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六處》

《軍情六處》

《軍情六處》一書中文譯本近60萬字,內容翔實,引證緊密,把軍情六處自誕生之日起的發展經歷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與適當的分析,娓娓訴說了一部以軍情六處諜報活動為核心的、範圍涉及歐亞美非等各大洲各大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情報斷代簡史。作者:(英)傑弗里/著,宗端華,廖國強/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於2011年5月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軍情六處》《軍情六處》
本書由英國軍情六處獨家首次授權,作者接觸了數量豐富的檔案,在資料收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壟斷優勢,在權威性上明顯超越以往任何一本從局外人角度揭示軍情六處的書。書中多次提到的軍情六處特工鄧德代爾,為“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說作者伊恩.弗萊明密友,嗜好美女、跑車,是“007”的原型。
本書副標題:秘密情報局歷史
本書原作名:MI6:TheHistoryoftheSecretIntelligenceService,1909–1949

內容概述

如果你喜歡“檔案揭秘”這一類的節目,這本書是不容錯過的,英國軍情六處(MI6)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情治單位之一,而作者基斯·傑弗里教授被授予特權,可以無限制地查閱英國軍情六處1909年至1949年間的檔案,創作了這部獨一無二的著作,講述了世界上最古老、至今仍在運作的國外軍事情治單位自1909年誕生至冷戰伊始期間的歷史。
在大方向上,本書組織架構脈絡清晰,容易把握;小細節上,有許多可供挖掘的看點,也可補充既往歷史的盲點,比如對傳聞中的“殺人執照”的深度揭秘,比如對潛入英國情報部門的蘇聯間諜菲爾比的身份揭示,比如對首任局長卡明自斷其腿的神奇經歷的戲劇化描寫,比如對大作家毛姆的軍情六處間諜生涯的回顧。
作為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全書見縫插針地引用各種文獻,幾乎句句有來歷,作者保持其客觀的筆調,極少加進自己的評述,使得此書更多地成為了歷史資料的整理與彙編,對於相關研究人員或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基斯·傑弗里曾受教於愛爾蘭美國和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在阿爾斯特理工學院阿爾斯特大學任教二十多年後,傑弗里於2005年開始在女王大學任教。1988年至1997年,他曾任《愛爾蘭歷史研究》雜誌的聯合編輯,現任該雜誌董事會主席。1997年至1998年,曾擔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防學院以及新南威爾斯大學訪問學者。1998年,作為里斯?諾爾斯講師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講授軍事科學主題講座。2003年至2004年,曾任劍橋大學莫德琳學院專事愛爾蘭研究的巴涅爾研究員。2007年,他所著傳記《亨利.威爾遜爵士》被《英國軍事史》評為年度最佳書籍,他也因此被軍隊歷史研究會授予坦普勒獎章。

作品看點

英國軍情六處總部英國軍情六處總部
該書展示了英國軍情六處建立初期長達四十年的發展歷程,資料最翔實,最具權威性,作者基斯·傑弗里教授被授予特權,可以無限制地查閱英國軍情六處1909年至1949年間的檔案,創作了這部獨一無二的著作,講述了世界上最古老、至今仍在運作的國外軍事情治單位自1909年誕生至冷戰伊始期間的歷史。
該書回顧了英國軍情六處從“一戰”前曼斯菲爾德·卡明領導創建到冷戰開始期間的發展歷程。書中揭示了軍情六處許多引人入勝的輝煌成就,比如,成功說服美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支持英國的戰爭計畫,1935年幫助巴西阻止一場共產主義革命,“二戰”期間指導布萊奇利莊園破譯人員進行破譯等。此外,本書還介紹了軍情六處在北非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促成諾曼第成功登入以及跟蹤德國V型武器的發展。
該書生動地記錄了軍情六處“一戰”期間的成功事跡,如名為“白衣夫人”的秘密情治單位負責提供關於敵軍活動的價值無量的信息;來自德國內部的秘密報告以及榮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海軍上尉奧古斯都•阿加在俄國革命期間用摩托快艇擊沉幾艘參戰布爾什維克軍艦的勇敢事跡。
軍情六處檔案還第一次展示了許多其它戲劇性的故事,其中,芬洛事件中兩名軍情六處官員被納粹德國的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抓獲;著名的“季諾維也夫信件”以及軍情六處對此信的傳播。歷史也澄清了軍情六處與英國著名的特別行動處的關係,即特別行動處的破壞要求常常和軍情六處情報收集的需求相衝突。

