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

《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

賈樟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電影編導工作,至今已逾十年。本書就是十多年來賈樟柯導演生涯的一個總結,收錄了他各個時期比較重要的對於電影的思考,拍攝過程中有意味的瞬間,代表性的訪談,以及導演個人敏感而執著的心路歷程。

基本信息

(圖)《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

《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是十多年來賈樟柯導演生涯的一個總結,收錄了他各個時期比較重要的對於電影的思考,拍攝過程中有意味的瞬間,代表性的訪談,以及導演個人敏感而執著的心路歷程。全書以這些年所拍的電影為綱,按照文章發表的時間順序,呈現出導演這些年來的思考和活動蹤跡。透過或堅定或迷惘,或憤怒或幽默的文字,賈樟柯對電影的那份情懷,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獨特的思考,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基本信息

(圖)《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碼:266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49115/9787301149119
條形碼:9787301149119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目錄

(圖)賈樟柯賈樟柯
序言 賈樟柯,和他們不一樣的動物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點
1998年,《小武》
《小武》導演的話
片段的決定——《小武》
我不詩化自己的經歷
業餘電影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有了VCD數碼攝像機以後
東京之夏
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對談) 林旭東/賈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導演的話
片段的決定——《站台》
誰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
假科長的《站台》你買了嗎?
經驗世界中的影像選擇(筆談) 孫健敏/賈樟柯
2001年。《公共場所》
《公共場所》導演的話
《公共場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遙》
《任逍遙》導演的話
我比孫悟空頭疼
有酒方能意識流
無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聽說電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導演的話
烏蘭巴托的夜(《世界》插曲)賈樟柯/左小祖咒作詞
寫給山形電影節
我們要看到我們基因里的缺陷(演講)
我的電影基因
花火怒放,錄像機不轉
這一年總算就要過去
2006年,《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導演的話
2006年的暗影與光明
迷茫記
相信什麼就拍什麼(對談) 侯孝賢/賈樟柯
這是我們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講)
大片中瀰漫細菌破壞社會價值(對談) 徐百柯/賈樟柯
2006年,《東》
《東》導演的話
馬丁·西科塞斯——我的“長輩”
每個人都有貼近自己身體的藝術(對談) 劉小東/賈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麗(對談) 湯尼·雷恩/賈樟柯
2007年。《無用》
《無用》導演的話
當我們赤裸的時候,沒有階級區別(對談) 湯尼·雷恩,賈樟柯
是劇情片,也是紀錄片(對談) 蔡明亮/賈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記》
《二十四城記》導演的話
闡釋中國的電影詩人(對談)達德利·安德魯/歐陽江河/翟永明/呂新雨/賈樟柯
附:賈樟柯簡歷

寫作花絮

(圖)賈樟柯的電影人生賈樟柯的電影人生

2008年的一天,賈樟柯在巴黎大都市的一角獨自小憩。一個街頭攝影者發現了他,並拍下了他半掩著面、閉目沉思的疲憊瞬間。然後,攝影者以12歐元的價格把這張照片賣給了賈樟柯。賈樟柯自己很喜歡這張照片,並把它用作了新書《賈樟柯電影手記:賈想1996-2008》的封面。

據說,討論賈樟柯很難,因為他給批評家留下的空間很小。其實,晚近兩年,他自己或多或少也在充當電影批評家的角色,並且開玩笑似地把自己發出的這些聲音叫做“瞎嚷嚷”。他曾聲稱“業餘電影時代的到來”,當然他解釋說他指的是精神層面而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現在看來,賈導似乎有點未卜先知,是在倡導電影業的平民精神。對第五代導演的幾位“腕兒”,他也頗多微詞。他憤世嫉俗地與前輩爭奪對於“苦難”的發言權。賈樟柯理直氣壯地認為,每一代人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苦惱甚至苦難。大家對苦難的發言權是平等的。在他看來,《黃土地》、《紅高粱》只不過是時代思潮的產物。而且他不留情面地指出,第五代導演基本上靠文學作品改編的作品功成名就,一旦離開了文學的土壤便開始失語。話說回來,賈樟柯自己的脫穎而出,又何嘗不是時代風會演變到了一定階段之使然?

賈樟柯很敏銳地捕捉著其他電影人的特質,藉以映照自己的電影基因。在日本,他向小津安二郎致敬,因為他們都用鏡頭對準了“被忽視了的平凡”。在倫敦,一見到李安,他就記住了李安不經意間說出的“生意經”:不要想觀眾愛看什麼,要想他們沒看過什麼。在紐約見到馬丁·西科塞斯,老馬丁告訴賈樟柯,他影片中的小武就像自己的叔叔。賈樟柯感覺到,老馬丁自由地出入電影,像一個得道的老妖怪隨意暢遊。那么,賈樟柯姑且可以算作小妖,還在電影的“魔界”里修煉。

作者簡介

(圖)賈樟柯賈樟柯

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2006年,故事片《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美國《紐約時報》評價他為“當今世界40歲以下的最佳導演”。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blog)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1998年,其處女作《小武》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國際電影界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2006年,故事片《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逐漸被國際公認為當代電影大師。至今為止,《三峽好人》一片已經獲得超過40個國際獎項,其中包括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2007年,獲達沃斯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稱號。同年,擔任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及電影基石單元評審會主席,是有史以來擔任這項職務的最年輕導演。2008年,獲法國杜維爾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同年被英國《衛報》評選為全球十大環保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