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

《香妃》

香妃,材自清初史料,並參照同名京劇、電影編寫而成。寫清朝初年清兵西征新疆,維吾爾族女子香妃的丈夫小和卓木酋長被殺,香妃被擄至北京。乾隆皇帝見其貌美且遍體生香,用各種手段誘使其順從。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歷史劇,取材自清初史料,並參照同名京劇、電影編寫而成。寫清朝初年清兵西征新疆維吾爾族女子香妃的丈夫小和卓木酋長被殺,香妃被擄至北京。乾隆皇帝見其貌美且遍體生香,用各種手段誘使其順服。但香妃心中牢記國恨家仇,寧死不屈。該劇於民國32年(1943年)11月1日起,首演於大來劇場,南薇編導,袁雪芬、張桂蓮、陸錦花、吳小樓分別飾演香妃、乾隆、小和卓木、大和卓木。該劇在淪陷後的上海演出,表達了廣大觀眾不甘當亡國奴的情緒,因而引起強烈共鳴,日夜兩場連演3個星期,場場客滿。在藝術上,有較大創新,如第二場香妃與丈夫小和卓木及其兄大和卓木,在沙漠里被清兵追擊邊戰邊逃時,三人交替唱著激越而蒼涼的〔高撥子〕;唱腔中還吸收了南派京劇中〔聯彈〕的處理方法。

對戲照對戲照

尤其是在第三場,當乾隆為使香妃死心,命小軍用盤子端了小和卓木的人頭給她看時,袁雪芬從人物此時此境的內心體驗出發,破除了傳統表現程式,唱出不同於〔四工腔〕的嶄新曲調,越劇新一代的主要唱腔〔尺調腔〕由此產生。因此,該劇被稱為越劇改革的奠基之作。民國32年(1943年)12月,大中華、百代唱片公司為該劇"哭頭"等唱段灌制唱片7張。民國33年(1944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雪聲劇團在九星大戲院以《新香妃》劇名演出。

1943年11月,袁雪芬演出《香妃》,在演到看見被殺害的丈夫小和卓木的頭顱時,由於人物感情悲痛,她自然地突破了四工腔的鏇律和調式、調性,將一腔悲情噴涌而出,琴師周寶才受到感染,緊密配合,即興地改變定弦和伴奏與之適應,使整個唱腔的情緒委婉深沉、淒切悲慟,如“走上前去揭布望,一陣陣傷心襲胸膛”,唱腔中多次運用7音,組成了如泣如訴的音調,顯得十分悲悽。又如唱到“咬緊牙關把布搶……”時,唱腔音調急劇上揚,速度加快,當香妃看到自己丈夫小和卓木的頭顱時,不禁迸發出一聲震撼心弦的叫頭:“小和,小和,我那苦命的夫啊……”一句悲痛欲絕的哭頭,隨後緊接著是節奏緩慢的清唱“不由人一陣子哭斷肝腸”,這句唱腔唱腔不但較多運用7音,還在唱法上運用下滑音、顫音的潤腔方法使唱腔低回淒切,淋漓酣暢地表達了香妃肝腸欲斷的悲痛心情。這種情緒,是傳統的【四工腔】所難以體現的。使越劇唱腔音樂進入一個新時期的【尺調腔】,就從這裡開始形成。《香妃o哭頭》與後來的《梁祝o英台哭靈》、《一縷麻o哭夫》,是袁雪芬四十年代著名的“尺調三哭”,曾廣泛傳唱。

主演簡介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女,中國越劇演員,工正旦。浙江嵊縣人。1933年開始學藝。先後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她認真唱戲,潔身自勵,持齋茹素,不唱堂會,不屈服於社會上惡勢力的威逼利誘,保持了作為藝人的尊嚴。2011年2月19日下午2點,在上海逝世,享年89歲。

1936年11月4日,農曆丙子年九月廿一日:女子越劇第一張唱片灌錄 。

袁雪芬袁雪芬

活動年表

1938年2月15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六日:“四季春班”與“素鳳舞台合作演出

1938年8月13日,農曆戊寅年七月十八日:紀念淞滬抗戰一周年,滬上所有越劇場子停演

1938年11月10日,農曆戊寅年九月十九日:為上海時疫醫院籌款,女子越劇“七班會串”舉行

1939年2月13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五日:女子越劇大會串義演舉行

1940年8月1日,農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勸募紹屬平糶捐”女子越劇八班大會串舉行

