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張少府》

《酬張少府》

《酬張少府》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富有韻味,發人深思。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顯得灑脫超然。“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回到題目上來,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照應了“酬”字;同時,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問有關窮通的道理嗎?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駛去了。詩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含蓄而富有韻味,耐人咀嚼,發人深思,正是這樣一種妙結。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圖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詩詞解釋

注釋

酬:回贈。
唯:亦寫作“惟”,只。好(haò):愛好
自顧:看自己。長策:好計策。
空知:徒然知道。舊林:舊日曾經隱居的園林。
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閒散心情。
窮:不能當官。通:能當官。理:道理。
漁歌:隱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處。
浦深:河岸的深處。
"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象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

譯文

晚年只圖個安靜的環境,對世事件件都不太關心。自認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好歸隱到這幽靜山林。松風吹拂我且寬衣解帶,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邊深處漁歌聲音!

詩詞評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

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作者簡介

王維(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他是一個早熟的作家,九歲就負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試,舉解頭(即第一名舉子),二十一歲成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安史之亂,被執,拘禁於菩提寺中,他偽裝病疾。安史亂平,以諂賊官而論罪,因曾作詩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處分。後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王維又是一位著名的繪畫大師。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主要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 《竹里館》 《相思》《春中田園作》 《少年行》 《觀獵》《送別》 《青溪》
《渭川田家》《田園樂》 《鳥鳴澗》 《老將行》《秋夜曲》《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歸嵩山作》《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送梓州李使君》 《漢江臨眺》 《終南別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積雨輞川莊作》《贈郭給事》 《鹿柴》 《山中送別》《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