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楊柳回塘》

《踏莎行·楊柳回塘》

《踏莎行·楊柳回塘》是宋朝詞人賀鑄的一首詠荷詞。此詞詠秋荷,於紅衣脫盡,芳心含苦時,迎潮帶雨,依依人語,自有一種幽情盤結其間,令人魂斷。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紅衣脫盡芳心苦紅衣脫盡芳心苦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注釋

回塘:環曲的水塘。
別浦:水流的叉口。
紅衣:此指紅荷花瓣。
芳心:蓮心。
返照:夕陽的回光。
騷人:詩人。
“當年”句:韓偓《寄恨》詩云:“蓮花不肯嫁春風。”

今譯

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採蓮的姑娘。沒有蜜蜂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一顆芳心苦澀。
潮水帶著夕陽,湧進荷塘,行雲夾著雨點,無情地打在荷花上。隨風搖曳的她呀,像是向騷人訴說哀腸:當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卻在無端地在秋風中受盡淒涼。

詞牌簡介

踏莎行《金詞》註:中呂調;曹冠詞,名《喜朝天》;越長卿詞,名《柳長春》;《鳴鶴餘音》詞,名《踏雪行》;曾覿、陳亮詞添字者,名《轉調踏莎行》。
按,宋、元人填此調者,其字句韻悉同,惟每句平仄小異。如前段第一、二句,黃庭堅詞“臨水夭桃,倚牆繁李”,臨字平聲,倚字仄聲,繁字平聲;第三句,歐陽修詞“草薰風暖搖征轡”,草字仄聲,風字平聲;第四句,歐陽詞“離愁漸遠漸無窮”,離字平聲,漸字仄聲;第五句,晏幾道詞“粉香簾幕陰陰靜”,粉字仄聲,簾字平聲;後段第一、二句,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明字平聲,落字仄聲,如字平聲;第三句,陳堯佐詞“畫梁輕拂歌塵轉”,畫字仄聲,輕字平聲;第四句,晏詞“宿妝曾比杏腮紅”,宿字仄聲,曾字平聲;第五句,陳詞“主人恩重珠簾卷”,主字仄聲,恩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至周密詞,後段結句“莫聽酒邊供奉曲”,平仄獨異,此亦偶誤,不必從。

作者簡介

賀鑄賀鑄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內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賞析

這是一首思路獨特的詠荷的詞,想想千百年來,詠荷的詩詞多多少,唯有這首讓我記憶深。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寫的是環境,用廣角鏡頭拍出一個完整的場面:小小池塘綠楊掩映,鴛鴦在清靜的小河口嬉遊,浮萍厚密漲滿了水面,阻斷了小蓮舟的歸路。這是一個清幽靜謐的所在,詞人獨自來到這裡,也許是想放鬆一下心境,也許是想尋找一點靈感,也許,就是為那支同樣孤獨的荷花。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則是從遠處推近的鏡頭,長焦鏡頭的焦點匯聚在一朵殘荷上。“斷”字太狠了,也太準確了,如此冷幽之處,沒有其他的人,連那些狂蜂浪蝶都感覺不到這支荷花的氣味,因為它的香氣太幽了。你只能繞過楊柳,沖開浮萍,來到它的身旁,才能聞到或者說感知到那股幽然的冷香,尋常蜂蝶是斷斷不會來的。它已經殘了,紅色的花瓣已經脫落殆盡,一顆芳心化作清苦的蓮子。這個“苦”字是在說蓮子心,未嘗不是在說詞人自己的心吧。賀鑄是個蠻有個性的人,後人評價他說“近俠”,一個有些俠氣的詞人,混跡官場,內心的苦楚也許只有這殘荷知道吧。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鏡頭換成了中焦,那朵殘荷在畫面的角落裡,漲上來的潮水反射著夕陽的光,低低壓下的晚霞像是要下雨了。那朵脫盡紅衣芳心自苦的蓮花在傍晚的風中搖曳著,似乎是要對詞人說些什麼。。。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荷花都開在盛夏,秋風起時便是蓮花凋落的時候,確實是無端地便被秋風誤了。這是殘荷說給詞人聽的,還是詞人說給殘荷聽的?是荷花誤了春風,秋風誤了荷花,還是誰誤了賀方回?
這首詞的好處便在這裡,荷與人,人與荷,一而二,二而一。那個幽靜的環境,生長著那朵殘荷,也生長著詞人賀方回;苦澀的不僅僅是蓮子的芳心,還有詞人的心靈;官場中並不得意的賀鑄,焉知沒有遇上無情的“秋風”呢?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騷情雅意,哀怨無端。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是詠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詩人詠物很少止於描寫物態,多半有所寄託。因為在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類比,情感可以相通,人們可以利用聯想,由此及彼,發抒文外之意。
《宋史·文苑傳》載賀鑄“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