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舟》

《迷舟》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於在平實冷靜的敘述中剔發命運變幻莫測的微妙精義,使寫實的筆觸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氣勢。“迷舟”這標題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題象徵。

基本信息

(圖)《迷舟》迷舟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於在平實冷靜的敘述中剔發命運變幻莫測的微妙精義,使寫實的筆觸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氣勢。“迷舟”這標題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題象徵。

故事梗概

(圖)格非作品格非作品

1928年3月21日,北伐軍先頭部隊突然出現在蘭江兩岸。孫傳芳調集精銳師駐守在與蘭江交會的漣水的下游棋山。守軍所屬三十二旅旅長蕭得攻占蘭江岸榆頭鎮的是他哥哥的隊。在一個深夜,蕭接到秘密指令,潛人棋山對岸的小河村落--一個理想的防禦地點,也是蕭的家鄉。七天后他突然下落不明。蕭的失蹤使戰役蒙上一層神秘的陰影。在他出發的前一天,蕭接見了家鄉的馬三大嬸,得到了父親的死訊。父親是個刀會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多年以前他送蕭的哥哥去了黃埔軍校。母親擔心蕭也會走他哥哥的路,就把蕭送到蘭江對岸的榆關鎮,從表舅學醫。在這期間,蕭愛上了表舅的女兒杏。4月9日凌晨,蕭和警衛員--一個言拙的孩子--渡過河。

在寧靜的村落里,他們遍查每一個角落。曬場上一個老道掐算了蕭的八字--“當心你的灑盅”。回到家的第二天,蕭蔘加了父親的葬儀並認出了昔日的情人杏。杏早已嫁給本村一個精明的獸醫三順。第三天馬三大嬸來告訴蕭說三順出去捕魚了,兩天后才回來。這樣,蕭就想起在榆關的那個夏天與杏的相愛。第四天蕭走到杏的紅屋子。傍晚時漣水颳起了大風。第五天蕭醒來很愉快。警衛員幫他在漣水邊垂釣,其實他是在窺視對岸杏的紅屋子,昨夜他離開杏時,他們約定了會面的信號。這時馬三大嬸告訴蕭,說三順昨夜回來了,發現了杏的偷歡,就用小刀把吉閹了遣回榆關,並揚言要殺死蕭。第六天警衛員提醒蕭是否該回棋山了,這激怒了蕭。當天晚上,他看到父親的遺墨中竟有蕭的部隊不久要覆沒的預言。走出書房時,他想起了杏,他的靈魂已被杏偷走。傍晚,蕭說要去榆關,警衛員竟喝得酩酊大醉,沉沉而睡。路上蕭隻身手無寸鐵地遇到了三順等人,這才懊悔沒有帶上警衛員和槍,然而三順竟放了他。這樣,蕭從榆關趕回小河村已是第七天的凌晨,昨晚的幸免於難使他感覺良好。當蕭剛跨進門的時侯,警衛員握槍對準了蕭說,他一直奉命監視蕭,攻陷榆關的是蕭的哥哥的部隊。師長命令,如果蕭去了榆關,就必須打死。蕭一陣緊張,然而警衛員站在距離蕭只有三步遠的地方,非常認真的打完六發子彈。

作品鑑賞

(圖)格非作品格非作品

1985年,是中國當代小說發生具有轉折意義巨變的一年。以馬原為代表的新潮小說家學習阿根廷小說大師博爾赫斯和法國“新小說”流派的成功經驗,離開傳統的現實主義路子,離開重大的社會主題,轉入現代派小說的探索之路,探索揭示命運的神秘、偶然的意義、人心的深不可測的新路。格非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新潮中湧現出來的一個佼佼者。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於在平實冷靜的敘述中剔發命運變幻莫測的微妙精義,使寫實的筆觸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氣勢。“迷舟”這標題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題象徵。

大戰在即,兩軍對峙。蕭旅長為不祥的預感所纏繞。他原以為災難將來自惡戰,卻哪知道陰錯陽差中的偶然艷遇竟在冥冥中引導他走向了毀滅——他本是為戀人而去的榆關,卻在鬼使神差中與上司的猜疑偶然契合,從而被當作奸細處決……

人生如迷舟。一切的偶然、一切微不足道的瑣事乍看起來都平平常常:蕭當年在榆關的初戀、後來又投入孫傳芳部隊中,……可隨著命運之神的編織,一切瑣事都織成了一張致人死命的網!一切都太巧了:蕭為什麼偏偏在大戰前與杏重逢?蕭的對手為什麼正好是他的哥哥?一切似乎都純屬偶然。但一切又不能不使人聯想到是某種神秘力量在編排著人的命運。

