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宗旨
英國安全局常被稱為軍情5處,是英國國家安全情治單位。
自1909年起,本局一直負責應對破壞國家安全的秘密組織的威脅。此外,本局還為許多機構提供安全諮詢,幫助他們減少受到威脅的可能。
英國的安全面臨許多秘密的威脅。
•國際恐怖主義對英國本土及其海外利益造成重大、持續的威脅。最明顯的威脅來自基地組織及其相關的恐怖網路。與 北愛爾蘭相關的恐怖主義仍在繼續威脅英國。政見對立的共和派恐怖組織拒絕接受 1998年4月簽訂的《星期五協定》,仍然希望向英國本土發動攻擊。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傳播,或稱擴散,是英國安全的另一潛在威脅。自 1992年起,安全局開始涉及應對這種威脅的工作。
•英國遭受的諜報(或間諜)威脅並未於上世紀 90年代初蘇維埃共產主義解體而停止。好幾個國家都在積極地尋求獲取英國的信息和材料,以促進他們自己軍事、技術、政治和經濟的發展。
主要目標
為保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支持執法機構預防和偵測嚴重犯罪活動;收集並發布情報;調查並評估威脅;與其它機構協作共同應對威脅,就保護措施提供建議,並為以上行動提供有效支持。
為達致以上目標,軍情五處的指導原則是致力於:
合法;廉潔;客觀;在工作中掌握好分寸;互相關心、尊重,包括對本局以外合作人員的關心與尊重。 運作方法
本局與許多其它機構和組織緊密協作,共同應對威脅,保衛國家安全。
本局工作著重於:
•調查涉嫌的個人和組織以獲得、匯集、分析和評估有關威脅的秘密情報。這需要我們有效地收集情報和管理信息。
•採取行動應對威脅源,收集證據,以助本局將涉嫌人繩之以法。
•對政府和其他機構提出建議,以便他們掌握威脅的信息,並建議他們採取適當的應對行動,包括採取安全保護措施;
•協助其他機構、組織和政府部門打擊威脅。本局與英國國家情報機器共同開展工作,並與英國和國外的機構建立夥伴關係。
使用秘密情報的理由
儘管已披露的公共信息有助於背景參考,但是對威脅國家安全的團體和個人來說,發現他們行動與企圖的最好方式是獲取有關他們活動的秘密情報。久而久之,本局可以匯集這些情報,並努力建立起對目標團體及其關鍵人物、基礎設施、企圖、計畫和能力的詳細了解。
對有記錄價值的情報,本局會確保準確性並清楚記錄來源和確實性,以保證能夠快速檢索。如果根據本局的評估而需要對某個特定威脅進行調查時,就能動用資源以進一步獲取情報。本局還根據新情報或事件,不斷調整評估。
這個評估和調查過程有助於本局作出決定,部署應對行動和保護措施。對於不同國家安全威脅的規模所做的判斷和本局所做出的反應都必須經過內政大臣批准,由議會進行外部審查。本局根據國家情報要求調整工作優先權別。國家情報要求由政府制定,先由聯合情報委員會起草,然後由部級官員批准。
組織架構
軍情五處現任局長為喬納森·埃文斯,由負責情報與安全建議、反諜報、反擴散以及本局運作能力相關事務的副局長協助工作。軍情五處設立六大分支,各分支由一名主任負責。其中,副局長指揮四個分支:一個負責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一個負責為應對各類威脅提供安全保護措施的建議以及反擴散和反諜報工作,第三個分支負責北愛爾蘭和國內反恐,第四個分支負責本局運作能力,如技術和監視工作。局長指揮另外兩個分支:一個負責本局人事與安全;另一個負責管理信息和檔案、財務與設施。軍情五處秘書處和法律顧問協助正副兩位局長的工作。
情報收集
情報收集是本局工作的中心。收集秘密情報有助於本局獲取對目標團體及其關鍵人物、基礎設施、企圖、計畫和能力的詳細了解。
本局通過一系列手段獲取情報。主要手法有:
•秘密情報人力資源(即特工)。特工是能夠就調查目標提供秘密報告的人力資源,他們不是安全局成員。
•直接監視(即跟蹤和 /或觀察目標)
•通訊截取
•侵入式監視(如對某人住宅或車輛進行監聽)。
