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

《農家女》

《農家女》雜誌(原為《農家女百事通》雜誌)是中國惟一一本面向農村婦女發行的月刊。創辦於1993年,讀者對象是16至45歲受過國小以上教育的農村婦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和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分別在創刊號上題寫了賀詞。

基本信息

簡介

《農家女》《農家女》

《農家女》雜誌(原為《農家女百事通》雜誌)是中國惟一一本面向農村婦女發行的月刊。創辦於1993年,讀者對象是16至45歲受過國小以上教育的農村婦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和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分別在創刊號上題寫了賀詞。

自“95世婦會”之後,《農家女》雜誌的工作人員多次走出國門參加有關婦女發展的國際會議,先後和20多家國際NGO組織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雜誌已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村婦女多彩生活的視窗。

2007年初為表彰《農家女》雜誌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農村婦女服務的辦刊宗旨,把握“貼近、真實、實用、好看”的辦刊原則,做出的一系列卓而有效的工作,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特授予本刊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版發行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8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向社會公示了農家書屋必備出版物目錄。《農家女》雜誌入選農家書屋必備期刊目錄。12月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輯、《農家女》主編、中心理事長謝麗華榮膺前60名農村人物行列。2009年,《農家女》雜誌繼續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批的重點推薦出版物列入農家書屋書目,雜誌進入新聞出版總署的農家書屋達8000多家,全部由政府買單。

辦刊宗旨

《農家女》雜誌一直堅持以獨特的社會性別視角關注中國農村婦女的前途和命運,記載中國農村婦女前進的足跡,傳播以婦女為本的發展理念,提供生產經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刊物特點

《農家女》《農家女》

《農家女》雜誌突出特點是讓農家女參與到辦刊中來,她們不僅是雜誌的讀者,還是雜誌的作者和發行員。

雜誌社除了編輯、出版雜誌外,更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村婦女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針對農村婦女的需求,利用多種渠道籌措資金,開展了一系列推動和影響農村婦女進步與發展的扶貧、扶志項目。

雜誌發行

《農家女》雜誌創刊18年來,發行已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500多個縣,累計發行4000多萬冊,讀者近5億人。

創辦人

《農家女》《農家女》

謝麗華在1993年創辦了《農家女》雜誌,而後,她又成立了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等組織,專事協助到城市工作的農村女性。
十幾年的路途走來並非一帆風順,但謝麗華的運氣不錯,總有貴人相助。知名作家冰心把九萬五千元人民幣的稿費全數捐給了《農家女》,冰心的女兒、北京外語大學教授吳青,不但把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的五萬美元獎金全數捐出,同時還是謝麗華的工作夥伴。
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透過吳青的介紹,謝麗華認識了美國福特基金會駐中國項目官員白梅,兩人談了兩個小時,白梅當下就訂了一萬本雜誌,並透過福特基金會的管道,將雜誌向大陸貧困農村散發。
謝麗華的《農家女》並不只是一本雜誌,而是一個非政府組織,除了協助農村女性就業,更重要的工作,她認為是賦權,讓農村婦女從自卑走向自信。
毛澤東說女人能頂半邊天,但謝麗華的實際體驗卻遠非如此。她說,很多農村女人不把自己當人,有人來家裡找人,如果男人不在,女人通常會說家裡沒人。
中國四億五千萬農村婦女的身分,是丈夫的太太、小孩的娘、婆婆的媳婦,但謝麗華想做到的,是教會大陸農村婦女:“你就是你,你不是別人的附屬。”
關於專事教導農村婦女識字,而不是所有農村文盲的原因,謝麗華喜歡引用吳青的話說:教育一個男人只是教育一個人,教育一個女人則是教育一家人甚至幾代人。
美國福特基金會前項目主任、目前就職於哈佛大學的高芙曼說,謝麗華的《農家女》雜誌,是第一本真正讓中國農村婦女發聲的雜誌,協助受到家暴的農村婦女表達意見。

資料

刊名:農家女

《農家女》《農家女》
刊期:月刊
主管:全國婦聯主辦:中國婦女報社
編輯:農家女編輯部出版:農家女雜誌社
主編:謝麗華 社長:李伯棟執行主編:李伯棟
發行部主任:樊麗娟
廣告部負責人:孫 佳
責任編輯:蘇 珊 高富強
 張建莉
社址:北京市地安門
 西大街103號
郵編:100009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牧笛》
《內蒙古教育》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
《民族音樂》
《明清小說研究》
《民間文學論壇》
《民族文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南方文壇》
《南風》
《南腔北調》
《民族文學研究》
《農家女》
《桌球世界》
《棋藝》
《橋牌》
《琴童》
《青春閱讀》
《民族語文》
《南方文學》
《名作欣賞》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民族藝術》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南方》
《年鑑信息與研究》
《模型世界》
《寧夏教育》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攀枝花學院學報》
《民族藝林》
《平原大學學報》
《莆田學院學報》
《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啟明星》
《內蒙古電大學刊》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民族教育研究》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
《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南葉》
《內蒙古藝術》
《娘子關》
《寧波大學學報》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南昌高專學報》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牡丹文學》
《木拉》
《農村成人教育》
《農村孩子報》
《民族藝術研究》
《岷峨詩稿》
《女子文摘》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拼拼讀讀畫報》
《品質文化》
《南國紅豆》
《平頂山學院學報》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鄱陽湖學刊》
《閩江學院學報》
《蒲劇藝術》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普教研究》
《齊魯藝苑》
《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棋牌世界》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起跑線》
《氣功與體育》
《前衛文學》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親子》
《欽州學院學報》
《母語》
《青春男女生》
《青春詩歌》
《南腔北調·河南戲劇》
《青春之星》
《南通大學學報》
《青島文學》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