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

《牧笛》

《牧笛》,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3年製作,全長21分鐘,水墨卡通片。中國水墨動畫的經典之作,牧童、牧笛、水牛形成一幅自然和睦的中國畫卷,重溫兒時的美好感覺... 《牧笛》背景採用了中國江南景色:小橋流水、楊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風光。並借牧童一路找牛,展現中國山水畫中常見的高山峻岭和飛流千尺的氣象,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整個影片充滿詩情畫意,是一幅清麗淡雅的放牧圖,也是一首質樸雋永的田園詩,又是一曲娓娓動聽的交響樂。畫面優美,意境深遠,節奏流暢,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牧笛》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編劇:特偉
導演:特偉、錢家駿
背景設計:方濟眾
動畫設計:鄔強、矯野松、林文肖、戴鐵郎
繪景:方澎年、秦一真
攝影:段孝萱
作曲:吳應炬
笛子獨奏:陸春齡
片長:20分鐘
出品年代:1963年
出品單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劇情簡介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初夏的早晨,江南田野上,一個口吹短笛的牧童在騎著水牛放牧。牛兒在一旁吃草,牧童在樹上睡著了,做了一個夢:他的牛突然不見了,四處尋找,發現水牛正在欣賞飛流千尺的瀑布,自己的呼喚竟不能讓它離開。牧童從風竹發出的音響受到啟發,削竹為笛,吹奏出悠揚悅耳的樂曲。這音樂比瀑布更加動人,水牛終於回到牧童身邊。牧童從驚喜中醒來,他忙吹笛喚牛,騎上牛背,踏著暮色的田埂悠然歸去。

幕後製作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無論從歷史的角度看,或是從現實的層面來看,中國的水墨動畫無疑是一朵震驚世界影壇的奇葩。她是中國藝術家在"西洋卡通"的領域裡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勇敢攀登的一個高峰。
任何成功的、聰明的藝術家都會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揚長避短,在限制中求得自由。從過去拍攝成的四部影片來看,中國的卡通片藝術家們首先在取材上選擇了最能發揮水墨畫特色的題材,國畫大師齊白石筆下的魚蝦、小雞、青蛙…….李可染的牧牛、程十髮的人物和小鹿……,影片所描繪的對象都是充滿了田園詩情的內容,這是中國遼闊的山河撫育了一代代偉大的藝術家,是長在藝術家骨子裡的藝術精髓。《牧笛》詼宏雄偉、雋永渾厚,在丹麥國際電影節上獲金質獎。

影片中氣宇軒昂、質樸無華的水牛是根據著名國畫家李可染的風格繪製的。為了這部影片,畫家特地畫了十四幅“牧牛圖”,給劇組作參考;“長安畫派”的山水畫家方濟眾擔任了影片的背景設計。隨著牧童的腳步,小橋流水、綠柳成行、竹林幽深的江南小景,以及崇山峻岭、飛流千尺的宏大氣象在觀眾眼前展開;作曲家吳應炬的音樂,通過曲笛演奏家陸春齡的精彩演奏,成為影片敘事的重要元素,並為影片增添了詩意的美。《牧笛》是集詩情、畫意、音樂之美為一體的藝術珍品。

《牧笛》的出世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在《小蝌蚪找媽媽》問世的三年後,《牧笛》出世了,如果說前作是對水墨動畫的嘗試,那么,《牧笛》就是一次升華:有山有水有雲、有花有鳥有人,整部作品無安全就是中國水墨畫的大合集。和《小蝌蚪找媽媽》的小魚小草小動物完全不同,《牧笛》展現的是美妙中國風光。以牧童尋牛的故事為明線,以笛聲為暗線,製作者將一幅幅中國水墨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當然,《牧笛》也並非完美。雖然整個故事的場景極為豐富,但是製作者過於求全想將水墨畫的各種風格一起搬上熒幕使得在觀看時總是感到一些不統一,這方面《山水情》可以說表現完美,在統一風格的同時又穿插了不同風格的短鏡頭,將山水的意境表現的出神入化,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山水情》是水墨動畫的高點。還好《牧笛》的整個故事、音樂和場景結合的十分到位,彌補了前面小小的缺點。

看點

無奈的牧童來到一片竹林,在無了一株特別的竹子。將這株竹子做成竹笛,牧童吹起了那首熟悉的曲子。

這部分是全片的高潮,以水墨中最為人喜愛的竹為開場,伴的笛聲,整個畫面在不同的水墨場景中竄梭,以鳥為主題的此段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中為觀眾展現了動態的花鳥畫,也稱托出比鳥更優美的笛聲。

關於導演

特偉特偉

姓名:特偉
籍貫:廣東香山(今中山)人
職業:漫畫家,美術電影編導
生卒:1915~
1935年在上海從事漫畫創作。1937年後參與組織抗日漫畫宣傳隊,創辦和編輯《戰鬥畫報》、《漫畫戰線》等畫刊,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7年後在香港參與組織人間畫會,任秘書。創作連續漫畫《大獨裁者》。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組組長,上海美術電影罅2片廠廠長兼導演、顧問,中國動畫學會會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協第二、三屆理事。曾擔任水墨卡通片《小蝌蚪找媽媽》的藝術指導。編導的水墨卡通片《牧笛》1979年獲第三屆丹麥歐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合導的卡通片《金猴降妖》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評價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牧笛》獲1979年丹麥第三屆歐登塞城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1980年美國觀眾看《牧笛》後讚嘆說:“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卡通片。”;1981年日本動畫協會舉辦“中國美術電影展覽”,一位日本動畫人士在留言簿上寫道:“當聽到水墨畫能動起來,簡直不敢相信,可是,看了以後,真是大吃一驚。這樣的作品,是用什麼技術搞的呢,確實難以想像。能夠把水墨動畫製成卡通片,表明了中國人民對自己傳統藝術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外人只能感嘆了不起了”。

相關視頻

國產經典卡通片《牧笛》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牧笛》
《內蒙古教育》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
《民族音樂》
《明清小說研究》
《民間文學論壇》
《民族文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南方文壇》
《南風》
《南腔北調》
《民族文學研究》
《農家女》
《桌球世界》
《棋藝》
《橋牌》
《琴童》
《青春閱讀》
《民族語文》
《南方文學》
《名作欣賞》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民族藝術》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南方》
《年鑑信息與研究》
《模型世界》
《寧夏教育》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攀枝花學院學報》
《民族藝林》
《平原大學學報》
《莆田學院學報》
《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啟明星》
《內蒙古電大學刊》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民族教育研究》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
《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南葉》
《內蒙古藝術》
《娘子關》
《寧波大學學報》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南昌高專學報》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牡丹文學》
《木拉》
《農村成人教育》
《農村孩子報》
《民族藝術研究》
《岷峨詩稿》
《女子文摘》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拼拼讀讀畫報》
《品質文化》
《南國紅豆》
《平頂山學院學報》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鄱陽湖學刊》
《閩江學院學報》
《蒲劇藝術》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普教研究》
《齊魯藝苑》
《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棋牌世界》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起跑線》
《氣功與體育》
《前衛文學》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親子》
《欽州學院學報》
《母語》
《青春男女生》
《青春詩歌》
《南腔北調·河南戲劇》
《青春之星》
《南通大學學報》
《青島文學》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