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

得失

得失,謂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也比喻利弊;好處和壞處等。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唐韓愈《禘祫議》:“如以為猶或可疑,乞召臣對,面陳得失,庶有發明。”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得失得失

【詞目】得失

【拼音】déshī

【注音】ㄉㄜˊㄕㄧ

【探源】

(1)指成敗;利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觀往者得失之變。”

(2)指短長;優劣。杜甫《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3)得到的同時意味著失去,失去的同時也意味著得到。

例如:你買了輛豐田汽車,意味著你失去了買賓士的機會。

你失去了豐田汽車,同時意味著有得到了買別的車的機會。

【解釋】

1、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敗。

2、利弊;好處和壞處。如:兩種辦法各有得失。

3、得與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

4、得與失。指是非曲直;正確與錯誤。

5、偏指失,過失。

基本解釋

[gainandloss;successandfailureacquireandlose]∶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詳細解釋

1.得與失。猶成敗。

《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尹知章註:“明主得,闇主失。”

2.得與失。指利弊。

唐·韓愈《禘祫議》:“如以為猶或可疑,乞召臣對,面陳得失,庶有發明。”

3.得與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

晉·陶潛《祭從弟敬遠文》:“心遺得失,情不依世。”宋張元乾《水調歌頭》詞:“坐見如雲秋稼,莫問雞蟲得失,鴻鵠下翩翩。”

4.得與失。特指贏利與虧本。

《列子·力命》:“然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

5.得與失。指是非曲直;正確與錯誤。

唐·劉知幾《史通·稱謂》:“晉·世臣子黨附君親,嫉彼亂華,比諸羣盜,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懷愛憎,無以定其得失。”清·田蘭芳《敘袁仲方(袁可立孫)甲子秋冬詩》:“且足下負人倫鑒而深於風雅,倘因言之離合,判其邪正得失,如量而予以言,余將藏之笥中。”

6.偏指失,過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云:‘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帝小有得失,潘則與杖。”

實例

做人應該老老實實、淡泊名利。然而,現實中有人為了追求名利而做出弄虛造假的事情,最後身敗名裂,得不償失。例如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被爆剽竊論文。浙大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事發後,賀海波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浙大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又如“廣東省第四屆教學名師獎”得主、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任夏紀梅夥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報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本科)時,張冠李戴,大肆造假,騙取名利。此事被打假名師、中山大學副教授郭頤頓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新語絲”上公開揭露,震驚中外。夏紀梅的“名師”面紗終於被揭開;她得了“夏騙騙”的外號,“夏騙騙”成為2009年網路熱詞。

詩歌名稱

基本信息

題目:得失

作者:朗費羅

詩歌內容

得失 When I compare

(當我對比)

What I have lost with what I have gained,

(我所獲得與我所失掉)

What I have missed with what attained,

(我所錯過與我所達到)

Little room do I find for pride.

( 發現沒有什麼可誇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