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小說]

《雪國》[小說]
《雪國》[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雪國》(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另外兩部是《古都》和《千羽鶴》。根據小說被改編成多部同名影視劇。

基本信息

簡介

《雪國》《雪國》

《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匯集出版單行本。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作品簡介

《雪國》《雪國》

《雪國》情節並不複雜,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藝妓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小說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弦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

作者簡介

《雪國》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KawabataYasunari)(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 、《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勳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寫作背景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蘊含著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但是,由於他後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影響很重,逐漸脫離現實,以致原來殘留於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不但未能減弱,而且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說是他這種前後期思想變化的分水嶺。

《雪國》起筆於1935年,當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地區、準備發動全國侵華戰爭的陰雲密布時期。在這時期,他們對日本國內加強統治,轟動一時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已被鎮壓下去,與之對立的新感覺派文學,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從另外一面受到影響。《雪國》這部作品的發表,足以說明這一嚴酷的現實。《雪國》開始是以描寫各個章節內容的短篇形式分別發表於各種刊物上的,後來隨著形勢更加險惡,從1937年以後即基本上停止發表。直至戰後才又略加修改補充,出版最後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隨日本帝國侵略政策,歌頌侵略戰爭,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那樣。正面批判和反對侵略戰爭,描寫共產黨員和工人階級的鬥爭,它把背景設定在遠遠離開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並以那裡的“五等藝妓”(實際上是妓女)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諸如,列車行駛在皚皚雪原,夜幕開始降落,然而尚未將雪原全部覆蓋起來,大地還留著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車上前往雪國去會駒子的島村。正從車窗欣賞這蘊含著一種神秘感的黃昏美景,忽然一張同這襯景非常調和的影影綽綽的面孔和一雙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無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種無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駒子陪島村一夜溫存之後,清晨時鏡梳妝,紅顏黑髮,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島村欣賞著,未免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恍惚。
1935年前後《文藝春秋》、《改造》兩本文學雜誌上分別連載。

藝術特點

《雪國》《雪國》藝術特點

川端的小說在思想內容上引起褒貶不一的評論,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卻是公認的。《雪國》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現代派的某些創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學傳統結合起來,無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還是情節結構方面,均能另闢蹊徑,為日本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川端繼承日本古典文學重視人物心理刻畫的傳統,在細膩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他在《雪國》中巧妙運用自由聯想這種獨特的心理描寫法,把葉子的形象放到島村的腦海里去,讓島村在邏想中強化和美化葉子的形象,從而也就細膩地反映了島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質。

第二,在結構上借鑑西方“意識流”的創作手法,突破時空的連貫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或作者創作的需求作為線索,展開敘述。《雪國》在總體上基本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在某些局部又通過島村的自由聯想展開故事和推動情節,從而適當地衝破了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形成內容上的一定跳躍。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鋪直敘、顯得呆板的毛病,從而使作品波瀾起伏。

第三,作品鮮明地體現了“新感覺派”所主張的以純粹的個人官能感覺作為出發點,依靠直覺來把握事物的特點。比如《雪國》結尾描寫葉子在蠶房火災中為救出孩子而獻出生命的一段情節,依靠直覺寫得既悲且美。在島村眼裡,火災充滿詩意:地上潔白的雪景,天上燦爛的銀河,天地之間火花飛舞,而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在島村心目中,也可以說是在作者心目中葉子雖死猶生,她的死不過是“內在生命的變形以及那變遷的過程”。從藝術效果來看,這種描寫似乎使葉子這個非現實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覺中得到最後完成。

