口最大的石頭落了地。有觀眾在散場時充滿感慨地說:“《黃土謠》的還債透著一股血性,一股男子氣。落幕時我坐在那裡一直發傻,接地氣才能打動人呢!”

傳統道德觀

鳳凰嶺村黨支部書記宋老秋病重,雖然他的三個兒子答應替他還上村里辦地磚廠失敗後分攤到個人的4萬元債款,但認死理的宋老秋卻不忍心讓村民們因為村裡的失誤而背債,一心希望三個兒子能承擔下全部18萬元的債款。在南方做包工頭的老二宋建國不理解父親想法,正面臨轉業的老大宋建軍不顧妻子的反對決定獨自承擔這筆債務,宋老秋終於安然離去,三兄弟在一番碰撞之後也終於重歸於好決定共同承擔父親的遺願。

話劇《黃土謠》講述的這個“道理神話”在前天的演出現場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在很多觀眾看得熱淚盈眶的同時,也有一部分觀眾對“父債子還”這個傳統的道德觀表示不認可,特別是對宋老秋要兒子們一力承擔全村的債款更表示不理解。

樸素凡人情

雖然喊出18萬債款“我一個人還”的是大兒子宋建軍,但由孫濤扮演的宋建軍這個角色卻一點也不顯“高大”。孫濤在前一天接受採訪時曾一言說破角色的內心——宋建軍是最早明白父親心思的,但他開始一直在逃避。只是當父親遲遲咽不下最後一口氣,老二又不理解父親的選擇時,宋建軍經過一番焦灼不安和內心掙扎才喊出了“我一個人還”。而戲裡的老二建國也並非“反面人物”,當大哥喊出18萬債款“我一個人還”時,建國內心的煎熬在舞台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老三建民的戲份最少,雖然一直在農村的他在三兄弟里最窮,但當老大決定獨自還債時,他義無反顧地表示自己跟大哥走,那一種樸素的選擇同樣有著感人的力量。最後在為父親送行時三兄弟言歸於好、抱頭痛哭,場面相當感人,令台下許多觀眾落下淚來。

創作背景

《黃土謠》劇照《黃土謠》劇照

話劇《黃土謠》的創作基於一個普通人的故事。2003年,全國多家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湖南省辰谿縣後塘瑤族鄉蓮花村因辦磚窯廠失誤欠信用社貸款及集資款18萬元,為不讓國家吃虧,不讓老百姓承受因還債帶來的經濟壓力,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宋先欽主動承擔了還債義務。他帶領全家整整苦幹了十年時間,還清貸款和集資款(連本帶利)30萬元。這當中,宋先欽自己曾從磚窯上七米高處摔下來,三歲的孫子因無人照管不慎點燃做花炮的火藥被炸死,不愛說話的三兒子因長期超負荷的體力勞動竟在平靜的睡眠中離開人世。

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在一個深夜從電視裡看到以上報導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在日記中寫到:宋先欽帶給我的感受是複雜的,也是多方面的——他並不高大,他所遵守的不過是一個公民對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和責任意識。一個普通人最基本的品格在今天竟然讓萬人矚目。2003年10月11日,孟冰趕赴湖南省辰谿縣後塘瑤族鄉蓮花村採訪,吃住在劇中原型人物宋先欽家裡,與宋先欽促膝交談,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形成了話劇《黃土謠》的創作構想。2003年11月10日,孟冰赴晉西北的河曲縣採風。2004年3月23日,翟萬臣副團長帶領劇組一行20人,專程趕赴山西省河曲縣體驗生活。演職人員深入農戶,做農家活,吃農家飯,與農民朋友促膝交談,感受民俗風情,學習當地語言和地方戲的表演技巧,並最終成就了話劇《黃土謠》。

藝術風格

本劇為現實主義作品,表現了質樸的人們黃土般的心靈和氣質。

1、舞台設定:

舞台整體布置主色調暖黃,人物矛盾激烈或情緒低落時設定為冷色調,特別是在思想衝突加劇的第二幕後半段,建軍的思想得不到眾人的支持,有心灰意冷的情緒處加入冷色調,襯托人物心理環境。