至於馬三大嬸是如何進入軍事重地、又是如何知道蕭與杏的隱秘戀情的?這謎團始終沒有解開。作家留下的“空白”又足以引發讀者的想像:當故事的結局把蕭的迷舟引入深淵時,再回首這個細節,便不由使人對馬三大嬸、甚至杏的真實身份產生不難理解的懷疑——蕭的艷遇是否是一個預先精心設定的圈套?還有一個“空白”:蕭追隨杏去了榆關,那一夜除了愛的撫慰,還發生了別的什麼事情沒有?蕭對自己部隊的忠誠是無可懷疑的,但這並不能保證他無意中泄露軍機、鑄成大錯呀……這樣的“空白”設定是新潮小說家們的拿手好戲。顯然,生活中永遠充滿著許多是難解之謎、許多無法填充、至多只能猜測的“空白”。新潮小說家有意放棄“全知”的敘述角度,而通過設定“空白”還原生活的神秘面目,同時也為激發讀者的想像力、思考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作品評價

(圖)格非作品格非作品

《迷舟》是一部情節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這又是它異於馬原等人的“現代派”小說的特色所在。格非本人也寫過標準的、寓意晦澀、敘述風格撲朔迷離的“現代派”作品(如有名的《褐色鳥群》便是典型的博爾赫斯式的“智慧小說”),但他更擅長寫的,還是《迷舟》這樣的作品——在寫實的風格中通過設定“空白”、通過寫人的預感與悲劇的巧合、寫偶然中突發的一系列誤會改變人的命運、寫人心的變幻莫測揭示命運的神秘,進而表達作者對神秘人生的感悟,《大年》、《風琴》、《青黃》、《敵人》等篇都是從這個路子走過來的。這樣,格非便似乎具有了雙重的身分:既是個寫買功力深厚的小說家(他在塑造人物、經營氛圍、描摹景物方面毫不遜色於一些優秀的寫實小說家)、善於吸引讀者的講故事者,又是個善於超越寫實層面、故事層面而升華到對人的命運進行深沉思考的“現代派”。他善於運用隱喻、暗示傳神描繪人物感覺的筆法和不動聲色、濾去主觀情感的敘述風格,也顯然得益於“現代派”。這樣,評論家們在議論格非時,常常既把他歸入“現代派”又把他列入“新寫實”的陣營,也就是都說得過去的了。

空缺結構是指在“類後現代敘事”文本中事件的發展史往往由於人為作用造成某個鏈條的缺失,從而使整個事件的統一性被瓦解,歷史就這樣變得不可靠起來。格非的許多作品都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空缺結構。以《迷舟》為例,在這部精心打造的短篇里,格非是以戰爭與愛情的雙線來營造其小說結構的,但無論我們從哪能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的結構總是不完整的。而究其原因就在於小說總是在最關鍵的地方給讀者留下了空缺。“蕭旅長去榆關”無論從戰爭線索還是愛情線索上都對整個故事的展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被省略了。蕭去榆關是去看望“杏”還是去傳遞情報,警衛員並沒有考慮是哪種可能就武斷地以六發子彈打死了蕭作為對空缺的填充,正是他的這種行為使這個空缺永遠被懸置起來而無法彌合。在這裡,對空缺的填充與解釋是無效的,無論是蕭的愛情填充方式,還是警衛員六發子彈的槍殺填充方式,都造成了整個故事的不完整。然而,結構上的空缺對讀者的誘惑又是巨大的,我們完全在閱讀時對此空缺進行再度隨意的填充。

作品思想

(圖)格非格非

迷舟在“小河”沉沒了,而我們讀這裡,使人想起弗洛伊德的一段話:“人的命運 ,者還仿佛在夢中。蕭在七天中一天天走向與杏的甜人的生活和創作的一切內容……完全取決於他 的性蜜相會,也一天天走向自己的殘酷死亡。一切都是偶欲的命運。其他一切只是性慾這一基本的 強大鏇律然巧合,一切都是必然宿命。作者把一切可能產生疑的泛音。”蕭和杏的命運恰巧與弗 洛伊德的這一觀點問潔難的縫隙都堵死了,這篇新歷史傳奇小說的結構相同,或者說《迷舟》的思 想內涵恰巧與弗洛伊德的這真可謂天衣無縫。它以深沉警世奇崛瑰麗的畫面和一論斷暗合。形象告 訴我們:人類歷史是複雜的,人生是艱難的,偶這裡應提及的是,《迷舟)塑造人物,主要不是靠 然的困素倒往往會起決定作用。描繪人物的像貌外表服飾,不是靠舉止言談行動,而濃郁的情 感、含蓄的性感是通過作者敘述表現人物的靈魂和精神。其要求手《迷舟)在“第一天”就告訴讀 者:蕭覺得人們總是法不是傳統的典型化、性格化,而是現代的抽象式印生活在幻覺里,“今天拂 曉他踏上落霧中的小船,遙望象式寫法。蕭這個人物給讀者的感覺就是蕭的靈魂對岸熟睡的村子, 曾湧起一種莫名其妙的激動。他不在活動,蕭具有詩人氣質,又英武又寧靜又深博,作為知急於回 家是因為父親的死,還是對母親的思念,或小說的中心人物,其形象當然還是“豐滿”的,而杏簡 者是對記載著他童年的村子憑弔的願望。他覺得像直就是一片影子,更抽象。當然按照傳統的分析 認是有一種更深遠而浩瀚的力量在驅使他。”——這就識,杏這個人物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意義。 是杏,或者說是“性”,是生命本能的衝動。