人物簡介

《雪國》《雪國》人物

駒子出身普通百姓,先是被人賣到東京當陪侍女,後來被一個男人贖身出來,打算將來做個舞蹈師傅生活下去。可是一年半後,那個男人死了。駒子只得住到三弦琴師傅家裡學藝,有時也到宴會上表演助興。最後為了給行男治病,不得不當了藝妓。但她的生活態度十分認真,她從16歲開始寫日記,“不論什麼都不加隱瞞地如實記載下來”。她也喜歡看小說,而且把讀過的書都認真的記下來,“因此雜記本已經有十冊之多。”她認真學歌謠,讀書,練書法、三弦琴,她熱情、純真,還保持著鄉村少女的淳樸,儘管淪落風塵,但不甘心,想要“正正經經地生活”,渴望獲得純真的感情,並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傾注在了島村身上。甚至當行男彌留之際,葉子趕到車站哀求駒子回去時,駒子仍堅持為島村送行,拒絕回去見行男最後一面。

但是,在島村看來,“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她淪落風塵,為行男賺取治療費用的行為徒勞,對自己傾注感情也是徒勞的。與現實感很強的駒子不同,冷艷的葉子出場次數不多,也沒有多著筆墨。她雖然對行男和弟弟充滿愛意和關心,但她仿佛是一個絕美的幽靈,令人難忘、憧憬,卻又可望不可及,最後在一場火災中離開塵世。葉子沒有生活原型,完全是川端創造的人物,雖然可以說是他理想中的女性,但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駒子是小說的中心人物,“雖算不上是個美人,但她比誰都要顯得潔淨”,她自己也想乾乾淨淨地做人,“如果環境許可,我還是想生活得乾淨些”。出於對自己職業的自卑和敏感,她最怕別人蔑視、恥笑自己,好強和不甘沉淪的性格讓她內心十分痛苦。駒子的失意、悲哀和島村的感傷、虛無的情緒充溢小說的各個角落,徒勞、絕望貫穿始終。有評論說,“作者在‘卑微’的駒子身上發現了‘美好的日本心’”。川端本人也說過:“也許有人會感到意外,其實貫穿全書的是對人類生命的憧憬。”也許,不甘命運的安排和對未來的憧憬,有時會成為奮起抗爭的動力吧。

作品解析

《雪國》《雪國》

《雪國》,是從現代主義向日本古典主義美意識轉換時期的作品,是川端這一時期最初的優秀小說。以《雪國》為契機,川端脫離了現代主義,發揮出了長篇作家的個性。戰後的長篇《山音》、《古都》與此是一脈相承的。《雪國》是以溫泉鄉越後湯澤為舞台的。在這裡,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認識了當地的藝妓駒子,兩人逐漸熟悉起來,經常見面。

從川端作品中登場人物男女關係的構成方式、對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對事物的接觸方式來看,可以說其特徵就是對於對象的浸透力。男性登場人物,如同女性般纖細、安靜,總令人感到不像是男性。另一方面,出現於川端作品中的女性,並沒有女人粘稠的情念。情趣是有的,而情念即使有也隨著作者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殆盡了。

《雪國》《雪國》插圖
如果將中性這個概念加以擴大,那么登場的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包含於其中。川端作品中男性與女性的區別,似乎歸結於對異性的浸透力之不同。川端的作品即使寫到性,故事情節也並不糾纏於性慾。作品的著眼點在於男女相互之間浸透與融合的狀態。川端文學具有動搖作品根基的浸透力,正是它牽動著作品的世界。所謂浸透力,是指滲透於作為對象的人與物之中的力量。《雪國》中幾乎不存在戲劇式的起伏和衝突,所以如果不能體味到活躍著的浸透力,也許就會覺得再沒有比這更無聊的世界了。那樣的話,作品中就只剩下日本的情趣了。

《雪國》雖然只是淡淡地描寫了駒子與島村的交往,但是如果能夠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浸透力,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在幽艷、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細細的網眼,那充滿浸透力的描寫仿佛從對象的肌膚直抵內臟。沒有絲毫粘連,卻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到對象的深處,於是島村和駒子淡淡的交往就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人或為男、或為女,這是川端文學的基本認識,然而,無論男女都不是性慾式的存在,可以說這一點也是川端文學的重要的人類認識。作為個人的人和男女相對的人,以及作為集團的人,分別是不同的存在。但在川端文學那裡卻沒有這種區別。人類的結合,全部都是異性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也同樣,所有的人都處在相互滲透著的人類關係的世界裡。川端關注的焦點在於,親密熟悉的程度、相互滲透的程度。