儘管本局經常同時開展許多調查,但僅在處理極少數最為重要的調查時才會使用所有的情報收集手段。以監聽為例,由於帶有高度侵入性,所以只有在理由充分時才能使用。而且如果要安全使用,在技術上相當複雜,屬於資源密集型手段。因此,使用監聽的次數很少。
目的
使用侵入式情報收集手法時,本局強調要採取有效步驟,根據威脅的程度,把侵入程度降至最低。情報工作的技巧就在於找出合適的手法組合以達到調查目的。使用最具侵入性的情報收集手段必須事先得到授權,必須向國務大臣說明:
•只有使用這種手法,才能保衛國家安全,或保護英國經濟不受海外威脅,或預防或偵測嚴重犯罪;
•這種手法的使用符合預期目的,即所得情報足以成為使用侵入手法的理由,而且即使由此給目標之外的人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附帶侵入"後果也可以接受。
另外,國務大臣也需要感到滿意,認為除侵入手法之外的其它手段都無法在合理預期之內獲取這些信息。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本局只有在可以清楚地達到這些標準的情況下,才會申請監視狀。而且只有理由充分,經內政部官員仔細考量之後,才會送交國務大臣做出決定。
主要工作
1.反恐與安全保護
反恐並提供安全保護以支持反恐是軍情五處的主要任務。目前,用於反恐和安全保護工作的資源約占全部資源的 90%。近年來,由於國際恐怖主義蔓延,分配於反恐領域的資源大大增加。政府大幅加大了對軍情五處撥款的力度,同時軍情五處也增加了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資源比重。在反恐開支中,大部分資金用於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軍情五處大大增加了用於國際恐怖威脅的資源比重,從 1997-98年度的15.5%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目前,軍情五處的工作中仍然有很多是打擊與北愛爾蘭相關的恐怖主義,自 2007年起又擔當了額外的任務。軍情五處還擔任安全保護工作,就如何採取針對恐怖主義威脅的保護措施為其它機構提供諮詢,在這些工作上的開支約占開支總數的 30%。
2.反諜報 冷戰期間,軍情五處工作的重點是打擊前蘇聯與華約國家的諜報活動。自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這種威脅大大減少。然而,軍情五處仍然重視外國諜報威脅,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的情報活動。目前,反諜報工作所占資源比重約為 5%。
3.對外協助 軍情五處與英國其它安全機構緊密協作以保護英國的國家安全,這方面工作所占的資源約為 3%。
4.反擴散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有可能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因此引起軍情五處高度重視。自1992年起,軍情五處就積極參與預防擴散,並支持政府負責反擴散部門的工作。目前,反擴散工作所分配的資源約占 2%。
5.新興的以及其他威脅
新威脅的出現給英國未來的國家安全帶來挑戰。從2000年開始,軍情五處就在開展工作,確認潛在的新興威脅,力圖降低未來新威脅突然出現的可能。這方面的工作所占資源不到 1%。
歷史沿革
軍情五處即英國國家安全局。英國軍情五處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那時德國間諜在英國四處活動,港口和造船廠是他們的首要目標。1909年阿斯奎思首相領導的英帝國國防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來調查和解決德國間諜問題。工作小組隨後提出了創建一個保密局的建議,並從軍隊里抽調兩個軍官開展工作。其中一位是南斯塔福德郡團的弗農·凱爾上校,他當時在國防委員會的情報科工作,是有名的中國通;另一位是來自皇家海軍的曼斯菲爾德·卡明上校,以前擔任過港口柵欄防禦警衛。
