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書》

《間書》

《間書》是一本書,作者是朱逢甲,也是世界第一本間諜研究專書。其獨創性的特點,使其在中國古代軍事和諜報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間書》是清代朱逢甲編著的間諜史話。原稿由曾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的朱啟鈐(qian)保存,發表於《中和雜誌》。朱逢甲,字蓮生,江蘇華亭人,清代道光,鹹豐年間人。

從清朝初年起,貴州各族人民起義不斷,到鹹豐年間,起義浪潮更是風起雲湧。鹹豐四年(1854)獨山、桐梓、普安相繼爆發起義,鹹豐五年,又爆發了更大規模的苗族人民大起義,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才被鎮壓。朱逢甲於鹹豐四年在貴州普安鎮壓起義,於鹹豐五年冬天寫了《間書》,目的是為清朝統治階級出謀劃策。此書引用大量史料,對中國歷史上的間諜活動概略地加以評述,對研究中國古代間諜情報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內容

中國古人稱間諜為“間”。“間”字的本意是“空隙”、“縫隙”,後來發展為對敵方製造可乘之機,趁機加以利用,以刺探情報、擊敗對手。“間”和“諜”在古代是兩個詞,小的竊密活動叫做“間”,大的竊密活動叫做“諜”。沿用至今,“間”和“諜”已合二為一,成為了一個複音詞。

《間書》不分篇目,但有其記憶體的邏輯層次,其自序有言:“以己言為綱,引群書之言與事為目以證之。”今為便於閱讀,特依其內在邏輯將之分為《間論》與《間例》兩大部分,每部分之下又依其所引之言與事,取一主題為之標目。《間例》部分都以人名為索引,既合其綱,亦便於記憶。

評價

《間書》為中國第一本,也是中國古代軍事文獻中唯一的一部間諜研究專書,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本間諜研究專書。其獨創性特點,使其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書以奇智的思維,系統地論述了間諜活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全面地闡釋了用間活動所應遵循的各項原則以及具體的操作技巧。對用間的性論證精當確切,對用間活動運行的規律的表述切中肯䏿,對用間活動的謀略動作運作機制的闡釋鞭辟入裡,特別是對“先知敵情”與“離散敵眾”用間功能的歸納,對“五間相兼”、“反間為本”、“深密厚賞”等用間原則的闡揚,旨意高絕。

其中涉及到很多有趣而古老的間諜故事。你大概不知道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也是古代歷史上相當出色的“間諜家”吧。在本書開篇不久,就有《家語·屈節解》里子貢遊說多國,最終“存魯,亂齊,破吳,疆晉,霸越”的生動故事,令人嘆為觀止,暗暗讚嘆。

新版介紹

在《間書》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了編譯和整理。第一章主要系統整理了《間書》的數據和近代用間理論,對間諜活動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第二章主要依據《間書》原文中的“間論”部分,闡述了用間的重要作用、用間的前提、用間的主要方法;第三章主要依據《間書》原文中的“間例”部分,詳細介紹了間諜的五個種類。
本書新增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著名間諜案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趣味性、可讀性和實戰性,是社科文史、軍事、謀略愛好者以及商界人士不可多得的寶典。

中國古代軍事兵法及間諜類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