本書目錄

前言/VII
序言/IX
致謝/XV
第一部分早期歲月/001
第一章情報局的起源/002
第二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027
第二章發展狀況、組織架構和專業特長/028
第三章在西方的情報行動/050
第四章行動範圍擴大/072
第三部分兩次大戰之間的歲月/103
第五章秘密情報局的誕生/104
第六章從德國兵到布爾什維克/127
第七章國內事務/158
第八章小本經營/188
第九章戰爭迫近/217
第四部分戰爭影響/251
第十章戰爭初期任務繁重/252
第十一章歐洲舞台的系列活動/286
第十二章從布達佩斯到巴格達/319
第十三章西方和東方/340
第五部分贏得戰爭/367
第十四章局勢發生改變/368
第十五章從瑞士到諾曼第/395
第十六章歐洲戰場的勝利/425
第十七章亞洲和大戰結束/449
第十八章重新制訂戰後情報計畫/466
第六部分熱戰到冷戰/481
第十九章和平時期的工作調整/482
第二十章歐洲的部署和行動/504
第二十一章遍及全球的情報觸角/534
第七部分結尾/559
第二十二章秘密情報局:前四十年的領導作用和表現/560
參考文獻/583

試讀章節

外國威脅、間諜狂潮和特別情報局
特別情報局建立於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之時,當時英國的戰略政策制定者正特別關注極富侵略性而又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國的挑戰。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英國的領導者們能夠追逐所謂的“光榮孤立”政策,主要是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其他國家的嚴重威脅。但到19世紀末,英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主導地位開始受到威脅,而且隨著競爭國家的追趕,英國的勢力範圍—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稱之為帝國的“過度擴張”—開始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軟肋。1906年,一位外交部官員將英國描述為好像“一個得了痛風症的巨人”,手指和腳趾伸向全世界,想要收攏就“不能不發出尖叫”。在重新對20世紀頭十年做了一系列戰略評估後,英國尋求通過與潛在的大國競爭者達成妥協的方式來緩和其國際地位。在1902年到1907年的五年間,先後與日本、法國和俄羅斯簽署了協定,減輕了英國海軍在太平洋和地中海的負擔,而且(至少暫時)消除了不得不在印度次大陸保護大英帝國利益而抵抗俄國入侵的可怕前景。與此同時,倫敦還有效地認定,現在絕不會發生針對美國的戰爭,從而進一步緩解了維護英國世界帝國地位的重負。
一個主要的挑戰仍然存在—來自德意志帝國的挑戰。它顯然絕不僅僅滿足於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大國。到20世紀初,它明顯效仿英國,已經開始打造一支一流的海軍,而且似乎致力於謀求世界帝國的角色。隨著英國與德國在歐陸的競爭對手法國和俄國的結盟—即所謂的“三國協約”——政策制定者和公眾輿論開始擔心來自德國的直接威脅。德國間諜和地下組織準備在德國進攻時採取突然行動(或“晴空霹靂”)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因危言聳聽者“侵略恐怖”的書籍而愈演愈烈,如威廉?勒柯克斯的暢銷書《1910年入侵》(1906年)和《德國皇帝的間諜》(1909年)都增強了公民和政府對英國脆弱性的廣泛關注。在負責軍情事務的陸軍部,作戰處處長約翰?斯賓塞?尤爾特將軍本人,他的同僚詹姆斯?埃德蒙茲上校和喬治?麥克多諾上校都相信,德國總參謀部的對手們都在積極地以英國為目標。但是,正如尼古拉?希利和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所表明的,對在英國的德國秘密網路的恐懼被廣泛誇大—甚至到了離奇的程度;在英國的確有德國間諜和破壞分子,但沒有間諜軍團。然而這些傳言似乎擊中了英國的時代症,人們已被激發的對英國不斷下降的國際地位的普遍關注,又助長了有大批遍布全國的外國特務正試圖毀滅這個國家的猜測。
……

