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蘭蓀醫案》

《邵蘭蓀醫案》

紹興中醫曹炳章用十餘年時間,悉心蒐集民間處方二百十餘例、編撰《邵蘭蓀醫案》兩集、分四卷(見圖),民國26年(1937)由上海大東書局印行。另外裘吉生、潘國賢、周毅及林之愚各家悉心蒐集他的遺案,輯有《邵蘭蓀醫案》多卷傳世,差可彌補邵氏的缺憾了。

基本信息

簡介

邵蘭蓀醫案》,醫家著作。清·邵蘭蓀撰。近人曹炳章整理。曹氏將經邵氏治癒的病家所留存方案200餘則,予以分門別類整理大致分為風暑溫熱病、虛勞病、內科雜病、婦產科病治案。作者擅治溫暑濕熱及婦科病證,案語簡明。現有稿本、抄本、《珍本醫書集成》本、《中國醫學大成》本。

小郎中邵蘭蓀

清末民初,楊汛橋集鎮上出了一個小郎中。此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聲譽遠播,深得人們敬仰,他就是一代江南名醫邵蘭蓀。
邵蘭蓀(1864~1922),原名國香,訛傳“蘭生”,楊汛橋鎮邵家坂自然村人,祖上世代務農,家境清貧。
他有位叔父瑞如公,是一位民間醫生,擅長傳統金針療法,挑痧針、治驚風,以治療小病小痛為業。瑞如公沒有兒女,蘭蓀從小繼他為父,便也得到他的教誨。
除上學讀書以外,蘭蓀以叔父為師。他性格敦厚,天資聰穎,對叔父所傳授的醫術,一學就會,尚未成人就背著藥箱出門為病家治病了。他診治仔細,療效明顯,深得民眾信賴,因此“小郎中”之雅號,就很快叫開了。
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對錢清的一位老中醫師王馥原很尊敬,欽慕他學問淵博,醫理精通及對病家細緻入微的望、問、聞、切功夫。於是,常常留心蒐集王醫師給病家的處方,揣摩、研究、學習起來。他這一舉動,漸漸為王醫師覺察到,認為這是一位很有上進心的好小伙子,十分器重他的人品,就讓他投在門下,指教他什麼助脈訣、湯歌之類,還給他講解《內經》、《靈樞》等中醫經典。 
蘭蓀先生勤奮好學,不分晝夜寒暑,刻苦研習《葉氏臨證指南》、《程氏醫學心悟》二集。更令人讚嘆的是,他在夏夜讀書時為避蚊子騷擾,就將兩個酒罈注滿清水,將雙腳伸入壇內泡在水中,堅持力學不輟。由於有這種艱苦治學的精神和毅力,很快便成為一名學術全面的高水平中醫師了。
邵蘭蓀對中醫學理論融會貫通,對不同病症能靈活施治,隨機應變,並有一顆關切病家的責任心。門診中若有病人該來複診而沒有來的,他就上門去走訪。若是病人服了首次方藥就已病癒,則記下上次處方所用各藥對某病的特效。若他服首次方藥無效,而是去請別的醫師治好的,他就向病家索看那位醫師的處方,研究他的長處,檢討自己的不足不妥之處,虛心地不斷修正自己。長久下來,他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醫療效果大大彰顯。因此蕭紹之間,兩浙東西,大江南北,名聲大噪,直至被中醫界尊崇為繼漢代名醫張仲景至清代名醫葉天士後的第一人!當時就出現了一首民謠,廣為流傳:“活神仙,何處逢?楊汛橋,小郎中”。
關於邵蘭蓀的軼事,至今楊汛橋人還津津樂道。
他剛出道時,用一隻小農船為四鄰八方出診,遇貧病者不收診費,有的用芋艿、蕃薯等食物替代診費,他照收不誤。二十歲左右在楊汛橋鎮上坐堂門診,他同樣免費為窮苦病人診治,還送藥物,供食宿,貼船費。
同行之間互相尊重,交流和切磋醫技,也傳為佳話。中醫徐南山是他的好朋友,在蕭山衙前里東徐開診所。某日,邵蘭蓀病了,徐南山特來看他,正在閒談間,一位病人跑來要求複診,說病已好多了。他就請徐代為處方,徐南山就照原方抄給,可這病人連服幾帖卻不見療效,再來找邵蘭蓀,這時邵氏已精神恢復,接過原方看了以後,心中有數,立即另給處方。病人再服一劑,果然靈驗,病人特來謝恩。徐南山得此訊息,也過來請教。蘭蓀先生找出他代擬的藥方,指出前後兩方藥味雖同,但劑量不符,該加的不加,該減的未減,所以沒有效果;再說其時正當秋令,氣候轉燥,桂枝等中藥性燥,宜加以潤燥之品調之,方能發揮藥物的效能,使之恰到好處。處方用藥,必須審合時令,這實在是一種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經驗,作為一種看家本領,醫家一般都秘不示人,而蘭蓀先生卻對同行毫無保留地真誠相告,確為一代醫界之表率。
邵蘭蓀除精於外感風寒熱病、內科雜症外,還主治婦科、胎症、兒科及五官、痔科等,醫療面很廣,因此診務非常繁忙。為了病家他嘔心瀝血,赤誠相待。由於對事業的執著,他辛勞成疾,活到59歲就病故了。倉促的人生,使他沒有餘暇著書立說,把精湛的醫技傳給後人,令人感喟。後來,紹興中醫曹炳章用十餘年時間,悉心蒐集民間處方二百十餘例、編撰《邵蘭蓀醫案》兩集、分四卷(見圖),民國26年(1937)由上海大東書局印行。另外裘吉生、潘國賢、周毅及林之愚各家悉心蒐集他的遺案,輯有《邵蘭蓀醫案》多卷傳世,差可彌補邵氏的缺憾了。
大凡一位為人民作出貢獻的,科學技術有專長,道德高尚的人物,必然是不朽的。邵蘭蓀的口碑長流民間,直到現在還常有人提起他,有時在媒體上還能讀到關於他的紀念文章。1990年4月26日《紹興日報》刊載邵蘭蓀事跡後,第二天紹興天門外竟有一姓戴的女士寫信,向這位邵醫師訴說自己因患風濕性關節炎而提早退休,要求為她徹底解救痛苦。殊不知這位江南名醫早已離開人世,將近有80年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