《雪國》作者書房
《雪國》這部作品,如果從語言的意義這一層面來看,只不過是淡淡的日常生活的持續。但是,如果注目於表現浸透力時的那種光潔和親密,也就是說注目於語言的價值的話,就不由你不感到川端是位了不起的作家。川端作品中男女的結合,與自然四季的律動相似。主人公們帶著同四季變遷一樣的韻律,產生戀情並互相滲透。這與神靈主宰萬物的觀點是相通的。在某種意義上是原始宗教式的,這也可以說是日本文學的傳統特徵。

有一種自然理念認為,惟一的神創造了自然和人間的一切。如果從這樣的理念出發,無論如何也無法產生《雪國》那樣出類拔萃的感受性。川端文學是在另一種原理的基礎上成立的--與人性毫無關係,男女之間一旦相互浸透便發生戀愛,人類也可以同樣地浸透於自然和萬物。川端康成的死亡方式也非常具有川端特色。在工作間以煤氣自殺,這是安靜地離世方式,就仿佛自己以極為自然的感覺,朝死亡的方向滲透過去。

作品思想

《雪國》《雪國》

《雪國》中的虛無思想深深地滲透了日本古典文學傳統,是“東方式”的虛無。儘管川康成初登文壇時,因對文壇現狀不滿,曾與橫光利一等發起“新感覺運動”,試圖以達達主義、表現主義等西方現代派手法創造一種全新的感覺世界不重視日本文學傳統,曾經“企圖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後,越來越發現自己對“沒有經歷過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惱,在日本也沒有見過西方式的虛無和頹廢”。他開始向傳統靠攏。在創作《雪國》時,為了寫這個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從日本傳統文化中尋求創作靈感。

日本文化在歷史長河,以“真實”為基礎,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並繼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傳統文化精神。在物哀文學觀念發展過程中,緊式部作出重大貢獻,她在《源式物語》中,從簡單的感嘆到複雜的感動,深化了主體感情並由理智支配文學素材,使物哀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含讚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含義,而且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為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在紫式部看來,物哀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包括天下大事的詠嘆;第三層則屬觀照性的,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心。川端康成在《雪國》中表現出的虛無與《源式物語》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這在《雪國》的創作動機中表現了出來,川端康成曾說過:“《伊豆的舞女》也罷,《雪國》也罷,我都是抱著對愛情表示感謝的心情寫就,這種表現,在《伊豆的舞婦》中純樸地表現了出來,在《雪國》中則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現。”從男女間的戀情出發來表現悲哀思想,這是日本古典文學傳統。《雪國》中駒子真心愛上島村,不能自持,島村清楚地知道駒子迷戀上他,但他認為駒子的愛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勞的,可悲的,島村在駒子為生活而生活,為愛情而愛情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蕩著,他的內心為苦澀所浸泡。他傾心葉子,葉子可望而不可及,這種虛無感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雪國》整部作品都是在偏僻鄉村發生的,似乎與現實聯繫不大。但聯繫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發現,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日本軍國主義正進行瘋狂的侵略戰爭,川端康成沒有下面反映這場戰爭,而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評論家島崎秀樹說:“川端康成對軍國主義是消極抵抗,《雪國》便是例子。”川端康成把現實抽象化,把虛無世界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物哀的第三層觀照性,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自古以來,日本文學家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靈性。他們在自然中發現美的存在,進而創造文學的美。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山頭上罩滿了月色,這是原野盡頭惟一的景色,月色雖以淡淡消去,但餘韻無窮,不禁使人產生冬夜寥峭的感覺。”“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進來,照亮得連駒子的耳朵的凹凸線條都清晰地浮現出來。”在這些景物描寫中,浸透著島村的主觀情緒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觀而是靠情緒,想像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賞自然景物時潛藏著一種愛情的哀愁情緒留有詩韻,包含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