讀者書評

【一部真實地詮釋用間和權謀機變的奇書!】
這部大部頭真實史料編纂的著作《軍情六處》,通過對英國秘密情報局發展壯大的曲折歷程的回顧,真實地再現了隱藏在史書背後的、那些感人的英雄人物和事跡,生動地闡釋了諜戰在兩次世界大戰?硝煙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更預示了和平年代中的危機意識。
《孫子兵法》曾云:“故三軍之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不能用間,非仁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創始人曼斯菲爾德卡明爵士,就是一位集“聖”與“仁”為一體的偉大人物,他切實地把握了用“間”的關鍵——親撫、厚賞、秘密,在他嘔心瀝血地培養和苦心孤詣地經營之下,漸趨沒落的大英帝國,終於有了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的特工隊伍。
可是,這支隊伍,從開始出現到二戰之前的漫長歲月里,從無到有,從簡到繁,從無綱可循到規章條例、專業技能培訓的系統化,領導者卡明爵士歷盡艱辛,一直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
這個部門實際是在英國的海軍部、陸軍部和“白廳”情報部門的夾縫中,艱難地生存著,將近二十年的財政困境,始終如陰雲一般,籠罩著、困擾著情報局的工作,並且還時時使他們面臨被兼併或者吞沒的危險。
每一次面臨權力被架空,或者整改,卡明爵士都能從各部門的微妙關係中尋找到平衡點,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危機得到暫時的化解,這些,都足以證明,這位領導者不僅具有無比的韌性、寬廣的胸襟,更具備敏銳的政治頭腦,他的做法,足以顯示,他洞悉政治和人性的秘密
即便是,唯讀懂了這本書中的一個人物——卡明,許多人將更加明了官場的一些規則,規避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通過真實的史料,我們看到,從一戰到戰後修整,再到二戰爆發之後,這短短的二十年的時間內,這些活動在世界各國的英國秘密情報局的成員,在戰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間諜從獲取的敵國信息,越來越左右著戰局的發展。
比如一戰中英國的著名間諜西德尼賴利,在敵後的傳奇表?——
他曾經空降到德國曼海姆城附近,攜帶因病退役的證據,逗留在敵後三個月,機智地蒐集到德國人計畫要在1918年春季發動攻勢的重要情報,使協約國及時地根據這一情報制訂了相應的措施,粉碎的德國妄圖扭轉戰局的企圖。
他甚至還深入德國腹地,參加了德軍,很快晉升為軍官,並且以軍官的身份,到了德國東部的前線。因為他精通德語和俄語,因此,他經常能夠不露痕跡地偽裝成德國人或者俄國人,來往於德、俄邊界,把前線的訊息順利地傳回國內。
當然還有無數在一戰和二戰中湧現的著名間諜,他們?勇謀事跡,都成為後世一些文學創作的題材。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知道,真實的間諜是怎么樣生活的,更使我們清晰地了解到,間諜並不是我們通過影視看到的那些耍酷耍帥的“007”之類的人物,更多的還是以普通的人的身份背負著秘密使命的人。
他們的使命神聖,但是,他們的身份尷尬,從踏入間諜這個行業開始,或者說,從卡明創立這個部門的時候——英國的當局已經派人明確告知他,“我們的工作不可能得到承認,因為我們要和當局完全脫離關係,只能得到他們的秘密認可。”
這樣的性質定位,使秘密情報局很長一段時期內,一直面臨著尷尬的處境,可以想像,他組織內的特工,無數人終其一生,都可能沒有功勳,默默地在世界各地,忠誠地執行著上級的命令,捍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利益。
這是一部在當今時代不可多得的奇書,它讓我們看到血腥戰爭背後無名的犧牲者,看到被簡潔的歷史掩蓋的真相,看到隱藏在整個人類陰影之後的那些無名的英雄。
【揭開007東家的面紗】
不可否認,很多人知道軍情六處,都是從聲光交織的007系列電影中。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007系列電影已拍了二十餘部,那機智冷靜、身手敏捷、艷遇不斷的詹姆斯•邦德,早已飛遍世界各個角落,家喻戶曉。因為他的存在,很多人才知曉了軍情六處,但電影更多地是描繪他刺激迭宕的歷險過程和動感火爆的打鬥,關於軍情六處即秘密情報局的筆墨卻交待的相當簡略,叫人無從了解內情。
除了電影本身並非為軍情六處作傳外,軍情六處本身的保密性質,也使得人們無法知曉其內中的端詳。要明白,關於軍情六處的很多資料,並不是隨意公開的。
《軍情六處:秘密情報局歷史》可以說是第一次權威性打開了缺口,揭開了軍情六處的神秘面紗。為了紀念秘密情報局成立一百周年,得英國外交大臣和情報局首腦批准,作者基斯•傑弗里可以不受限制地查閱情報局的文檔。而在五十餘萬字的文字中,足見傑弗里資料的豐富,進而按年代梳理出的軍情六處的歷史,也交待的相當詳細,雖然有些地方不便稱真實姓名,而用代號代稱。但關於軍情六處成立的原因、發展的軌跡、機構的沿革和運作和在國內外的活動等種種經過,已然描述的足夠清楚,讀者從中自能收穫不少前所未聞的知識。
跟電影中詹姆斯•邦德的時代不同,《軍情六處:秘密情報局歷史》主要進述的1909到1949年的事情,而007主要活躍在冷戰時期。這多半是1949年以後的歷史還處於敏感階段,不宜公布於眾。因此,我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007前輩的故事。
可以說,軍情六處是英國的一根重要的神經,其對世界的感知與反應,直接影響著英國高層的決策。但軍情六處得以有如此顯赫的位置,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它也經歷了由小到大的艱難發展歷程,這也是本書著墨突顯的一個重點所在。
在密秘情報局成立之初曼斯菲爾德•卡明當家的時期,情報局首先在歸屬上就沒有弄清楚,在外交部、海軍部和陸軍部之間,情報局夾在其中,對聽令於誰左右為難。並且,因為沒有被給予太多的重視,其經費不足,還要自己找房子作為秘密的工作地點,電影中007同志動不動就揮金如土,現實中他的同行們卻捉襟見肘,乾瞪著眼。情報局的成員,因為種種原因也難以招募到優秀的。卡明不得不時常親自出馬,為此還付出了一條腿的代價。另外,很多間諜和特工專用的手法,卡明也要自己不斷實踐和探索。
在肯定了軍情六處在收集情報工作的成績的同時,書中也交待了一些情報人員獲取情報所用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有的不乏驚險和刺激性。這無疑也符號人們對007的東家軍情六處的想像,還更顯得有真實的力度。但作者寫作的重心卻不在此,他更多地是首肯軍情六處在取得成績中的所付出的艱苦奮鬥,頗有成功來之不易的意思。有趣的是,書中還提到了曾為軍情六處工作的著名作家毛姆,其對特工諜戰生涯並無多少好感,在他的基於情報部門的工作經歷的小說中,他指出情報人員的職業生涯極其枯燥乏味,並且大多數工作還極其無用,遠遠趕不上小說需要的那種戲劇性和精彩度。
依毛姆的看法進行推論,風度翩翩的007和眾多諜戰影視劇中歷經種種磨難依舊渾然無事的潛伏高手,都有些理想化,與真實的情報人員並不是一回事。張愛玲說: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再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藉助於人為的戲劇,因此在生活與生活的戲劇化之間很難劃界。正是如此,不少人是通過007才知道了軍情六處,並且還有的會對其信以為真。這背後的關鍵動機實際上是置身其外的你我,在電影上的007與實際生活中的特工之間喜歡哪一種。但有時候我們要做的,還是先弄清基本的事實再說。

