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犯焉識》

《陸犯焉識》

《陸犯焉識》是作家嚴歌苓創作的一部當代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陸焉識本是上海大戶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爺,聰慧而倜儻,會多國語言,也會討女人喜歡。父親去世後,年輕無嗣的繼母馮儀芳為了鞏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軟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馮婉喻。沒有愛情的陸焉識很快出國留學,在美國華盛頓毫無愧意地過了幾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畢業回國後的陸焉識博士開始了風流得意的大學教授生活,也開始了在風情而精明的繼母和溫婉而堅韌的妻子夾縫間尷尬的家庭生活。《陸犯焉識》作家出版社於2011年10月1日出版,後由張藝謀導演改變成電影《歸來》。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陸犯焉識》《陸犯焉識》
《陸犯焉識》由嚴歌苓創作,出版於2011年10月,這部以其祖父為原型的小說,通過其祖父的人生經歷,極其細膩地展示了一個時代的滄桑變化,被稱作是嚴歌苓的“顛覆性轉型之作”,一經出版,就引起讀書界的廣泛關注。小說40萬字的長篇篇幅詳細描述了陸焉識悲劇的人生,是嚴歌苓最長篇幅的小說作品。

作者介紹

嚴歌苓嚴歌苓
嚴歌苓,著名旅美女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扶桑》《人寰》《雌性的草地》等。短篇小說《天浴》《少女小漁》《女房東》等。中篇小說《金陵十三釵》《白蛇》《誰家有女初長成》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多部作品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最近幾年的有《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等。

內容概要

五十年代,陸焉識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諳世事的張揚激越而成為“反革命”,在歷次運動中,其迂腐可笑的書生氣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長,直至被判為無期。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著極高的學識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匱乏、政治的嚴苛、犯人間的相互圍獵與傾軋,終使他身上滿布的舊時代文人華貴的自尊凋謝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對繁華半生的反芻,使他確認了內心對婉喻的深愛。婉喻曾是他寡味的開端,卻在回憶里成為他完美的歸宿。

文革”“結束後,飽經思念的陸焉識和馮婉喻終於可以團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陸焉識卻發現歲月和政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淪、終成俗庸小市民的兒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終成大齡剩女的小女兒對他愛怨糾結,態度幾經轉變,唯一苦苦等待他歸來的婉喻卻在他到家前突然失憶……

創作背景

嚴歌苓《陸犯焉識》
關於書名,根據嚴歌苓解釋,在文革時期,“犯罪分子”的人像會被張貼在牆上,所謂陸犯焉識,就是有個姓陸名叫焉識的罪犯。陸焉識當然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犯,他是一個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

雖然陸焉識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但嚴歌苓表示,陸焉識其實有著不少她祖父的影子。小說最真實的部分來源於她祖父的經歷,“他是一個神童,十六歲上大學,二十五歲讀博士,之後有著長達20年的大西北監獄生涯。”嚴歌苓旅美後,才了解到其祖父在美國的生活,到過他當年就讀的大學,找到他一部關於改革開放的博士論文,洋洋灑灑竟有三四百頁之多,並且還是用英語寫成。其祖父監獄生活的部分,來自一位長輩的敘述,他給嚴歌苓講了很多故事,並且提供了他的筆記。這些筆記記錄了很多在大西北荒原的趣事,比如怎么住,吃什麼等等。其中還不乏“狼口脫險”這樣的驚險情節。

風格特點

陸犯焉識》使用大量的史實作為寫作背景,涵蓋豐富,而陸焉識又是一個命途多舛的知識分子,則引發了人們對於那個年代不公正的痛恨和批判。實際上,嚴歌苓寫作《陸犯焉識》的初衷,並無意揭示苦難和不公。

陸犯焉識》被視作嚴歌苓“顛覆性轉型之作”,語言風格輕鬆幽默,顛覆的是敘述方式。嚴歌苓在書中使用了一種“非常主觀且自由”的寫法。該書其實並不是祖父的故事,而是通過孫女,也就是“我”精神上的消化系統進行消化後,告訴讀者的祖父的故事,而“我”用了一種打趣的方式來同情他們。小說以深遠的濟世情懷,將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命運鋪展在中國近當代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檢視了殘酷歲月里生命可能達到的高度。她的筆觸往返於主人公盛年時流連的浮華美國上海和其後半生被禁錮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世態的炎涼和命運的多詭盡收眼底。她的講述,冷靜與幽默同行,溫情與練達並重,大有“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之概。

