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

中國記憶

《中國記憶》是《CCTV-10 中國記憶》 攝製組 著 ,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於2007年9月1 日出版。

基本信息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

概況

中國記憶項目是整理中國現當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專題文獻,採集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類型文獻,收集手稿、信件、照片和實物等信息承載物,形成多載體、多種類的專題文獻資源集合,並通過在館借閱、線上瀏覽、多媒體展覽、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公眾提供服務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項目。該項目立足於以專題為單位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著眼於國家圖書館的引領和全國圖書館及其他文化機構的合作。

中國記憶項目是新媒體時代以記錄歷史、保存文獻、傳承民族記憶、服務終身學習為宗旨的全國性文化項目,是圖書館文獻採集、整理、服務以及社會教育與文化傳播職能的新拓展,是圖書館變藏為用,加強文獻整合與揭示力度的新舉措。

中國記憶項目在2011年初步調研、醞釀和策劃的基礎上,2012年被正式列為國家圖書館年度重點工作。該項工作由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承擔實施。

2012年,中國記憶項目啟動了“東北抗日聯軍專題”、“明渤海積善堂手卷專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代表性傳承人專題”、“‘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專題”、“汶川志願者專題”等實驗性項目。1月至9月間,中國記憶項目組先後在北京、遼寧、黑龍江、四川、湖北、新疆等地採集獲得了51位受訪者的91小時、約50萬字的口述史料,傳拓技藝影像史料13小時,數位化手稿260頁,數位化歷史照片100多張。

東北抗日聯軍專題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組對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在德、陸保平和於桂珍等相關歷史事件親歷者及東北抗聯戰士的後代李龍、柴國華等近20人進行了累計時長為48小時的口述史採訪,獲得約50萬字的口述史料。其中,對李在德的採訪獲得口述史視頻10小時,轉為文字共8萬字左右,並收集到手稿(數位化)260餘頁、歷史照片若干。據此資料已經形成6000餘字的李在德口述史專稿,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記憶·東北抗聯專題”刊發。其後,還根據王鐵環、張正恩、潘兆會、馮憶羅等抗聯戰士及抗聯後代的口述史視頻整理成9篇文章,在《中國文化報》進行了“東北抗聯專題”的連載。

9月18日,“東北抗日聯軍專題”在國家圖書館網站中國記憶專區進行了首次線上發布,此次發布的資源包括15位抗聯戰士及後代的口述總計38段(每段時長約為10分鐘)、歷史照片100餘幅、抗聯歌曲詞配譜圖片及館藏抗聯文獻目錄等。

專題資源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中國記憶”(簡要介紹中國記憶項目)、“抗聯簡介”、“老戰士口述”、“歷史照片”、“文獻目錄”,並連結了線上展覽“白山黑水鑄忠魂”。其中“老戰士口述”展示了15位抗聯戰士及抗聯後代的簡介和口述史視頻(已加字幕),“歷史照片”展示了100多幅珍貴的抗聯人物及環境等內容的歷史照片,“文獻目錄”展示我館館藏的抗聯相關文獻的目錄。

內容提要

一個人的記憶,記載著一個人對一段時期的經歷;一個民族的記憶,記錄著一群人的歷史變遷;而一個國家的記憶,譜寫著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對數千年過往的感懷與傳承!

正因為如此,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去年首次創意並圓滿完成了一台4個小時直播《中國記憶——文化遺產博覽日》,今年隆重打造了《中國記憶——文化遺產博覽月》大型媒體行動。我們嘗試利用電視高效、快捷、覆蓋面廣的傳播優勢,每逢“中國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發揮電視直播特色,調動廣大觀眾積極參與,從心靈深處激勵民眾熱愛、關心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為祖國文化遺產保護鼓與呼,這始終是作為國家電視台一員的我們的社會與文化責任。

社教節目中心傾全頻道之力,調動《探索·發現》、《講述》、《人物》、《百家講壇》4個品牌欄目,統一以“保護文化遺產,建設和諧文化”為主題打通品牌。《探索·發現》推出42集系列節目《年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百家講壇》推出20位主講人首度聯手的同題講座《我讀經典))系列;《人物》推出《傳承·大師》系列,從國家認定的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中挑選出20個精彩人物;《講述》以“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為情感主題,發動百姓以DV紀錄最感人的文化遺產保護故事。

《中國記憶——文化遺產博覽月》無疑取得了比我們預想還要好的成功,但這並不能完全歸功於我們所有工作人員辛勤的奉獻。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宣部宣教局、故宮博物院等相關部委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協助,各界專家的熱情參與,都使得本次媒體行動在高起點上贏得了高效益。

目錄

第1章 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

第2章 中國記憶(1)

第3章 中國文化遺產日的由來

第4章 中國記憶(2)

第5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6章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鳳凰衛視(中國記憶)

節目簡介

主 持 人:陳曉楠

首播時間:周六 23:00-23:45

重播時間:周日 11:00-11:47

播出頻道:鳳凰衛視中文台《中國記憶》是鳳凰衛視充分利用話語空間、傳遞歷史的又一力作。它採用人本敘事的方式,從歷史親歷者的口中重尋觀眾最關心的歷史往事,每件往事皆撼動心靈,凝住每段關鍵時刻。《中國記憶》以電視紀實語言呈現個人的真實經歷,擺脫了以往史學研究的呆板僵化,因而更加的生動鮮活。節目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它勢必以最獨家、最深刻、富人民關懷的風格,創中國記憶節目的潮流。

圖書信息:《中國記憶》新版

內容簡介

《中國記憶》小說卷2介紹了:時光在一成不變地飛逝,人類以文學的睿智記錄下時間瞬間的步履。許多許多年以後,再尋覓這些絲縷的痕跡時,在茫茫的時間之海中才得以找到消弭了的歷史回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