2011年軍事與科幻方面書籍

軍事和科幻屬於貼近主流的文學題材,前者講究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在廣闊的宇宙背景下,故事的發展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後者重在刻畫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從單兵作戰到集團作戰,都足以讓人熱血沸騰。
《軍情六處》
《阿飛幻想第四輯》
《通靈姬》
《遠征軍:二戰緬甸正面戰場親歷者口述》
《饕餮娘子之歲寒記》
《1964:暗戰核子彈》
《熱血兄弟連》
《鳳凰觀天下:美國特種部隊全傳》
《鳳凰觀天下:俄羅斯特種部隊全傳反恐第一線》
《大明帝國戰爭史:大明龍權下的火器戰爭》
《世界狙擊手全傳——精確預與生命的絕地反擊》
《鳳凰觀天下:KGB克格勃全傳——普京為它工作16年》
《維基解密——誰授權美國統管世界》
《海嘯秘籍》》
《利比亞戰爭背後的陰謀》
《普京VS尤科斯:俄羅斯的石油戰爭》
《敗兵成匪——1949到1952年的剿匪往事》
《正在消失的未來》
《斷情逐妖記:兩儀卷》
《安德的代言》
《九州志·王朝啟示錄·獅子咆哮》
《斷情逐妖記:劫運卷》
《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
《九州:瀾州戰爭》
《被遺忘的較量》
《斷情逐妖記:混元卷》
《怒江之戰:大結局》
《用兵之道》
《斷情逐妖記:天問卷》
《讓子彈飛翔》
《天外:壹》
《遊仙記:我來也》
《阿飛幻想第三輯》
《阿飛幻想第二輯》
《牛頓的新裝》
《鳳凰觀天下:日本間諜全傳》
《鳳凰觀天下:西點軍校精英全傳》
《鳳凰觀天下:世界野戰軍全傳》
《變化:1990至2002年中國實錄》
《天空之城一:風中群島》
《黃金祭》
《污染實錄:核與災難》
《中國大趨勢3:中國拒絕棒殺》
《倒帶人生》
《中國特種兵2:特種兵歸來》
《鐵血軍魂》
《鐵血將軍》
《一槍綠血》
《我的特種生涯》
《美國說了算:喬姆斯基眼中的美國強權》
《無名的名山》
《阿飛幻想》
《中國的邏輯》
《岸在海深處》
《森林魔法師》
《虎賁》
《革命熔爐火最紅》[圖書]
《詭刺》
《致命裁決》
《滴血的刺刀》[圖書]
《中國海魂——從鄭和到釣魚島》
《初擁》
《最後的較量》[小說]
《正面抗日戰場》
《夢偵探》
《沙撈越戰事》
《超限戰》
《第39天》
《冷刺》
《風雲塘馬》
《未來10年》
《雪亮軍刀》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
《逃亡日:敦刻爾克大潰退親歷者口述》
《潛伏:國際間諜高手檔案解密》
《古箭計畫》
《奧弗頓之窗》
《伊莎貝拉計畫》
《末世·2012》
《安德的遊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