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影片介紹了神經外科常見疾病-顱內動脈瘤的病因、病理和臨床表現,並對最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重點演示了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和血管內動脈瘤栓塞術的操作過程。《顱內動脈瘤》由廣州醫學院製作,片長32分鐘,適用於醫學院校師生及臨床醫師學習使用。

《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

基本信息

圖書書名:顱內動脈瘤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號碼:ISRCCNM220300500
版本印次:2003-4-21
圖書開本:32開
圖書包裝:精裝
定價:¥48.00

內容介紹

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血管炎與動脈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腦動脈瘤多見於腦底動脈分叉之處。按其發病部位,4/5位於腦底動脈環前半,以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前交通動脈者多見;腦底動脈環後半者約占1/5,發生於椎基底動脈、大腦後動脈及其分支。

症狀:動脈瘤破裂時,常有前驅症狀如頭痛,繼之發生出血症狀,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噁心嘔吐等腦膜刺激征,隨之出現顱內壓增高。可伴有意識障礙和相應部位的神經定位症狀。動脈瘤出血形成較大血腫者,病情多急劇惡化,出現腦疝危象。據統計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30-40%,其中半數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發生再次出血。

檢查:腦血管造影是最確切的輔助診斷方法,應行全腦血管造影。CT掃描有時可以顯示出動脈瘤病灶。MRI檢查不僅可顯示出動脈瘤,有時尚可見到附壁血栓。一旦診斷為腦動脈瘤,應採取手術治療,以求根治,避免大出血危險。採用開顱直接處理動脈瘤的手術方法。尚可採用動脈內栓塞治療。

治療:顱內動脈瘤應手術治療。採取保守治療約70%病人會死於動脈瘤再出血。顯微手術使動脈瘤的手術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1、手術時機選擇病情一、二級病人,應儘早造影,爭取在一周內手術。病情屬三級及三級以上,提示出血嚴重,可能有腦血管痙攣和腦積水,此時手術危險性較大,待數日病情好轉後再進行手術。

2、手術方法開顱夾閉動脈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應屬首選。因它既不阻斷載瘤動脈,又完全徹底消除動脈瘤。孤立術是在動脈瘤的兩端夾閉載瘤動脈,在未能證明腦的側支供應良好情況時應慎用。動脈瘤壁加固術療效不肯定應儘量少用。臨床不適宜手術,導管技術可達部位的動脈瘤,可選氣囊,彈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療。術後應複查腦血管造影,證實動脈瘤是否消失。

3、待手術期治療動脈瘤破裂後,病人雇絕對臥床休息,儘量減少不良的聲、光刺激,最好將病人置ICU監護。經顱都卜勒超聲檢查可監測腦血流變化,有利於觀察病情進展。便秘者應給緩瀉劑,維持正常血壓,適當鎮靜治療。合併腦血管痙攣時,早期可試用鈣離子拮抗劑等護血管治療。為預防動脈瘤破口處凝血塊溶解再次出血,採用較大劑量的抗纖維蛋白的溶解劑,如氨基己酸;以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但腎功能障礙者慎用,副作用有血栓形成可能。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yiyaoshu.com/Book2725/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5004&columnId=25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