他們合作創建保密局,但不久就意識到這項任務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中一個人要負責了解英國本土正在發生的事情,想出對策加以阻止;另一個人則要負責派遣自己的特工去德國,以了解其戰略計畫。由此凱爾挑起國內的擔子,卡明則負責收集海外的情報。軍情五處(MI5,其中MI是英文Military Intelligence的縮寫)和軍情六處(MI6)就這樣誕生了。而且一直到最近人們還沿用凱爾名字中的字母K稱呼軍情五處反諜報的首腦,沿用卡明名字中的字母C稱呼軍情六處的首腦,而不是那批詹姆斯·邦德迷所想像的那個M。M另有其人——他是凱爾徵聘到的首都警察局已退休的高級警官,名叫威廉·梅爾維爾。梅爾維爾把自己的工作變成了一項藝術,他到各地去時採用各種不同的身份做掩護,使人覺得他無處不在。
從1909年至1914年大戰爆發的幾年間,凱爾及幾個助手調查了至少36個間諜。一天,凱爾的助手在蘇格蘭乘火車旅行,偶爾聽到兩個男人在用德語交談。其中一個說,他接到一封波茨坦來的信,詢問有關英國備戰的情況。凱爾經過調查發現,收信的那個男子是利思市孔雀旅館的德裔老闆叫霍爾斯坦。他將那封來自德國情治單位的信交了出來。信里有讓霍爾斯坦寄送情報回波茨坦的幾個回信地址。現在任何一個稱職的情治單位都不會在諜報技術上犯這樣的錯誤了,因為凱爾立即攔截了寄給這些地址的所有信件,從而確認了德國情治單位在英國各地建立的一個間諜網裡各個成員的身份,獲知了這些間諜的信箱號碼和接頭地點。這是早期郵件攔截行動的成功範例,1914年8月4日英格蘭和蘇格蘭警方一天內抓獲了21個德裔間諜。
1931年,評估對國家安全所有威脅的責任移交給了軍情五處,軍情五處改名為安全局。這是該局現在使用的正式名稱,但它仍以MI5(軍情五處)聞名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的情治單位把注意力轉到冷戰上。那時英國已經有三個各自職責分明的情報局:秘密情報局或稱軍情六處,主要任務是收集與國防和外交有關的國外情報;政府通訊總部,其任務是通過技術手段收集情報;以及主管國內事務的安全局(或稱軍情五處),負責保衛國家安全免遭來自任何方面的威脅。這時的“軍情五處”還擴大職責,強調該局有責任向所有英國殖民地、大英國協國家以及友好國家政府就安全事項提供諮詢和協助。20世紀50年代初,軍情五處有大約850人,其中包括海外40名左右的安全聯絡官。
目前,軍情五處的員工目前大約有3000名。其中44%為女性,54%的員工年齡在40歲以下,有240名屬借調或從其他政府部門或機構委派性質。在工作中,主要的調查、評估、政策和管理工作由一般職員負責,他們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支持他們工作的有各種各樣的專業人員,他們精通語言、技術、監視、信息技術、通信、安全保護、行政事務、樓宇服務和餐飲支持。
近年來,軍情五處的規模和結構有很大的變化,而且將繼續變化,以適應威脅的變化、新的工作方式、可用資源及新信息技術的需要。現在軍情五處正在增加人手,以滿足國際反恐部門工作量不斷增加的需要。
主要事件
威爾遜被竊聽
在冷戰時期,情報部門和政治家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其中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是英國首相威爾遜宣布他自己也成了軍情五局的監視目標。在英的第二次大選之後的1947年10月,他發現有人進入他家,一些個人資料被竊,但是卻沒有發現任何破門而入的痕跡。就是從此事發生後,他開始宣稱自己成了軍事五局的監視目標。他確信軍情五局的右翼成員陰謀反對他,想讓他下台。該陰謀據說與威爾遜對莫斯科的常規訪問和他與蘇聯政黨的聯繫有關。