1940年12月30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二日:越劇《恆娘》首演

194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舉行

1941年1月22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劇九班大會串舉行

1941年7月29日,農曆辛巳年閏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舉行

1942年2月22日,農曆壬午年正月初八日:馬樟花大殮舉行

1942年3月7日,農曆壬午年正月廿一日:袁雪芬因病停演回嵊縣

1942年10月28日,農曆壬午年九月十九日:袁雪芬開始越劇改革

1943年11月1日,農曆癸未年十月初四日:大來劇場演出越劇《香妃》

1944年9月28日,農曆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袁雪芬、范瑞娟使用雪聲劇團之名首度合作演出

1945年1月29日,農曆甲申年十二月十六日:袁雪芬、范瑞娟首次合演《梁祝哀史》

1945年12月24日,農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全滬越劇大會串舉行

1946年8月7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一日:吳開先策劃“越劇皇后”選舉

劇照劇照

1946年8月11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五日:袁雪芬發表啟事聲明不參加“越劇皇后”競選

1946年8月27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一日,上午:袁雪芬被流氓拋糞

1946年9月10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十五日:袁雪芬舉行記者招待會控訴惡勢力迫害

1947年1月2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袁雪芬與雪聲劇團全體人員舉行話別會

1947年1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袁雪芬宣布輟演

1947年7月29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劇十姐妹”簽訂聯合義演契約

1947年8月19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

1947年8月29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戀》獲準繼續演出

1947年10月16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筱丹桂大殮舉行

1947年11月4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廿二日:張春帆一案開庭審理

1948年9月18日,農曆戊子年八月十六日:袁雪芬與范瑞娟二度合作

1948年9月18日,農曆戊子年八月十六日:越劇電影《祥林嫂》首映

1949年1月29日,農曆己丑年正月初一日:袁雪芬重新組建雪聲劇團

1949年6月18日,農曆己丑年五月廿二日:上海市戲劇、電影工作者協會成立

藝術道路藝術道路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

1949年9月,農曆己丑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9月19日,農曆己丑年閏七月廿七日:上海市戲劇電影工作者協會成立平劇、曲藝、越劇、話劇電影委員會

1949年10月1日,農曆己丑年八月初十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舉行

1950年1月31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海市影劇業工會越劇分會籌委會及越劇界折實公債推銷支會成立

1950年2月15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廿九日:上海越劇實驗劇團成立

1950年4月12日,農曆庚寅年二月廿六日: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成立

1950年8月15日,農曆庚寅年七月初二日:華東區戲曲改革工作幹部會議召開

1951年3月5日,農曆辛卯年正月廿八日:華東戲曲研究院成立

1951年6月2日,農曆辛卯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劇界控訴張春帆

1952年10月6日,農曆壬辰年八月十八日: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舉辦

1952年11月14日,農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結束

1953年10月4日,農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1955年3月24日,農曆乙未年三月初一日:華東戲曲研究院終止

1955年6月19日,農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

1955年7月30日,農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國越劇團赴蘇聯訪問演出

1956年10月19日,農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劇院一團上演重編後的《祥林嫂》

1957年4月,農曆丁酉年:“越劇之家”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成立

1957年4月,農曆丁酉年:越劇電影獲1949-1955優秀影片獎

1958年6月15日,農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劇院一團赴福建前線慰問演出

1959年9月24日,農曆己亥年八月廿二日:上海市戲曲院團國慶10周年展覽演出月開演

1960年3月,農曆庚子年:袁雪芬等參加中國戲曲學院表演藝術研究班

1960年5月,農曆庚子年:上海越劇院學館成立

1960年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第三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

袁雪芬袁雪芬

1960年12月23日,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1961年1月26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結束

1961年9月8日,農曆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國上海越劇團赴朝鮮訪問演出

1961年10月,農曆辛丑年,下旬:中國上海越劇團訪朝演出歸來受到接見

1962年7月,農曆壬寅年:上海越劇院舉辦文史進修班

1962年10月,農曆壬寅年:“越劇改革20周年紀念會”召開

1963年4月7日,農曆癸卯年三月十四日:柯慶施召集上海越劇院人員談話並批評

1964年1月20日,農曆癸卯年十二月初六日:柯慶施召集上海越劇院人員談話並作指示

1964年7月1日,農曆甲辰年五月廿二日:上海越劇院邀集區縣越劇團座談一年來演出現代劇情況

1964年7月2日,農曆甲辰年五月廿三日:陳丕顯召集上海越劇院人員座談

1978年8月16日,農曆戊午年七月十三日:周信芳同志平反昭雪大會舉行

1978年9月16日,農曆戊午年八月十五日:蓋叫天骨灰安放儀式舉行

1979年4月25日,農曆己未年三月廿九日,下午:田漢追悼會舉行

1989年1月21日,農曆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京劇《曹操與楊修》座談、討論活動舉行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2003年12月24日,農曆癸未年十二月初二日:第二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頒獎