《雪國》《雪國》

日本傳統文化經由鎌倉時代禪宗世俗化演繹出空寂幽玄,即強調從“無”的境界中發現完全的、純粹的、可謂“無中萬般有”,平安時代,閒寂與以幽玄為基調錶現苦惱的更具情緒性的空寂相分離,表現出以風雅為基調,表現寂寥之情更具情調性的特徵。不像物哀那樣耽於悲衣與同情的感情詠嘆,而是讓人們不斷體味其不樂的寂寥感,一種精神性的“寂”。川端康成也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國》中不厭其煩地描寫雪夜、夕陽、甚至於葉子的死,作者都展現出“銀河瀉入心理”那種欣賞似的閒寂的虛無。正如川端康成喜嘆引用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里的一句話:“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裡,終極的空虛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對於美,我們還需要感受。這種感受性格是川端康對於閒寂的繼承與發展。總之,川端康成是以“虛無”本來面目表現社會人生的,在《雪國》里,川端康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範,在朦朧中展示事件,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

作品評論

《雪國》《雪國》

《雪國》以敏銳的感受及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在虛幻、哀愁和頹廢的基調上,以病態、詩意、孤獨、衰老、死亡來反映空虛的心理、細膩的感情和憂鬱的生活,追求一種頹廢的至美,達到一種空靈虛無的藝術至境

川端氏的《雪國》里,纖細連線著強韌,優雅與人性深淵的意識互挽著手。在其明晰之中,隱含著不見底里的悲哀,儘管屬於現代,中世紀日本修道僧的孤獨哲學卻呼吸於其間。他對用語的選擇,顯示出現代日語極致的精妙,以及微妙的震顫和戰慄的感受性。
--著名學者 三島由紀夫

由於川端康成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川端文學作為世界文學之一事實上已增強了它的權威。
--著名學者 長谷川泉

《雪國》《雪國》
川端文學是豐富多彩的,但並不複雜,總是清潔和透明的。
--著名學者 奧野健男

從《雪國》開始,川端的創作無論從內容或從形式來說,都形成了自己的創作個性,即以抒情筆墨刻畫下層少女的性格和命運,並在抒情的畫面中貫穿著對純真愛情熱烈的讚頌,對美與愛的理想表示朦朧的嚮往,以及對人生無常和徒勞毫不掩飾的渲染。對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和豐富,更加顯出作家飽含熱情的創作個性。
--著名學者 葉渭渠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實質。
--摘自1968年諾貝爾委員會授獎辭 

筆觸特色

《雪國》中的虛無思想深深地滲透了日本古典文學傳統,是“東方式”的虛無。儘管川康成初登文壇時,因對文壇現狀不滿,曾與橫光利一等發起“新感覺運動”,試圖以達達主義、表現主義等西方現代派手法創造一種全新的感覺世界不重視日本文學傳統,曾經“企圖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後,越來越發現自己對“沒有經歷過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惱,我在日本也沒有見過西方式的虛無和頹廢”。他開始向傳統靠攏。在創作《雪國》時,為了寫這個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從日本傳統文化中尋求創作靈感。