2、風格化處理:

①布景參加創作:活動牆的設定,讓場景的展示充滿立體感,使話劇充滿景深的改變,更具鏡頭感,符合現代人的觀賞心理

②人物服飾體現人物性格,並突出人物形象。比如二媳婦,在眾多暗淡的服飾里用突出的顏色提亮,吸引關注的目光。

③人物設定:主要突出的三兄弟除外,推動情節人物每一幕均不同,使分幕特點鮮明,每一幕的節奏和氣氛均有特色化起伏

④細節設定:包括頂光的套用、道具的自轉。

⑤人物方言化設定,加深了劇作的鄉土氣息和樸實的黃土味道。(第①條是我想到做不出的,第④條是我根本想不到的,藉助DVD的觀摩,明白很多設定是要經驗的積累不斷完善自己的)

3、節奏:

整個劇目節奏相對緩慢。第二幕是故事跌宕起伏的重點段落,以之為例,先將故事按事件進行劃分,可分為:

①建國、建民都有事情,等父親咽氣

《黃土謠》劇照《黃土謠》劇照

②二媳婦為到底有多少錢跟建國爭吵惹父親生氣

③妻子跟建軍談話,女兒跟建軍談話,建軍跟父親談話

④二媳婦情緒轉變

⑤三兄弟談話

⑥父親辭世,建軍應下債務。其中,第②⑤⑥段為情節起伏大段落,是升華情緒的重要段落,節奏相對新湊。特別是三兄弟談話,建軍扇出那一巴掌的時候瞬間定格,燈亮,響起畫外音,猶如劇目《雷雨》的炸雷,給人震撼。

人物小傳

1、建軍:是為了離開農村去當兵的,在父親的薰陶下,是最有黨性也是有極強道德意識和軍人作風的人,理解父親承擔全部責任的心情,重責任,為人耿直,見不慣官場上的虛假。即使自己受到社會歪風邪氣的排擠,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是錚錚漢子。

2、建國:歷盡艱辛闖出天地,知道錢來之不易,見慣了商場官場的紙醉金迷,骨子裡反感,卻又為了生存不得不應承拍馬。他是我認為最有“黃土性格”的人之一,那些圓滑和隱忍是作為走出去的山溝溝人用血淚換來的生存之道。他看上去小氣,不願意拿錢還債,其實是不願意把所有百姓的血汗錢拿出去讓貪官揮霍。他的孝心以及對哥哥弟弟的親情,是作為男人不好意思說出來、卻日日夜夜牽掛著的。在本劇中,他是矛盾的集中體,在親情金錢愛情中糾結。

3、二媳婦:是解扣的人,也是被解的扣。她的性格和思想在三幕劇中產生了轉變,是因為本質上她也是“勞動人民”,也是有黃土氣息的人,是她襯托著建國,一步步揭露出建國的本真。她過去見過很多男人,選擇了建國是選擇了那份真性情。

獲得榮譽

(1)該劇曾先後獲得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20多項國家級大獎,實現了全國全軍重大獎項的“大滿貫”。

(2)2004年8月,《黃土謠》參加了第八屆全軍文藝會演,成為參演劇目中獲獎最多的作品。

(3)2004年10月,《黃土謠》參加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和總政治部聯合舉辦的慶祝建國55周年優秀現代戲展演,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4)2005年5月,《黃土謠》參加了“總政話劇團首屆戲劇演出季”的演出。

(5)2005年7月,《黃土謠》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列入“塑造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形象戲劇作品”座談會劇目之一。

(6)《黃土謠》的推出,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文化報》、《文藝報》、《娛樂信報》分別以“話劇《黃土謠》:在京公演引起強烈反響”、“《黃土謠》一曲謳歌主鏇律的壯美歌謠”、“《黃土謠》洗禮觀眾心靈”為題,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專家的意見,《解放軍報》、《農民日報》、《劇本》、《中國戲劇》及新浪網等媒體以大量篇幅刊登了專家的評論文章。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七套,教育三台)、北京電視台、北京文藝電台、《人民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晨報》、《工人日報》等媒體也分別報導了《黃土謠》演出的訊息。

