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樂》

《田園樂》是王維的一組六言絕句。該組詩為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詩歌表現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後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同時也集中體現出作者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藝術化境與歸隱自然之後的心跡軌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後人研究王維思想發展與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田園樂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王維
作品體裁:絕句

詩詞原文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1)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2)
其三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3)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4)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5)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6)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7)

字詞注釋

(1)鳴珂(kē):一種美玉。
崆峒:指仙山。
(2)璧:美玉。
詎(jù):豈,難道。表示反問。
勝:比得過,勝得過。
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3)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三角形,葉柄有氣囊,夏天開花,白色。果實有硬殼,有角,可供食用。
策杖:拄著棍杖。
(4)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落落:稀疏或零落的樣子。
(5)顏回(前521年——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也稱顏淵,孔子最得意弟子。簡居陋巷,為學習和弘揚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殫精竭思,傾注全部心血,過著“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四十歲時便英年早逝。
五柳先生:指陶淵明。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其詩作以田園生活為主要題材。
(6)宿(xiǔ)雨:夜雨;經夜的雨水。宿,夜晚。
(7)酌:斟酒,倒酒。
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

詩詞鑑賞

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田園生活與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致,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著眼於體現內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為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於借山水抒懷明志。當代著名學者陸侃如先生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登河北城樓》)與“我心已閒,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並非是一味能寫環境的靜謐,而重點在於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閒靜,非思想修養達到極致而不可為的。在《田園樂》組詩中,儘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境是一種冷色,表現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嚮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
除了主觀因素以外,王維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深刻的社會因素。王維一生仕途坎坷,十九歲步入仕途,初為太樂丞,後因受牽連而被貶。髮妻又喪,從此未再娶,孤居三十年。王維曾受宰相張九齡的提拔,然而好景不長,張九齡罷相以後他便處處受到打擊與排擠。“安史之亂”後他又受人誣陷,深受打擊。這樣複雜的社會因素,使王維深感人心險惡,仕途艱辛。於是,他只有將諸多不平與感慨藏於胸中,遁跡山林,以求得到心靈的解脫與慰藉。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任太樂丞,因事貶為濟州司倉參軍。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書右丞。安史之亂,身陷叛軍,接受偽職。 受降官處分。其名字取自摩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別業,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多才多藝,能書善畫,詩歌成就以山水詩見長,描摹細緻,富於禪趣。宋代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指出其詩畫的特色和造詣。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