威爾遜本人被“軍情五局的陰謀”所困擾是因為軍情五局及其盟友的謠言加工廠一直認為,威爾遜在過去一定有一大秘密,從而使他落入了蘇聯的陷阱。溫斯頓·邱吉爾的孫子曾指出“當時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問號,因為他對蘇聯不下19次的訪問確實給了鐵幕那一端很多機會。”14個月後,威爾遜令人吃驚地辭去了首相職務。那時,不僅是威爾遜,很多威爾遜內閣的高級領導人都成了軍情五局和中央情報局的監控目標,包括工黨副主席特德·肖特。很多報紙收到了一份肖特在瑞士銀行帳戶的複印件,上面的帳戶餘額是一個驚人數字。然而這一切都是偽造的。肖特從未開立過瑞士銀行帳戶。蘇格蘭場的調查人員說,偽造者是個專家,而肖特本人卻認為這是軍情五局的傑作。
除此之外,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軍情五局通過它不斷擴大的F部門,監視公眾人物、記者、教師、和平主義者、律師和內閣大臣。許多著名人物都成為它的監控目標。當時國家民主自由理事會的秘書長派屈克·休威特(後來成為工黨領袖尼爾·基諾克的顧問和布萊爾政府一員)和其法律顧問哈端·特哈曼(後來也成為勞動部長),也被當成共產主義支持者和潛在的顛覆主義者;勞動糾紛和罷工也引起了軍情五局的興趣,很少有工會領導人沒有受到它的監視。
對所謂的顛覆運動的跟蹤持續了很多年,耗費了軍情五局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數以百萬計的檔案。而與此同時,真正需要關注的地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例如北愛爾蘭。那裡雖然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但是在軍情五局和其他情治單位—包括軍情六局—的競爭中,那裡卻一直處於低效、管理混亂、錯誤拼出和自相殘殺的狀態中。當時有一次由軍情五局領導的行動,其目的原本是鼓勵和揭露宗派主義殺手。但是由於假情報的干擾,最後反而演變成針對工黨政府部長們的行動。
在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執政期間,軍情五局對公眾人物的監視不斷擴大,而柴契爾夫人也會不時干預行動。1983年,國防部成立了一個新秘密部門,負責檢查新聞媒體以控制核裁軍組織單方面的裁軍宣傳。該部門要求軍情五局提供關於核裁軍運動成員中顛覆分子的信息。軍情五局當即便向DS19提供了一份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都是軍情五局通過監視竊聽、監視等手段獲得的情報。
到80年代中期,英國社會普遍開始反對情治單位對人民進行的監視活動。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軍情五局對普通市民的監控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它對通訊系統的監聽也變得更加普遍。
自1909年成立以來,軍情五局一共公布了100萬份檔案,其中涉及100萬個人名。這些檔案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來的。但是,與世界其它地方積累的檔案和數據可相比較,這個數字還不算很大。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18萬份二戰以前的檔案被銷毀。在1988年,還有約50萬份檔案保存在軍情五局的調查目標。這中間有4萬份屬於最高保密級別,以縮微膠片的形式保存,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有關官員才可以用口令讀取這些資料。另外還有25萬份檔案也作為保密材料保存,但是軍情五局職員在目前工作中可以使用。換句話說,現在仍然可以查詢數以千計曾被調查過的人們的資料,而無論這些人接受調查是20年還是30年前的事。