電影、電視劇版本

電視劇
---------
1962年-節目名:文芸シリーズ「雪國」(七集)
播放:TBS系列
出演:池內淳子、山內明、岸久美子、阿部壽美子
---------
1970年-節目名:長時間ドラマ「雪國」(一集)
播放:NHK
出演:中村玉緒、田村高廣、亀井光代等
---------
1973年-節目名:「雪國」(四集)
播放:フジテレビ系列
出演:大谷直子、山口崇、三浦真弓、原田大二郎
---------
1980年-節目名:木曜ゴールデンドラマ「雪國純白の雪と湯煙りに燃える戀!」(一集)
播放:日本テレビ系列
出演:松坂慶子、片岡孝夫、真行寺君枝、堀內正美、內田朝雄等
旁白:森繁久彌
---------
1989年-節目名:ドラマスペシャル「雪國」(一集)
播放:テレビ朝日系列
出演:古手川祐子、鹿賀丈史、有森也実、富田靖子等
電影版本
--------------------
1957年-「雪國」
製作:東寶
導演:豊田四郎
出演:池部良、岸惠子、八千草薫、森繁久彌、加東大介、浦辺粂子、市原悅子等
--------------------
1965年-「雪國」
製作:松竹、
導演:大庭秀雄
出演:岩下志麻、木村功、加賀まりこ、沢村貞子、早川保、柳沢真一等
--------------------
【65年版電影雪國】
基本資料
導演:
大庭秀雄HideoÔba
主演:
岩下志麻ShimaIwashita
MinekoBandai
KakukoChino...
國家/地區:日本
對白語言:日語
發行公司:松竹映畫...
上映日期:1969年3月美國
更多外文片名:
SnowCountry
.....USA
類型:劇情
片長:113min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大庭秀雄HideoÔba
編劇Writer:
川端康成YasunariKawabata.....storyYukiguni
大庭秀雄HideoÔba
RyosukeSaito
演員Actor:
岩下志麻ShimaIwashita.....Komako
MinekoBandai.....Landlady
KakukoChino.....Kikuyu
TakanobuHozumi.....TheDrunkGuest
KanekoIwasaki.....Mrs.Shimamura
MarikoKaga.....Yoko
木村功IsaoKimura.....Shimamura
清川虹子NijikoKiyokawa.....MistressofGeishaHouse
內藤武敏TaketoshiNaitô.....Koizumi
ChiekoNaniwa.....masseuse
TamotsuNarushima.....Yukio
KyomiSakura.....Kintaro
MutsukoSakura.....Maid
SadakoSawamura.....Danceteacher
MichisumiSugawara.....Komako'sPatron
ShinichiYanagisawa.....Banto
製作人Producedby:
ShizuoYamanouchi.....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NaozumiYamamoto
攝影Cinematography:
成島東一郎ToichiroNarushima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
InkoYoshino
製作群公司
製作公司:
松竹映畫ShochikuFilmsLtd.[日本]
發行公司:
松竹映畫ShochikuFilmsLtd.[日本].....(1969)(USA)(subtitled)
【57年版電影雪國】
基本資料
導演:
豐田四郎ShirôToyoda
主演:
RyoIkebe
加東大介DaisukeKatô
岸惠子KeikoKishi...
國家/地區:日本
對白語言:日語
發行公司:TohoInternationalCompanyInc....
上映日期:1958年5月法國...
類型:劇情
片長:120min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豐田四郎ShirôToyoda
編劇Writer:
川端康成YasunariKawabata.....novel
八住利雄YasumiToshio
演員Actor:
RyoIkebe.....Shimamura
加東大介DaisukeKatô
岸惠子KeikoKishi.....Komako
AkiraKubo
森繁久彌HisayaMorishige.....Yukio
ChiekoNaniwa.....Headmaid
MaruoTanaka.....Porter
八千草薫KaoruYachigusa.....Yoko
製作人Producedby:
IchirôSatô.....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IkumaDan
攝影Cinematography:
JunYasumoto
剪輯FilmEditing:
KoichiIwashita
藝術指導ProductionDesigner:
KisakuIto
MakotoSono
製作群公司
製作公司:
TohoInternationalCompanyInc.[美國]
發行公司:
TohoInternationalCompanyInc.[美國].....(1966)(USA)(subtitled)/(1971)(USA)(subtitled)
其它公司:
TohoStudios[日本].....soundstage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