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五十札》

《論語五十札》

《論語五十札》作者王謙,山東人民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

《論語五十札》論語五十札
論語五十札

【作 者】:王謙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16開 / 196
【出版項】:山東人民出版社 / 2006-6-1
【ISBN號】:9787209040280 / 7209040285
【主題詞】:古籍/國學-經部-四書論語

書籍介紹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述而第七》)孔子說:“傳述舊有的東西,而不創述製作新的,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文章禮儀,我把自己當成老彭那樣的人物。”“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思想和學術的一個重要原則,與其“克己復禮”的主張一脈相承。述,指傳述或闡述前世遺產;作,指變革既有、創立新的學說。話雖這樣說,在實際的述的過程中,因個人的秉性、習好不同,前世的文獻禮儀等既然經過這人之手,不可避免地就有了增減甚至刪改的成分,比如眾所周知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在唐以後的幾家摹本,摹寫者自然是本著完全一致、絕不允許走樣的態度一點一畫“述”出來的,可是隨便拈出兩個摹本便能一眼看出其問的不同。書法臨摹如此,對古代學術經過自己學習、領會之後再用自己的口和筆重新表達出來又會怎樣呢?馮友蘭先生就認為孔子“其實是以述為作”。

《論語五十札》《論語五十札》
孔子說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換個角度看,也表達了他的一種自信:我所傳述的前世文化,是我忠實於歷史,認:真考信之後的結晶,起碼是原汁原味的精髓吧。有論者認為這是孔子思想最大的缺陷之一,如果只強調服從舊有的規矩而不敢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就只會越來越僵化、越來越落伍、直至被淘汰。其實,如果從孔子這話的本意去看,這正是幾千年中國文化的一項主要傳統,中國之所以能保存著世界上最為眾多的古代典籍,功即在此。對古人流傳下來的好東西,實在沒有必要一定去“一分為二”一番。在孔子“述”的過程中,是已經經過了過濾和淘洗的,書中所說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即是確證。這樣的述古工作代代累積,自然是人類精華居多,不必多疑。“竊比於我老彭”,是說自己信古、好古的程度跟“老彭”不相上下。老彭大概是當時公認的極度尊古守舊之士,後世注家一般認定為殷商時代的一位賢大夫,《大戴禮》有載;也有人堅持該老彭就是《莊子》提到的彭祖。對於“老彭”的理解,南懷瑾先生講得多一點,錄之以備參考:“老彭是兩個人。

老,是老子;彭,是彭祖,名彭,在古代的史料上,一般人說他活了八百年,是否有這個人,姑且不問,反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長命老人叫彭。孔子下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想向老子、彭■看齊。這兩個人都是講傳統文化,而且是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態度。總而言之,他等於是自我幽默說:‘我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一個老古董而已。”’[延伸閱讀]子日:“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述而第七》)孔子說:“可能有人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也一樣憑空捏造的吧,我沒有那種愛好。多聽,選擇其中好的而遵行;多看,記住看到的東西;跟智者相比,這只不過次一等而已。”點評:“知之次也”的“次”,有人解為次序,也有人解為次一等。孔子此處意思,大概是說:那些“不知而作之者”是把自己當成了生而知之的智者,而平常人憑著“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的方法得來的知識,就算跟真正的智者相比,也只不過差一個檔次而已。P6-8

本書目錄

推薦序金明善
自序我是離孔子最近的人
【壹】快樂的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貳】孔子述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叄】十年一個腳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伍】不用擔心的事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陸】做一個好的學習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柒】敲敲打打的孔夫子
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捌】怎么才是一個好學者?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玖】當孔子撒謊的時候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拾】孔子述志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拾壹】孔子的第一特長是趕馬車?
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拾貳】辯論賽,孔子輸給陽貨
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途……
【拾叄】“仁”的核心是什麼?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拾肆】君子與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拾伍】受不了窮,就別做君子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拾陸】文質彬彬,像個君子樣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拾柒】器與不器都是君子
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璉也。”
【拾捌】君子的言與行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拾玖】君子養生寶典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廿拾】弟子眼中的孔夫子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廿壹】孔子為什麼最喜歡顏回?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廿貳】性情直達的子路
道不行,承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也?
【廿叄】喜歡方人的儒商子貢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廿肆】學農未遂的樊遲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日:“吾不如老圃。”
【廿伍】宰予晝寢以後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
【廿陸】孔門弟子TOP 10
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由、子夏。
【廿柒】令人懷想的澹臺滅明
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廿捌】“互鄉”與“闕黨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廿玖】與逸民不期而遇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叄拾】有美玉如斯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叄壹】如何做一個好乾部?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叄貳】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叄叄】失人與失言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叄肆】大人要記小人過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叄伍】儒者的自省備忘錄
吾日三省吾身一一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
習乎?
【叄陸】過錯是面鏡子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入皆仰之。
【叄柒】人而無信,車底沒軸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輥,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叄捌】中庸很智慧,狂狷很性情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叄玖】四海之內皆兄弟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肆拾】能養只是五成的孝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肆壹】什麼才叫“直”?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肆貳】孔子論道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肆叄】孔子不說的那些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肆肆】女人是種什麼“水”?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肆伍】為何不能好德如好色?
子日:“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肆陸】孔子對天發的什麼誓?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肆柒】平常的日子平常過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肆捌】徜徉于山水之間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肆玖】朝聞夕死的喜悅
朝聞道,夕死可矣。
【伍拾】問天再借五十年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