1998年,當時正在被軍情五局建立的檔案數目大約為兩萬份,其中三分之一是關於外國人的,也就是說有1.3萬份是關於英國公民的。在1960年代,因為以前的紀錄已被銷毀,使得一些間諜案件的調查遇到困難,所以英國政府採納了對檔案不作銷毀處理的決定。即使如此,冷戰結束後,經審查仍有11萬份檔案被打上記號銷毀,其中包括蘇聯和華約國家情報局試圖從英國顛覆組織中招募間諜的行動。顯然,在那個時期,英國有數以千計的人仍處於軍情五局的監視之下,其中甚至包括當時的核裁軍運動主席布魯斯·肯特。
竊聽唐寧街10號
當年,尼克森因為派特工竊聽共和黨鬧出的“水門事件”丟了總統寶座;如今,英國也有了“水門事件”的翻版。唐寧街10號竟然成了軍情五處的竊聽目標!2003年4月30日出版的英國《泰晤士報》驚曝了這一可能導致英國政界大地震的特大醜聞。英國首相布萊爾最信任的北愛事務大臣莫·麥拉姆和北愛“新芬黨”教育部長馬丁·麥吉尼斯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的密談居然也會遭竊聽!然而,事實情況卻是:自1997年夏天至今,軍情五處的特工一點也沒有停止過對麥吉尼斯的監視監聽行動。根據“麻醉劑1號”行動方案,軍情五處的特工忠實地記錄了布萊爾政府要員與麥吉尼斯之間的“親昵通話”:在北愛共和軍與英國政府和平談判最關鍵的時刻,布萊爾首相最信任的北愛事務女大臣麥拉姆頻頻與北愛方面的首席談判官麥吉尼斯頻頻通話,甚至連她如何跟布萊爾吵架,從而避免自己被免職這樣絕密內幕的事也告訴對方。
軍情五處竊聽唐寧街10號與麥吉尼斯之間通話的驚人內幕被媒體曝光後不亞於在英國政壇引爆了一枚核子彈。“新芬黨”一定會拿這件事大做文章,指責英國政府雖然表面上聲稱結束對“北愛共和軍”成員的監視和秘密行動,但暗地裡卻繼續對“新芬黨”和“北愛共和軍”成員不信任。
中國黑客
2007年12月2日訊息,英國軍情五處局長埃文斯,日前公開譴責中國黑客大舉侵入英國金融機構竊取商業情報。這是英國政府首次點名中國官方涉及網路間諜活動,可能對雙方外交關係帶來影響,並為英國首相布朗明年初首訪大陸蒙上陰影。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艾文斯已向三百家英國銀行、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行長和保全負責人,發出一封機密信件,對中國黑客的危害提出警告,並稱這些公司正受到“中國官方組織”的電子襲擊。
埃文斯在信中對中共網路間諜活動,可能對英國經濟造成的傷害深感憂心,因為這類電子襲擊往往能穿透並挫敗資訊科技的保全系統。他強調,英國政府理解業界到大陸投資的理由,但業界也要做好風險管理。
該信同時向和中國有生意往來的英國公司示警,指稱它們正被中國鎖定,經由網路竊取商業機密。
對於上述警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新聞處的趙尚森在接受BBC採訪時說,中國政府反對、嚴禁任何電腦犯罪活動,包括黑客侵入電腦系統。中國許多法律和規章制度對此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趙尚森同時還說,黑客是國際問題,中國也經常成為黑客的受害者。
《泰晤士報》引述看過信件的KPMG會計事務所顧問喬丹的話說,“如果中國知道某英國公司,想要收購中國一家公司或土地等資產,中方將不惜任何手段,預先獲悉英國公司準備拿出多少資金進行收購。”據報導,受到中共網路間諜侵擾而受損的公司不獨在英國,最近歐洲一家最大規模的工程公司和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均難倖免。訊息人士透露,不單是倫敦的大公司被襲擊,連一些與中國有關從事小生意的英國律師事務所和其他企業,也受到中方刺探。
牛津大學教授布朗指出,全球120個國家都實施過網路間諜和攻擊活動,但中國是最激進的一個。
人員招募