在《陸犯焉識》出版之時,就被評論為“政治和人生的交響曲”,“陸焉識的人生見證了那個大時代的政治背景”等等。嚴歌苓一樣的不以為然,她告訴記者,自己並不想去寫什麼大時代,“我不是一個男作家,我對什麼時代大背景不是很感興趣,但也沒有辦法,寫我祖父曲折的一生,必須要寫那一代人不可擺脫的大環境,一個政治的大環境。只能說,我寫的人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大環境。”寫血脈相連的祖父是真,寫大時代只是順帶。

作品鑑賞

嚴歌苓在新作《陸犯焉識》的主人公名字上都做了文章——陸焉識、馮婉喻——就算大陸的“陸”不是作者有意為之,“哪裡識別得出委婉的諷喻”之意卻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如此傲慢的作者,在小說里寫出了怎樣驚天的秘密?

《陸犯焉識》《陸犯焉識》

陸犯焉識》的一個公然的秘密,是關於題材和寫作技術的。由於眾所周知的現實境遇以及自身畏葸的心理因素,造成了內地作家對不少特殊文學題材的無奈、無助以及(由此引致的)無知,這些題材因禁忌而成為公然廢棄的富礦(稱這些題材為“富礦”,顯然不是為了炫耀)。作為僑民的海外華語作家不必像卓別林《淘金記》的主人公那樣歷經困苦,就已然由於身份原因坐擁了金山。何況,海外經歷讓這些寫作者見識了新世界,體悟了新概念,確立了新立場,一件陳年的、毫無故事的普通旗袍都能被思考和想像方式煥然一新的作者改出別致的歐美樣式,更不用說大部分特殊題材本身就擁有刪除不盡的傳奇色彩。
《陸犯焉識》寫了三個時期——1954年前,1954年至1976年,1976年後。居於敘事核心地位的,是1954年陸焉識因不識時務,在“肅反”中被投入大牢,並因其進一步的不識時務而被判為無期,投入西北荒漠勞動改造,直至文革結束。在某種意義上,嚴歌苓沒有浪費這個題材,小說寫了荒漠上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犯人對監管者的行賄,囚徒的兇殘和偶爾流露的溫情……陸焉識也在此過程中變成了綽號“老幾”的老無期,並假裝結巴以適應改造,還有一次成功地做了“逃犯”。當然,承認不願跟讀者為難的作者不致讓重重苦難阻塞作品的可讀性,因而(即使從全書來看)敘事節奏快慢結合,敘事色調或明或暗,始終保持在一個點到即止的分寸上,不致讓讀者太過壓抑或放鬆。或許,嚴歌苓早就深諳《人猿泰山》的創造者E.R.巴勒斯的名言,“儘量不使讀者動腦筋是一本書暢銷的關鍵”。更重要的,可能是作者根本無意為那場曠日持久的災難立傳或安魂,題材本來就是湊巧送上門來的,只能成為某個鮮明主題的懸浮背景,用完即拋。她更為關注的,始終是那個所謂的“人格最深處不可看通的秘密”。在陸焉識身上,這個秘密是什麼?
1954年“肅反”之前的陸焉識,循著舊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流行的套路,才華,以及才華帶來的嫉恨;繼母,以及繼母張羅的婚姻;妻子,以及妻子的柔順;出軌,以及出軌後的坦然……被捕之前,繼母去世;被捕之後,才華再無用武之地,“陸犯焉識”的人生中只剩下了兩個關鍵字——妻子和出軌。沒錯,這正是作者要寫的那個“人格最深處不可看通的秘密”之一。勞教的二十多年,成了陸焉識懺悔的時間長度,他在心裡盲寫給妻子的信(真實的信因為有人檢查,寫得更像公文),逃獄,都是為了懺悔自己的出軌,贏回自己曾經棄之若敝屐的妻子的愛。他意識到,那個此前在他眼中幾乎一無是處的妻子,原來有“很美很艷的時候,起碼她有美得耀眼的瞬間”,“這一切不是當時三十多歲的陸焉識能夠解讀的,是五十歲、六十歲的陸焉識一點點破譯的”。
陸焉識破譯的,其實是嚴歌苓的愛情觀,“最最強烈的愛情是被禁錮的愛情,比如賈寶玉林黛玉羅密歐茱麗葉。這種愛情連苦澀都會享受的,而且我覺得愛情在所有的時候都在發生,在最艱苦,沉重的大時代里,愛情都在發生”。不論“最最強烈的愛情”是不是“被禁錮的”,可以肯定的是,愛情確實“所有的時候都在發生”。然而,文學作品書寫的愛情,不會發生在“所有的時候”,而是跟所寫的“這個時候”在一起的。作為人物的“這個人”與其共生的“這個時候”對抗、爭鬥、妥協,最終生成精緻微妙的樣式,如此,才是“這個人”的愛情,也才是愛情所在的“這個時候”,雙方各自以對方的成立而生動。但在《陸犯焉識》里,嚴歌苓卻把與陸焉識共生的時代作成了背景,被她抽象出來的“愛情”是唯一重要的東西。於是,這愛情因超脫於時空而沒有東西能傷害,卻也因為沒有溫度、氣息和疾病,喪失了動人的力量。
單單關注愛情,我們或許小視了嚴歌苓這部“寫得最用心”,“也是最滿意”的書,因為作者要寫的,是“一個人對感情、對自由的一場近一個世紀的徹悟”。毫無疑問,主人公對“自由”的“徹悟”,是嚴歌苓要寫的另一個“人格最深處不可看通的秘密”。從這個方向上看,“陸犯焉識”的“囚犯”含義就不僅僅是實質上的牢獄之災,還包括身心不得自由的隱形囚禁。想到這一層,回顧陸焉識的一生,果然,他一直被囚禁在各種有形無形的牢籠之中。家庭,繼母以軟弱為利器的愛囚禁了他(應該說,在寫到舊家庭內部的杯水風波、蝸角爭鬥時,嚴歌苓很好地展現了她的才華);愛情,妻子的不遂人意囚禁了他;社會,派系的爭鬥囚禁了他……仿佛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陸焉識的一生,疏而不漏。在這樣的困窘中,陸焉識如何“徹悟”了“自由”?
《陸犯焉識》《陸犯焉識》