腺骯的美感、神秘的通感小說在回顧蕭與杏情愛 之初的美妙的動人情景《迷舟)的語言敘述通篇是抒情寫意格調。作者一38一把人物和情節融匯 在自然景物的背景中,描繪出一幅總之,《迷舟)的魁力是多方面的,做為小說這個幅二三十年代 江南水鄉生活美妙膝肪絢麗的畫面。有機的整體,《迷舟)是一個比較完美的藝術品。如果如“第 一天”迷舟出發時寫道:“蕭和警衛員是拂曉渡從傳統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分析的話,它一方面 是河的。他們的船到達到對岸時聽到了村中傳出的第對性與生命的思索,對歷史動力的挖掘,是一 種新的一聲雞叫。蕭將小船劃向岸邊垂落下來的枝葉繁盛歷史傳奇小說或現代化的陌生化所歷史小 說;一方面的晚茶花叢,那是藏船的好地方。淚淚的流水輕輕地用現代強化的語言造就了恍餾膘脫 的美妙意境和虛搖動著小船,一隻黑色的水鳥倏地飛出,沿河岸低飛清寂遠的神秘氣韻。酉方有文 論家曾把能引人人夢而去。蕭在掛滿露珠的藤蔓中覺察到一絲涼意,濃郁境的迷人小說當做最成功 的小說。

中國古代也把“道的花香和水的氣息使他心中充滿了寧靜的美妙邏之為物,惟恍惟慚’做 為美學的最高境界。可以說(迷想。”作者將讀者帶人江南水鄉的大自然之中,其目的舟)就達到 了這樣的境界。而這篇現代化的陌生化的不僅在於客觀地再現風景,更在於傳達一種舒心寧靜歷史 小說卻又具有許多傳統的藝術結構手法。所以的情緒,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膝隴的意象之美,這種寫 說《迷舟》的魁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或者說在傳統‘j意的畫面似乎完全可以脫離小說人物和情 節而獨立後現代之間。這就是《迷舟)所以引人注目贏得讀者存在,這是不是就是中國古人說的“ 天人合一”、“美在受到青睞的原因之所在,就是謎舟)具有長久的魁力和諧”呢?的奧秘之所在 。“第七天”迷舟就要沉沒時,作者仍然從容地寫道:“在天邊泛出的紫紅色嘉微的光亮中……迷 澎的——水霧遮住了村子的輪廓,水牛在河邊的柳樹林裡噴著響鼻。這是一個涼爽的黃梅天—…· 天空飄飄灑灑地從(迷舟)成功可以看出,小說的主旨是揭示出生下起了小雨。”仍是一幅美妙寧 靜的自然景色,傳達給命與歷史之謎,作者的歷史意識、主體意識還是很強讀者一種舒緩安寧的情 緒,同時與即將到來的突兀槍烈的。從小說的藝術形式看,傳統的敘事模式還沒有殺的悲劇結局形 成巨大的反差,給讀者造成巨大的心被拆除,結構還很嚴謹,時空關係的顛倒錯亂還不是靈振撼。天馬行空,情節與因果關係也還是比較明確的。格非(迷舟)中作者還運用多種修辭手段調動人的通的(大年)、(傻瓜的詩篇》等小說在藝術手法上與(迷感。如:“蕭忽然覺得喉頭湧出一股鹹澀的味道。他助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當然沒有(迷舟)迷人、精的眼睛無法從她那白皙細長的手。

作者簡介

(圖)格非 格非

格非 ,原名劉勇,1964年出生,江蘇丹徒縣人,著名作家。

1981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85年留校任教,任中文系講師(1987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1998年)。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先後訪問過德國瑞典日本等國。主講寫作、小說敘事學、伯格曼與歐洲電影等課程。1986年發表處女作《追憶鳥攸先生》。1987年發表成名作《迷舟》,從此以“敘述空缺”而聞名於“先鋒作家”之中。而1988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更是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成為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引以為例的一部。迄今著有《格非文集》(三卷),長篇小說《敵人》、《欲望的旗幟》、《邊緣》及《人面桃花》,文論集《小說敘事面面觀》、《卡夫卡的鐘擺》等。

格非當年以一部《迷舟》蜚聲文壇,與余華蘇童並稱“先鋒作家三駕馬車”,而後又以一部《敵人》從“先鋒派”搖身一變為“神秘派”幫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