作為英國專門對付顛覆和恐怖活動的機構,簡稱軍情五處列出的招募諜報人員新條件,就是前來應聘的男士身高不能超過1.8米,女士身高不能超過1.7米。因為這樣他們能更容易地“混跡於人群之中”。
高個子不受歡迎
“想成為一名秘密間諜嗎?1.8米以上的人就不要前來應聘了!我們歡迎的是中等個子的應聘者!”,這就是軍情五處最新的招聘政策,它被清清楚楚地標註在一份新的秘密特工申請表上。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2004年3月7日報導,除對男間諜外,軍情五處對女間諜的應聘者也有類似的身高限制:她們不能超過1.7米。有意思的是,軍情五處處長伊萊扎·曼寧厄姆·布勒女士的身高恰恰是1.7米。
帥哥美女被刷
除了高個子問題,軍情五處還給長相太英俊或太漂亮的報名者“潑冷水”,他們建議那些形象太出眾的報名者多加考慮,因為他們的自身條件並不非常適合當間諜或特工。新表格特意註明說:“你的長相應該是不顯眼的,這樣走入茫茫人海就不容易再被認出。”
邦德演員不合格
這個規定似乎不足為奇。但是如果聯想到著名的007系列片,你會突然發現,照此標準,5位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都會被拒之門外,因為他們個子太高了,長得也太帥了。編號為007的邦德是英國一名經驗豐富、處事鎮定而且總能化險為夷的諜報人員。在影片中,風流倜儻的邦德身手敏捷,其實他的先後5位扮演者身高都在1.8米之上。
對於這項新規定,一位曾在軍情五處工作過的官員則表達了不同意見:“這實在太好笑了。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我也超過1.8米,而且這並不表明我無法勝任這裡的工作。”
網上招聘玩新潮
2004年2月底,軍情五處開始大規模招募新成員,人員增幅竟然高達50%以上。在未來幾年內,該機構將新徵召和培訓1000多名特工人員,從而使其總人數由目前的1900人增加到3000人左右。軍情五處招聘人員的辦法是在報紙和雜誌上刊登廣告,招聘“情報管理經理”。歷來高度保密的軍情五處甚至玩起了新潮,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詳細列出了招聘的職位和要求。根據招募計畫,應聘者必須是英國公民或是在英國住滿十年的居民,而且精通中文、俄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土耳其語和烏爾都語的應聘者將被優先錄取。
據熟知軍情五處運作的人士介紹,新招募的人員在通過嚴格的訓練和考試後,大部分將被分配到A4部門,這個部門專門負責監視行動。他們將成為跟蹤和監視專家,24小時不間斷地對恐怖犯罪嫌疑人實施監控。其他新人則將分別被派遣到情報分析部門、國際反恐部門、安全保衛部門。
性醜聞
英國軍情五處有了新麻煩。
英國媒體18日披露,軍情五處一名特工的妻子是一名應召女郎,涉嫌參與前不久國際汽聯主席馬克斯·莫斯利的“納粹式施虐”召妓事件。
這一訊息讓軍情五處頗為難堪。外界傳聞莫斯利可能受到軍情五處設計陷害,並擔心捲入這一事件的特工可能是軍情五處的“安全漏洞”,易泄露國家安全機密。
澄清
鑒於外界傳聞愈演愈烈,英國政府部門不得不找機會出面澄清,莫斯利事件並非軍情五處設計的圈套。
英國《泰晤士報》18日援引一名沒有公開姓名的英國政府官員的話說:“任何涉及軍情五處參與設計陷害莫斯利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不過,這名官員證實,軍情五處一名特工的妻子牽扯入這一事件。這名特工上月已因此辭職。出於保密考慮,這名官員沒有公開辭職特工的姓名,而報導說,這名特工40多歲,在軍情五處從事監視方面的工作,成為特工前在軍隊服役。
這名官員稱,特工被迫辭職是因為軍情五處需要保證特工隊伍的行為標準。他說:“我們期望所有職員在任何時間都保持對行為的高標準要求,無論是工作時還是私下裡。一旦有人不再滿足這些標準,我們將採取措施。”
陰謀?
