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這部電影講述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的故事,更是一部青春勵志故事片。

基本信息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取材於大都市武警官兵的現實生活,是一部青春勵志故事片。以大城市中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生動地表現了80、90後在大上海警營中成長的心路歷程。該片部隊和現代大都市生活氣息濃郁,政治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

電影資料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劇照
片名:《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
英文片名:The New Guard under Neon Lights
國家/地區:中國
區域:中國大陸
出品:八一電影製片廠
武警上海市總隊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劇情
導演: 張玉中
編劇:王戈洪
主演:陳思成鄭昊吳昱翰 徐佳 徐洪浩 楊若兮 余亞
上映時間:2008年12月2日

演職人員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陳思成

演員簡介

陳思成——飾林虻虻

徐佳——飾柴大喜

徐洪浩——黎 響(排長)

楊若兮——飾演祝小倩

余亞——飾演皮皮媽

主創簡介

李洋——總監製

龐敏——製片人

王戈洪——編劇

張玉中——導演

羅攀——攝影

鄧健如——錄音

劇情介紹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劇照
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讓他們性格迥異。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樸實的性格,對大都市的生活充滿嚮往;皮向鋒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鍊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伙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通過中隊開展的爭“紅五星”活動,他們刻苦訓練,勤奮履職,展示自我,不斷進步成長。

同時,林虻虻的女友祝小倩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也來到上海。皮向峰的母親因想經常見到兒子,也來上海開了一間酒吧。巧的是,祝小倩在找工作時,來到了皮母的酒吧唱歌。中隊班長、排長不同帶兵理念的碰撞,現代化的警營環境和多姿多彩的警營生活,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獨闢蹊徑,引人入勝。故事的高潮是部隊在執行一次重大的搶險任務中,以三個青年戰士為代表的新時期武警官兵,用他們的英勇無 畏,勝利完成了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實踐了忠誠衛士的錚錚誓言

其他看點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成員
為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一部反映80後武警官兵故事的青春勵志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上海開機後,現正在上海緊張的拍攝,如今拍攝進度已經過半,進入白熱化衝刺階段,主創人員在上海罕見的高溫酷暑之下,為打造新一代武警官兵形象努力,這部號稱時尚版“士兵突擊”的電影將會在奧運會之後與觀眾見面。

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絕對不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簡單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總隊官兵為原型,對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註解。該片本著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的主線,刻劃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鬥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滾燙跳躍的青春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蕩漾著濃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在喧囂中獨守清貧與孤寂,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浪漫、可愛、熱血陽剛的新哨兵接班人!

導演張玉中氣質很儒雅,從來慢條斯理,在現場從不發脾氣,他是蘭州大學中文戲畢業的高材生,因此文筆很好,很受廣大宣傳策劃歡迎。接拍《霓虹燈下新哨兵》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拿到這個劇本就在想如何加強故事性的問題,因為原來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戲裡某個人說成老哨兵的後代,但其實很難有其直接的聯繫,老哨兵和新哨兵這兩支部隊很難有直接關係,想要脫開模仿的程度,舊瓶裝新酒也很難,因為“老哨兵”的影片已經走到了極致,無論是時勢造英雄也好,先入為主也好,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因此要“新瓶裝新酒”,新在哪裡?

故事出新,支撐一個影片的基礎還是故事,故事人物在裡面的張力吸引觀眾去看,導演希望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儘量增強它的故事性,畢竟觀眾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謂的形式和內容是要匹配的,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讓你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他在跟攝影師談的時候,談到就是要尋求一種最好表現故事的形式: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時代,繁華都市的感覺,體現“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懷”的內涵。我們就像把這個軍營戲拍的青春時尚現代唯美,離老百姓更近。其實拍戲總是一個減分的過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愿,導演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是必然的結果。要徹底從那些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是給年輕人拍的,給年輕人看的,沒有那么多大道理講,所有的教育意義都蘊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動作戲,都市言情裡面,因為他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要講80後90後成長的心路歷程的電影,他們不是神是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又年輕人的激情、朝氣、困惑、迷茫,但所有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約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錯位的關係才顯現得更有張力,更反叛。其實好萊塢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現形式會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夸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設計成一個“壞男孩”的形象,然後再一點點改變,最後成為全民公認的英雄,殊途同歸,這樣的描寫更加真是讓人信服。其實做這樣一個戲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因為八一廠老是在拍大片,拍《大決戰》《大轉折》這幾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長征》《八月一日》 ,明振江廠長一直想做一個現代軍事題材的戲,想從革命歷史題材里走出來,想從大的故事裡走出來,走進普通小人物心裡,走近一個普通士兵,正好有這個題材,它是個現代戲,沒有戰爭歷史背景的約束,而且又在改革開放30周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80後90後的成長這是一個國家的話題。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霓虹燈下的新哨兵》人物
影片裡的人物同樣是這樣,所有的人物都有缺點,都個性鮮明,他的優點同樣是他的缺點。其實通過這次地震對80後90後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們總是以斥責的眼光來挑剔他們:他們忘本、自我、前衛,但地震的時候,無論是衝鋒在前線的戰士和志願者,還是在網上在各個層次的捐贈者們,他們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你能說他們沒有激情嗎?你能說他們忘本嗎?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同樣的中國心,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我們忽視了,他們聰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這個是那個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有時代的因素在裡面,也有人的因素在裡面。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衝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如何成長,如何完成一個質的飛躍。創作的隊伍決定了作品的素質,演員班底必須對軍人有根本的理解,他們的素質、軍事動作、當兵的經驗對他們的表現很關鍵。鄭昊是有十年的兵齡的,陳思成雖然是地方演員,確是經過《士兵突擊》的打磨的,吳昱翰是北京軍區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軍區的。5個戰士演員也是萬里挑一的,從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點,演員們自己評價這5個戰士演員說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有的演員我也不管他們的年齡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們對這個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創作態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來的演員班底是不俗的,創作上我講究個性化,鼓勵他們都要有創作激情,所有的演員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選擇演員上沒有私心,絕對需要他符合規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