從作品來看,所謂的“徹悟”,最終仍然與愛情密切相關——跟髮妻馮婉喻一起,陸焉識完成了對自由的認知。這就要講到小說的第三個時段,1976年之後的故事了。獲釋的陸焉識有了向妻子懺悔,從而放下壓在自己心中二十幾年的巨石的可能。就在這時,作品給出了一個瓊瑤式的結尾——馮婉喻失去了記憶,她不再認識清醒時寵著、愛著、崇拜著的丈夫了。因為失憶,婉喻的性情也變了,一改往日的端莊、含蓄、隱忍,對看不慣的人和事破口大罵,並在最後的歲月里堅持赤身裸體。妻子去世之後,陸焉識歷經二十多年勞教而不改的直言批評社會和政治的習慣讓兒子不堪忍受,於是,他又幾近被子女囚禁了起來。最終,陸焉識帶上自己的衣服和妻子的骨灰,回到了大西北,因為“草地大得隨處都是自由”。情形在這裡出現了奇異的反轉,陸焉識曾經的肉身囚禁之地,變成了他最終的精神自由之所。
這一奇異的反轉讓我們小心翼翼地猜測,或許作者所謂的自由,是由時間、諉過和逃避提供的,並不具備強悍的生命力。沿著作品提供的線索分析,我們發現,即使陸焉識不“徹悟”,家庭的囚禁也隨著繼母的去世戛然而止;而社會的囚禁,時代的罪過和無恥者的攻訐是合情合理的藉口,作者早就憑此讓陸焉識預先擺脫了造成這一不自由的自身原因,也用不到他自己來“徹悟”。就連馮婉喻的失憶,也是作者出於好心給予人物的自由,因為擔心婉喻“看見她的丈夫非常地失望”,因而以失憶的方式“讓她自由,而且在自由的王國里她有非常美好的感覺就是她在等待,長別離變成了一種挺讓她享受的過程”。
不難發現,嚴歌苓強調的兩個核心秘密——愛情和自由,擁有同樣的結局,都是作者抽象出來的虛擬普世標準,這抽象的標準仿佛木偶戲裡牽動人物的引線,從而讓時代、地域、變革都成了為證成這標準而先設的布景。陸建德在《伏爾泰的椰子》中曾寫道:“假如他(伏爾泰)要捋起袖子進行基於普世理想的社會實驗,帶領一批天真漢破壞法國的植被以廣種英國椰子和中國椰子,等待他的將是一場生態災難。”好在文學的破壞性並不真的如此顯而易見,手握普世標準的嚴歌苓,憑藉自己蒐集材料的功力,挾持題材、人物,仰仗自己久而彌熟的敘事技術,綑紮出了一束尚算得上漂亮的假花。