相關評價

根據一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的話劇《黃土謠》昨在東藝震撼上演。作為“總政話劇團新時期優秀劇目展演周”的壓軸大戲,《黃土謠》圍繞“要不要還錢”、“還多少錢”引發了人們對“父債子償”這個傳統價值觀的思考,展現了在當下浮躁社會幾乎已缺失的責任和擔當。

《黃土謠》的故事雖然簡單卻被梁斌、孫濤、魏積安、白微等總政優秀演員演繹得真實感人,尤其是當三兄弟一一道出各自生活艱難讓觀眾亦隨之陷入兩難境地,而當即將面臨轉業的老大宋建軍最終拍胸脯一力擔下那對一個普通轉業軍人家庭來說宛如天文數字的18萬巨債時,全場觀眾無不為之感動得淚流滿面。正如導演胡宗琪所說的那樣,《黃土謠》更像是一次關於“責任、道德”的冷峻展示。

演出百場紀念

2005年9月7日《黃土謠》在“八一劇場”的百場紀念演出中,總政話劇團為了回饋觀眾,所有的觀眾都是免費入場觀看。
一個普通的農民,一段真實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走西口,滿是疊詞的西北口音,將交織出怎樣震撼人心的樂章
話劇《黃土謠》演出大事記

2003年10月11日,孟冰赴湘西採訪宋先欽;

2003年11月10日,孟冰赴晉西北河曲縣採風;

2004年2月,話劇《黃土謠》完成劇本初稿;

2004年2月——5月,劇本論證、修改及排練;

2004年3月23日,劇組赴晉西北河曲縣體驗生活;

2004年5月31日,《黃土謠》在八一劇場首場演出,觀眾反響強烈;

2004年5月——11月,話劇《黃土謠》連續演出;

2004年7月30日,中國劇協、《劇本》雜誌召開話劇《黃土謠》研討會,會議由廖奔同志主持,30多位專家對《黃土謠》展開了討論;

2004年8月3日,《文藝報》主辦話劇《黃土謠》研討會,文藝報常務副主編、作家、評論家范詠戈、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雷達、國務院文化部電視司副司長張子揚等全國著名戲劇專家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座談;

2004年11月19日—21日,《黃土謠》走出八一劇場,赴海淀劇院演出,接納社會各界觀眾2200餘名,並邀請了該劇故事原型宋先欽觀看了演出;

2005年3月——9月,《黃土謠》在八一劇場連續演出;

2005年3月16日—18日,《黃土謠》為配合國家機械工業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作專場演出2場,受到其單位領導及觀眾的極高評價,隨後又加演兩場。1000多名黨員觀看了演出;

2005年5月10日,文化部藝術司召開專題研討會,藺永均副司長、王福麟、熊源偉、戴路、歐陽逸冰、徐翔、王福麟、盧昂、曹其敬等國內戲劇專家對《黃土謠》的創作演出進行了認真地點評,孟冰、胡宗琪、黃海威、魏積安等主創人員參加了會議;

2005年5月11日—19日,在總政話劇團舉辦的“2005總政話劇團首屆戲劇演出季”期間,《黃土謠》為國家行政學院等單位作專場演出,共接納軍內外各界觀眾3000餘人。在為國家行政學院260名司局級幹部任職班學員演出時,因個別單位開挖基礎,造成白石橋地區大面積停電40分鐘,在場全體觀眾無聲等待,無一人離席;

2005年6月29日,《黃土謠》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第6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專場演出,400多名“劇代會”代表和工作人員出席觀看了演出;

2005年7月下旬,中宣部文藝局、文化部藝術司、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召開“塑造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形象戲劇作品”座談會,我團話劇《黃土謠》被確定為座談會討論的八台作品之一。

《黃土謠》自排演以來演出逾百場,四總部機關、國防大學、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駐京軍隊院校和文化部、中國劇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以及戲劇專家和社會各界觀眾觀看了該劇,接納觀眾30000多名,演出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