陳思成聰明、有激情、活躍、創作態度積極,也能吃苦,即便我們在隧道里拍一天渾身濕透,他也不會有怨言。鄭昊是個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有凝聚力很有號召力的人物,相當的嚴謹認真,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腦思考的一個演員。徐佳是在戲裡演一個農村兵,我們要的是他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較本真,他自己發明了一口山東河南話用在戲裡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紀輕,經歷複雜,本人看似木納,其實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吳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後的感覺,來見劇組那天就穿著個拖鞋大褲衩就來了,我就要他這種感覺,演員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過很多軍事題材的戲,他在這裡面戲份不重,是個“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較說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有激情,不滿足於現狀,非常有個性特點。

拍攝花絮

在為期20多天的拍攝中,劇組得到了武警上海總隊的大力拍攝支持:共動用了5000人次的兵力,200台次車輛,協調了上海市70多家相關單位為電影拍攝提供便利。為配合戲中主要演員的拍攝場景,武警部隊精選了5名真正的特戰隊員和主要演員全程合作,飾演同班戰友。為了拍攝夜景中南京路上新哨兵的形象,再現大都市的輝煌璀璨的風景,武警上海總隊與公安、街道、商場協商,為了攝製組拍攝,南京路的霓虹燈由晚上10點熄燈刻意延長到夜裡2點,這在電影拍攝的履歷表里是屈指可數的。今天拍攝的搶險鏡頭,更是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動用了500多官兵,為此,武警官兵們付出了大量心血。

為了使武警官兵的訓練、學習、生活場景能夠在戲中有血有肉的生動展現,主創人員提前20多天就到了武警中隊體驗生活,劇組成員與武警官兵們同吃、同住、同訓練、同學習、同生活。編劇王戈洪是《衝出亞馬遜》的編劇,自己是一名八一廠有著幾十年兵齡的“老兵”,而且對部隊生活訓練等軍事電影的創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八一廠導演張玉中擅長武戲文拍,細膩中透出陽剛的風格,追求一種迥異與以往的軍事題材電影的手法,更注重人物內心和性格的角力。該片出品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明振江少將對劇組提出拍攝宗旨:該片必須集青春勵志片、軍事動作片、都市情感片於一體,把《霓虹燈下新哨兵》做成一部有時代意義、有社會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片中的大部分演員都有當兵的經歷,曾在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飾演父親的鄭昊在劇中扮演老班長,是真正從一名士兵成長起來的有著十年的軍齡的軍人,雖然已脫下軍裝但十年軍營生活在他身上刻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言行舉止,舉手投足帶著足足的“兵味”。而因為《士兵突擊》的成才一炮走紅的陳思成飾演片中的大學生士兵,他坦言自己雖然沒當過兵,但《士兵突擊》的高強度訓練已經讓他很適應軍營的訓練生活了,接拍這個戲主要是因為它也是一個軍營的電影,自己很想為人民子弟兵多做點貢獻。青年演員楊若兮出演本片女一號,她曾在熱播劇《北平往事》、《尚方寶劍》、《醋溜族》中有過精彩表現。片中的演員都是80後的青春帥哥但個個是偶像派和實力派兼具:曾出演過《追日》、《DA師》、《太平天國》、《戰爭目光》等電視劇的南京軍區演員徐洪浩扮演排長黎響。吳昱翰扮演皮向峰,他曾在《我是一個兵》、《五星大飯店》、《井岡山》、《我是太陽》中扮演重要角色。於婭扮演皮皮媽,她曾在《我的父親母親》、《垂直打擊》、《長空鑄劍》《沙場點兵》有出色表現。徐佳扮演柴大喜,他曾在《戰爭目光》、《DA師》、《上將許世友》扮演重要角色。
《霓虹燈下新哨兵》匯聚了多位影視創作精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玉中曾執導過《雄關漫道》、《陳雲在臨江》、《兵變1938》、《血戰陳莊》等多部影視劇,多次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和金星獎特等獎。編劇王戈洪曾執筆《將軍與孤兒》 、《衝出亞馬遜》、《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神秘谷》、《血脈》,曾多次榮獲“夏衍文學獎”“金雞獎”、“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該片攝影師羅攀曾拍攝過電影《千鈞一髮》《志願者》《黃土謠》《崗拉梅朵》,電影《草原》獲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電影節最佳中國短片獎,西藏音樂電影《崗拉梅朵》MV獲第8屆“CCTV-MTV音樂盛典”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