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夕死

朝聞夕死

朝聞夕死,拼為zhāo wén xī sǐ,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自《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基本信息

成語介紹

1
【發音】:zhāo wén xī sǐ
【釋義】:意思是早晨聽聞了聖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與渴望。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形容對真理的追求迫切 。
【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詩例】:當代詩人、學者和文學家阿袁(即陳忠遠)《所見人事漫作》詩:“朝聞夕死聖人銘,奈積帑金前後廳?得失倩誰知自戒,西天又落老人星。”
文例】: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周處》一文)
【故事】:晉朝時期,今宜興市有老虎與蛟龍及不務正業的周處為害當地,百姓議論紛紛。周處把老虎打死後,又與蛟龍拼殺。當地人以為他和蛟龍都死了、歡呼雀躍。周處知道了人們恨他就去找陸機陸雲兄弟請教如何做人。陸雲說只要有心改過,哪怕是朝聞夕死也值得。周處於是真心改過,他領兵征戰,戰亡後,最終成為馳騁疆場的英雄。

成語解釋

意思是在聽聞聖人之道後,要不斷的固守,堅持,實踐,承擔,不退轉,達到不慍的世界。

成語典故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語本《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明李贄《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而況學出世道,欲為釋迦老佛、孔聖人朝聞夕死之人乎?”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以死報國,此心慊然。朝聞夕死,原無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