外界有關軍情五處設計陷害莫斯利的傳聞說得繪聲繪色。
英國《世界新聞報》曝光莫斯利3月30日與5名妓女模仿納粹角色和行刑行為,莫斯利本人用德語大喊大叫。整個過程被一名妓女秘密拍攝下來,並把這段錄像賣給《世界新聞報》,酬金不詳。
《泰晤士報》援引一些匿名訊息人士曝料說,那名妓女的丈夫在軍情五處工作。更加引起人們猜疑的是,莫斯利在召妓事件發生前曾稱,一名接近安全部門的線人告訴他,他已被秘密盯梢。
擔憂
軍情五處陷害莫斯利一說是否屬實尚無定論,但軍情五處一名特工的妻子是應召女郎一事目前看來不假。
英國媒體質疑,這樣的私生活容易成為特工的軟肋,遭人勒索,泄露安全機密。尤其從傳聞看來,這名特工的妻子有向媒體出售內幕新聞的先例。
英國軍情五處負責對內情報工作,大致相當於美國聯邦調查局,隸屬內政部。一些安全部門內部人士說,無論是軍情五處特工還是特工的親近家屬與妓女扯上關係,特工的誠實度就會被打上問號,進而安全機密也會受到威脅。
《泰晤士報》說,軍情五處將不得不全面調查那名特工的工作和個人生活,以確認他是否泄露了安全機密。調查重點在於這名特工是否知道他的妻子從事應召女郎工作和這名特工是否參與了妻子的色情活動。
歷任領導
作為英國專門對付顛覆和恐怖活動的機構,軍情五處迄今已有近100年的歷史了。這期間,大量的文藝及影視作品曾對這一機構進行渲染,將它描述成一個格外神秘的政府部門。如今,軍情五處親手揭掉自己臉上的面紗,將所有前任掌門的照片及簡要資料公布在其網站上,讓好奇者大飽眼福。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05年12月11日報導,這些資料是軍情五處現任掌門人伊麗莎·曼寧厄姆·布勒女士下令,於上周正式公開的,目的是增強這個機構的透明度。這是英國首次公布該機構所有前掌門的照片和生平,其中大部分內容是從前沒有公開過的。
自從1909年軍情五處成立以來,該機構共有過16任掌門,目前還有5任掌門在世。據悉,在1993年以前,軍情五處總負責人全部由英國首相秘密任命,他們的身份也從不公諸於眾。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軍情五處掌門成為這個有這2500名成員的機構中,唯一一名身份公開的人。
在軍情五處的網站上,該機構第1任到第14任掌門的姓名、生卒年月、擔任該機構總負責人前的工作經歷等資料一應俱全,旁邊全部配以大幅片。其中有幾位掌門的資料最為引人注意:
·第一任掌門——凱爾爵士,陸軍少將
凱爾生於1873年,是軍情五處前身——安全服務機構的創始人之一。一戰期間,他成功地端掉了英國境內的德國間諜網,為避免重要情報外流做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他被任命為安全服務機構的總負責人。1939年,他被授以少將軍銜,但是於1940年被當時的首相邱吉爾罷免,並在2年後逝世。
·任期僅一年的掌門——哈爾克陸軍準將
哈爾克是軍人出身,在擔任軍情五處掌門前,一直是凱爾爵士的得力助手,長期是該機構“B活動區”的負責人。1940年,他被邱吉爾任命為軍情五處代理負責人,並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一年,直到總負責人的正式人選大衛·皮特里上台。
·歷史上第一位女處長——斯特拉·里明頓
1992年,“軍情五處”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女處長——斯特拉·里明頓。這位巾幗掌門給“軍情五處”帶來一股改革新風。在里明頓任內,“軍情五處”開始了“走出幕後”之路。從里明頓開始,一向隱身的軍情五處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1997年起,“軍情五處”不但開設了自己的官方網站,還向公眾開闢熱線電話,在報紙上大登廣告以徵聘諜報人員。後來,它又向大眾公開了機構首腦的“全家福”照片。不過也有一些人士對“軍情五處”改革後的風格抱有疑問。有人半是懷疑地問:“接下來它還會幹什麼?出售‘軍情五處’牌顯隱墨水?”
歷任局長
Major-General Sir Vernon Kell (1873-1942)1st Director General,1909-1940
Brigadier A.W.A. Harker 2nd Director General,1940-1941
Sir David Petrie (1879-1961) 3rd Director General,1941-1946
Sir Percy Sillitoe (1888-1962)4th Director General,1946-1953
Sir Dick White (1906-1993)5th Director General,1953-1956
Sir Roger Hollis (1905-1973)6th Director General,1956-1966
Sir Martin Furnival Jones (1912-1997)7th Director General,1965-1972
Sir Michael Hanley (1918-2001)8th Director General,1972-1978
Sir Howard Smith (1919-1996)9th Director General,1978-1981
Sir John Jones (1923-1998)10th Director General,1981-1985
Sir Antony Duff (1920-2000)11th Director General,1985-1987
Sir Patrick Walker (1932- )12th Director General,1987-1992
Dame Stella Rimington (1935- )13th Director General,1992-1996
Sir Stephen Lander (1947- )14th Director General,199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