經典語錄

1、人一老,對於自己是不是被別人多餘最為敏感,他們整天都在看兒女們甚至孫兒孫女們的臉色,看看自己在他們生活里的定位錯了沒有,錯了就是多餘。沒有比發現自己多餘更悽慘的事
2、一個錢堆出來的女人,一個蜜泡出來的女人,走到哪裡都要創造喜劇高潮和歡樂結局。
3、一代代的小說家戲劇家苦苦地寫了那么多,就是讓我們人能了解自己,而我們人還是這么不了解自己。一定要傾國傾城,一定要來一場滅頂之災,一場無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經是愛的。
4、"中國是個啥地方?做學問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國人最要緊的是發明這種機器那種機器,中國人呢,最要緊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這個學問,你在中國就是個沒用場的人"
5、知識分子的生命在於接受知識、分析知識、傳播知識,甚至懷疑知識、否定知識,在他接受和分析的時候,他不該受到是非的仲裁。知識分子還應該享有最後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他說他越來越理解福伊(Foy),那個被基督徒殺害的十五歲女孩。她拒絕偶像崇拜只是為了維護自己最後一點自由,精神的自由。而後人把她作為聖女膜拜,把她肉身的一部分塑成塑像,使她也成了偶像,放入為她在康奇斯城建造的廟殿里,以膜拜來背叛為了人類最後的自由而犧牲的先哲。
6、"老早呢,覺得你沒用場好,心底里不齷齪,人做的清爽。太有用場的人都是有點下作的。現在看看,沒用場就是沒用場"
7、至多還有一個禮拜,他就會見到婉喻了。他要告訴她,老浪子是冒著殺頭的危險回來的。他是被你婉喻多年前的眼神勾引回來的。他太愚鈍,那些眼神的騷情他用了這么多年才領略。他再不回來就太晚了,太老了。
老得愛不動了。
8、這就是念痕。她的活力就在嗆著你的時候體現出來。她用反問來應答,用抗議來同意,溫順中含有衝撞。念痕是一桿槍,按你的瞄準向前發射,同時會給你重重的一下後坐力。
9、凶暴是會讓人醉的,正如各種高尚情緒會讓人醺醺然。
10、一般此類"沒用場的人"都有一身本事,誤以為本事可以讓他們凌駕於人,讓人們有求於他們的本事,在榨取他們本事的同時,至少可以容他們清高,容他們獨立自由地過完一生。但是他們從來不懂,他們的本事孤立起來很少派得上用場,本事被榨乾也沒人會繞過他們,不知如何自身已陷入一堆卑瑣,已經參與了勾結和紛爭,失去了他們最看重的獨立自由。

社會影響

《陸犯焉識》榮獲中國小說協會2011年度長篇小說排行榜榜首,繼2006年度《小姨多鶴》後,二次問鼎榜首。

圖書目錄

引子

場部禮堂的電影
歐米茄
恩娘
加工隊
梁葫蘆
場部禮堂
電影
監獄門診部
出逃
馮婉喻
逃犯
通緝令
長途電話
上海1936
上海1963
重慶女子
自首之後
還鄉
絕食
穎花兒媽
美好離婚
二十歲的魚
懺悔
王子來了
知青小邢
第二隻靴子
夜審
萬人大會
探監
青海來信
回上海
“伊是啥人?”
老傭
相認
婉喻的炮樓
中秋
浪子

相關影視

《歸來》

影片《歸來》,改編自著名作家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作家出版社出版),由張藝謀導演,編劇鄒靜之,文學策劃周曉楓。陳道明鞏俐領銜主演,郭濤劉佩琦、祖峰、閆妮辛柏青張嘉譯陳小藝丁嘉麗等實力派明星加盟演出,2014年5月16日全國公映。

《歸來》《歸來》
《陸犯焉識》有40萬字,而電影《歸來》只有僅僅111分鐘,與其說電影改編自原著,不如說電影是原著的刪減版,實際上《歸來》只選取了小說最後30頁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