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

雪國

《雪國》(ゆきぐに)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改造》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匯集出版單行本。《雪國》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基本信息

雪國 《雪國》起筆於1935年,當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地區、準備發動全國侵華戰爭的陰雲密布時期。在這時期,他們對日本國內加強統治,轟動一時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已被鎮壓下去,與之對立的新感覺派文學,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從另外一面受到影響。《雪國》這部作品的發表,足以說明這一嚴酷的現實。《雪國》開始是以描寫各個章節內容的短篇形式分別發表於各種刊物上的,後來隨著形勢更加險惡,從1937年以後即基本上停止發表。直至戰後才又略加修改補充,出版最後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隨日本帝國侵略政策,歌頌侵略戰爭,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那樣。正面批判和反對侵略戰爭,描寫共產黨員和工人階級的鬥爭,它把背景設定在遠遠離開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並以那裡的“五等藝妓”(實際上是妓女)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

《雪國》內容提要

島村雖然研究一些歐洲舞蹈,但基本上是個坐食祖產、無所事事的紈袴子弟。他從東京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結識在那裡出賣聲色的駒子,駒子年輕貌美,不單能彈一手好三弦,還努力記日記,他們之間雖說是買賣關係,但駒子對島村表現了比較真摯的感情;島村則認為二人無非是露水姻緣,人生的一切均屬徒勞。駒子對島村表示理解,囑他“一年來一次就成,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可以持久”。島村一共來雪國3 次,同駒子廝混,駒子對他則伺候飲食,陪同遊玩,二人之間狎昵猥褻無所不至。儘管這一切都按藝妓制度計時收費,但島村追求駒子的美貌,駒子賞識島村的大度和學識。兩人之間也流露了互相愛慕之情,最後揮手而別。
島村第二次前來雪國時,在火車上看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姑娘名叫葉子,青年名叫行男。當時,己是黃昏時分,車窗外夜幕降臨在皚皚雪原之上。在這個富有詩情的襯景上,葉子的明眸不時在閃映,望去十分美麗動人。島村凝視,不禁神馳。後來島村得知葉子原來是駒子三弦師傅家的人,行男則是三弦師傅之子。島村風聞三弦師傅活著的時候,曾有意叫駒子和行男訂婚,駒子也是為給行男治病才當了藝妓的。但駒子對此表示否認,實際上對行男也毫無感情,甚至島村二次離開雪國,駒子送到車站時,葉子跑來報告行男咽氣,哀求駒子前去看看,駒子也未予理睬。島村雖然欣賞葉子年輕貌美,但在第二次來雪國後的幾次接觸中,並未對她有愛的表示:直到在他離開雪國之前,劇場失火,發現葉子從二樓上掉下來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總括起來。《雪國》並無較多的情節,著重表現的是在雪國那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和性愛生活。

作家介紹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11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勳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準進入。川端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鎌倉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但他早在1962年就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雪國》作品賞析