2005年11月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三十日:上海越劇院首演《玉卿嫂》

2006年3月27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

2006年6月24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九日,19時30分:“菊壇群星薈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場暨金喜全拜葉少蘭為師儀式舉行

2006年8月24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初一日,下午:袁雪芬為參加“越女爭鋒——越劇青年演員電視挑戰賽”複賽的選手授課

2007年11月24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十五日,19時15分:2007山西省晉劇院經典劇目展演第一天

2008年1月17日,農曆丁亥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老藝術家作品數位化搶救工程(音樂、越劇部分)”成果發布會舉辦

2008年4月28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廿三日:《劇壇瑰寶——上海優秀傳統表演藝術整理搶救作品精粹》音像專輯發行。

榮譽獎項

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

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榮譽獎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2003年12月獲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藝術終身成就獎——“表演藝術成就獎”

袁派唱腔

在越劇唱腔藝術發展史上,袁雪芬是個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11月,她演出《香妃》時,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創造了【尺調腔】,把越劇唱腔音樂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即越劇音樂史上的“尺調時期”。越劇的所有流派,就是在【尺調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不斷豐富的。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對越劇旦角唱腔的發展、提高和流派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戚雅仙、呂瑞英、金採風、張雲霞都師承袁派,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造、發展,衍化出戚派、呂派、金派、張派。袁派的傳人還有朱東韻、方亞芬、陶琪等。

袁派唱腔的風格是質樸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袁雪芬注重塑造有不個性的人物形象,真實細緻地表現其內心情感,為此,她廣采博取,大膽創新,以豐富的音樂語彙創造出一個個富有特色的越劇新腔及板式;在演唱時,堅持從人物出發,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唱法上擅長以情帶聲、聲情交融,並用細膩而多樣的發聲處理和潤腔方法,使唱腔韻味無窮。

袁雪芬1922年生於越劇故鄉嵊縣,11歲進“四季春”科班學戲,出科後,唱腔曾受越劇早期名旦王杏花影響。40年代,袁雪芬以“悲旦”著稱。為了真切反映中國婦女善良、溫順的性格和所遭受的痛苦,她在傳統的【四工腔】中,頻繁地、重複地、自然地運用7音,形成了一種悲哀哭訴的唱腔基調,以表達舊時代婦女憂傷的心聲。如《斷腸人》一劇,是1942年越劇改革初期的劇目,劇中“斷腸人越想越斷腸”這段唱,表現的是女主人公方雪影在一個淒涼的雨夜獨自傾訴內心的絕望情緒。這段唱從“滴鈴鈴銅壺漏不盡”起,較多運用7音,使唱腔鏇律自然地向低音區展開,唱腔音調顯得十分淒楚悲切;特別是在甩腔前大量運用7音的曲調,就成為袁雪芬的特徵音調,如“卜咚咚更聲在耳旁”,是較為典型的下句甩腔。在這段唱腔中,已經開始孕育著越劇【尺調腔】的萌芽。它是從【四工腔】向【尺調腔】轉化時期的代表作。

任上海越劇院院長

1978年底,重新受命擔任上海越劇院院長,主持和組織了一系列新劇目的創作演出,並大力培養青年演員。1979年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日本。1985年退居二線,擔任劇院名譽院長。1986年以“藝術指導”身份與上海越劇院演出團參加巴黎第15屆秋季藝術節,獲格諸布爾市、里昂·維勒班市、勒阿弗爾市榮譽獎章和榮譽公民稱號。1989年夏率團去美國演出。她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1995年起擔任上海市白玉蘭戲劇獎評審會主任。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榮譽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2003年12月獲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藝術終身成就獎——“表演藝術成就獎”,以及其他一些獎項。1991年7月起,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授予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她還與人創作改編了劇本《黑暗家庭》、《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其中《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劇本分別被上海文藝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等出版和再版。作為總策劃組織編纂的《越劇舞台美術》畫冊1997年10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撰寫的《求索人生藝術的真諦——袁雪芬自述》2002年8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出版的書籍還有:1984年1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的藝術道路》1985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1987年5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袁雪芬唱腔選集》。

相關書籍文獻

1984年1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的藝術道路》

1985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1987年5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唱腔選集》1997年10月袁雪芬作為總策劃組織編纂的《越劇舞台美術》畫冊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2年8月袁雪芬撰寫的《求索人生藝術的真諦——袁雪芬自述》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此外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及各種刊物上以個人名義發表的專業和學術文章不下百數篇,其中大部分文章被收入2003年12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袁雪芬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