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

《中國文化報》

《中國文化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的權威性文化藝術類報紙。《中國文化報》以繼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宗旨,權威發布國家文化政策,快速報導全球文化動態,大力推介優秀文化作品,理性評說社會文化熱點,客觀反映和科學探究文化領域的管理之策、經營之道和消費之勢,是文化管理者適讀、文化經營者適讀、文化消費者適讀的報紙。

基本信息

概述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編輯出版:
中國文化報社

國際標準刊號


國內統一刊號
:CN11-0089

郵發代號
:1-115

創刊日期
:1986.1.24

內容介紹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
新聞特寫、文苑英華、藝壇新秀、現場傳真、觀察與分析、文化論壇、文化隨感錄、百家言、文博天地、老年文化園地、海外傳真、文化視窗等欄目。
第月第三版出版三期《文化產業》專刊。
周四、周六第三版為理論版、刊出“理論”“文史”“藝術評論”等專刊,辟有文化隨筆、熱點瞭望等欄目
周二第三版為《書與人》專刊。
第四版副刊有“文學”“中外文化交流”“美術”等專刊。

內容背景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
《中國文化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一份全國性、綜合性文化類報紙,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中國先 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中國文化藝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宗旨。
《中國文化報》全面、綜合、高品位、雅俗共賞,是傳達貫徹關於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權威信息渠道,是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各級宣傳文化主管部門開展文化工作、管理文化事業必不可少的參考;同時,中國文化報導也是廣大文化藝術工作者、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者、各級各類中高等學校師生、文藝創作和科研人員了解中外文化動態的視窗和學習創作研究文化藝術的沃土,是社會各界廣大讀者進行審美和娛樂休閒活動的最佳園地。《中國文化報》對開8版膠印,每周一至周六在北京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報刊特色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
2009年11月12日,由中國文化報社轉企改制組建的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掛牌。至此,中國文化報社成為全國第一家整體轉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報社,第一家在新聞出版總署《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下發後整體轉企的報社
《中國文化報》是“國”字頭報紙,在全國文化系統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現有的采編人員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者占相當比重,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40.6%。這樣的品牌優勢和人才優勢一直是《中國文化報》引以為傲的。但和很多機關報一樣,《中國文化報》的行業性比較強,內容以指導工作為主。這種報紙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報紙的可讀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改版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報》
2009年12月,整個報社已經進入“戰時狀態”,全力以赴、集中精力進行2010年《中國文化報》的改版工作。儘管改版方案仍在醞釀當中,但作為中國文化報社轉企改制後打出的頭炮,於2010年1月1日全新亮相的《中國文化報》已經令很多人滿懷期待。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孔繁灼為記者勾勒出《中國文化報》改版後的大致模樣:“它將是一份很有特色的報紙,擁有權威的文化新聞、沉靜的文化氣息以及較強的可讀性和耐讀性。以前我們只強調前兩點,現在特別補充了可讀性和耐讀性,希望把基本面向系統內的機關報變成一份立足系統、面向社會的報紙。”“其實,不管怎么改,關鍵是報紙要好看。”孔繁灼介紹說,新版的《中國文化報》定位為一份可讀性很強、讀者面很寬的文化藝術綜合類報紙。改版之後,報紙將逐步從日均8版擴至日均12版,內容將在保持文化藝術領域權威性、指導性等既有優勢的基礎上,拓寬報導範圍,以文化視角報導公眾關注的事件或話題,輻射社會的方方面面。“實際上,文化產業的面非常寬,效益好的也不少,比如演藝業、拍賣業、文化經紀機構等。報紙轉型後,如果能夠挖掘社會文化產業的潛力,與這些企業接上軌並得到他們的認可,報紙未來的發展必定會大有可為。”孔繁灼用“根”來比喻這次報紙思路的戰略性轉移。他說,要保住文化系統這條線,然後順著這條線往周邊擴展。“像根一樣,讓它蔓延開來,蔓延得越多就越牢固,同時它吸收的營養也越多。按照集團的發展目標,我們希望通過改版和擴版等形式,力爭使報紙在明年上半年有大的改觀,爭取在未來3年~5年內發行量和經營收入都有較大增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