初期的川端康成是屬於現代主義系統的作家。《淺草紅團》、《禽獸》,還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義大利之歌》等小說,都是現代主義時代的代表作。
實際上,在這些作品中,川端後來的資質都已經展現出來了。那種纖細的感覺,進一步說,就是把小說中美的感覺看得比情節更為重要的思考態度。
《雪國》,是從現代主義向日本古典主義美意識轉換時期的作品,是川端這一時期最初的優秀小說。以《雪國》為契機,川端脫離了現代主義,發揮出了長篇作家的個性。戰後的長篇《山音》、《古都》與此是一脈相承的。
《雪國》是以溫泉鄉越後湯澤為舞台的。在這裡,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認識了當地的藝妓駒子,兩人逐漸熟悉起來,經常見面。我學生時代住在山形縣米澤町的時候,當地就有很多那樣的藝妓。平時在家裡做家事,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被召喚的時候就搖身一變成為藝妓。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的一個。
有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裡一起歇宿,圍著火盆閒聊家常,非常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男人們穿著棉睡衣就寢和起床時,藝妓們便給予照料。當眼前浮現出這種場景時,會覺得跟德田秋聲的世界很相似。但是,川端康成曾經是日本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員,文章十分新銳,內容也帶有近代性,可以說是非常異質的。
另外,《雪國》這一作品的世界,同谷崎潤一郎又有微妙的差異。川端沒有谷崎那般華麗,卻更具深韻。就作品本身而言,也許可以說谷崎的《細雪》與川端的《雪國》很相似。川端或許是介於秋聲與谷崎之間吧。
從川端作品中登場人物男女關係的構成方式、對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對事物的接觸方式來看,可以說其特徵就是對於對象的浸透力。
男性登場人物,如同女性般纖細、安靜,總令人感到不像是男性。另一方面,出現於川端作品中的女性,並沒有女人粘稠的情念。情趣是有的,而情念即使有也隨著作者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殆盡了。
如果將中性這個概念加以擴大,那么登場的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包含於其中。川端作品中男性與女性的區別,似乎歸結於對異性的浸透力之不同。
川端的作品即使寫到性,故事情節也並不糾纏於性慾。作品的著眼點在於男女相互之間浸透與融合的狀態。
將川端康成的浸透力,同我所喜愛的作家岡本加乃子的“生命力”進行比較,也許會非常有趣。岡本加乃子同樣不以性慾的衝突來描寫性,而是緊緊圍繞生命力的問題。如果男女的生命力大體持平,便會緣分相投,產生愛情。而如果生命力的強度有所不同,則會導致婚外戀情或者離別。由於岡本加乃子是佛教造詣很深的作家,佛教思想便成為其寫作的背景。
川端文學具有動搖作品根基的浸透力,正是它牽動著作品的世界。所謂浸透力,是指滲透於作為對象的人與物之中的力量。《雪國》中幾乎不存在戲劇式的起伏和衝突,所以如果不能體味到活躍著的浸透力,也許就會覺得再沒有比這更無聊的世界了。那樣的話,作品中就只剩下日本的美與情趣了。
《雪國》雖然只是淡淡地描寫了駒子與島村的交往,但是如果能夠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浸透力,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在幽艷、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細細的網眼,那充滿浸透力的描寫仿佛從對象的肌膚直抵內臟。沒有絲毫粘連,卻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到對象的深處,於是島村和駒子淡淡的交往就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另如,川端作品中雖然也寫到公公與兒媳間親密的關係,但並沒有成為谷崎潤一郎的《瘋癲老人的日記》,其原因也正在於此。
人或為男、或為女,這是川端文學的基本認識,然而,無論男女都不是性慾式的存在,可以說這一點也是川端文學的重要的人類認識。
我認為,作為個人的人和男女相對的人,以及作為集團的人,分別是不同的存在。但在川端文學那裡卻沒有這種區別。人類的結合,全部都是異性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也同樣,所有的人都處在相互滲透著的人類關係的世界裡。川端關注的焦點在於,親密熟悉的程度、相互滲透的程度。
《雪國》這部作品,如果從語言的意義這一層面來看,只不過是淡淡的日常生活的持續。但是,如果注目於表現浸透力時的那種光潔和親密,也就是說注目於語言的價值的話,就不由你不感到川端是位了不起的作家。
川端作品中男女的結合,與自然四季的律動相似。主人公們帶著同四季變遷一樣的韻律,產生戀情並互相滲透。這與神靈主宰萬物的觀點是相通的。在某種意義上是原始宗教式的,這也可以說是日本文學的傳統特徵。
有一種自然理念認為,惟一的神創造了自然和人間的一切。如果從這樣的理念出發,無論如何也無法產生《雪國》那樣出類拔萃的感受性。川端文學是在另一種原理的基礎上成立的——與人性毫無關係,男女之間一旦相互浸透便發生戀愛,人類也可以同樣地浸透於自然和萬物。
川端康成的死亡方式也非常具有川端特色。在工作間以煤氣自殺,這是安靜的離世方式。就仿佛自己以極為自然的感覺,朝死亡的方向滲透過去。
(節譯自吉本隆明《日本近代文學的名作》)
小說線上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c/chuanduankangcheng/xg/index.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