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新解》

《易經新解》

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別是 《諸神的起源》 、 《易經新解》 、 《論語新解》 和 《老子新解》 ,本書為 《易經新解》 。

基本信息

作者: 何新

ISBN: 9787563918393

《易經新解》易經新解

頁數: 316
定價: 32.8
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7-10-1

簡介

中國古代經典著作近年大熱,其中尤以通俗解讀各種經典為當下學界趨之若鶩,一時間洛陽紙貴。螢屏坊間,觸目滔滔,冷眼望去,宛如一個 《學術評書》 大超市。事實上,無論 《論語》《孟子》《易經》《詩經》等儒家經典,還是 《老子》《莊子》道家經典,抑或 《史記》 、《三國志》等封建王朝正史;數千年來,解讀注釋之書,汗牛充棟,讀不勝讀。如何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在前人解讀的基礎上,對上述古代經典加以科學闡釋,發掘其內蘊,揭明其主旨,似乎更為緊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領域寬廣、觀點大膽新穎、見解深刻獨到而享譽學術界。
本叢書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別是 《諸神的起源》《易經新解》《論語新解》《老子新解》 ,本書為 《易經新解》 。本叢書其中有對古代經典的全新詮釋和簡明而又博贍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獨立思考和可貴創見。摒棄媚俗,拒絕平庸,振聾發聵,石破天驚,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貫宗旨,本叢書亦莫能外。如果讀者可以在本叢書中領略中國古代經典的千古真諦,感悟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

作者簡介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也是知名的政論家,並在研究之餘從事中國畫創作。一九四九年生於浙江,五歲遷居北京。青年時期曾從事農工、鑄工、教師等職業。 一九七九年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一九八○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何新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協會理事、全圍政協委現任職於全國政協,從事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 《何新政治經濟論集》《東方的復興》《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何新與西方記者談活錄》《藝術現象的文化社會闡釋》《龍:神話與真相》《何新集》《談龍》《中國文化史新論》《愛情與英雄》《反思與挑戰》《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等。譯著有《人性的探索》《人生論》《培根人生隨筆》《培根論人生 》 等。主編 《開放叢書》《中外文《論語新解》
作者:何新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1
《論語》是孔子生前與門人以及門人間的對話和言論彙編。《詩·毛傳》云:“論難曰語。”《漢書·藝文志》謂:“《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1}
《論語》 即孔子與弟子的討論語錄。《論語》一書,似淺實深。該書以語錄或對話體的形式,會聚了孔子關於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宗教等問題的重要觀點。其中對於“禮”、“德”、“仁”、“孝”的論點,後來成為兩千年中國政治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基石。
《論語》使人驚訝的,不僅是孔子所追求的仁善人格的崇高性,而且是其中所闡述的價值觀念的超越時代性。
關於《論語》一書的編撰者,並非成於一人。 《經典釋文·敘錄》 引鄭玄說,《論語》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緯書《論語崇爵讖》謂《論語》乃子夏等六十四人會撰。
夏曾佑謂:“七十子之儔,匯集夫子所言,以為《論語》。”“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凡二十篇。”
據《漢書·藝文志》記,西漢時曾流傳三種《論語》,篇數有所不同,即“魯論”二十篇,“齊論”二十二篇,“古論”二十一篇。 2
孔子始傳五經,其死之後,弟子散諸四方而傳其學。其大脈絡則有三:齊稷下之學②、魯闕里之學、魏西河之學。“齊論”為子張、荀子所傳。“魯論”為思孟所傳。“古論”即魏趙西河之學,則為卜商子夏所傳。三種 《論語》 傳承有自,在西漢時文學興盛,故以傳習“魯論”、“齊論”者居多。
西漢末期安昌侯張禹以“魯論”為主,採擇“齊論”,彙纂而成新版本《張侯論語》,即今本《論語》。
鄭玄以《張侯論語》為底本,作 《論語注》 ,遂成為東漢以後《論語》的通行本。 今本《論語》存20篇,計一萬二千七百餘字。每篇取篇首二或三字為篇名。
在歷代注本中,除鄭玄注本外,較為重要的還有魏何晏 《論語集解》 ,宋邢昺《論語註疏》,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清劉寶楠的 《論語正義》 ,近人楊樹達的《論語疏證》。猶以近人程樹德的《論語集釋》采輯宏富,用功尤勤。
3
20世紀中期楊伯峻所譯之現代語體 《論語》 較為著名。80年代以來,效顰者頗多。楊氏雖承近世大儒楊樹達之家學,但於訓詁學卻未精,故其書中誤解、失解、誤讀以至誤斷之句頗見其多。
在儒家之經典中,《論語》似是最易讀的一部。但有些難讀之點,兩千年以來一直仍是聚訟紛紜。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力求擇善而從。凡有未決,則斷以己意。試圖以此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詮釋譯本和既簡明而又較博瞻的考注。
何新 2002年12月4日於滬上
此書2003年初以《孔子論人生》之名第一次出版後,魯魚亥豕,存在不少失校及錯訛。因此作者作了重新審訂,註疏亦有增補。 2005年5月4日修訂於海上 {1} 《千百眼》《論語》 出閔子之手,文曰:“《論語》所記孔子與人問答,比及門弟子,皆斥其名,未有稱字者。雖顏、冉高弟,亦曰回、雍。至閔子獨雲子騫,終此書無指名。然則謂《論語》出於曾子、有子之門人,又安知不出於閔子之門人耶?觀所言閔子侍側之詞,與冉有、子貢、子路不同,亦可見矣。”
②齊貴族田常曾與孔子交往,好儒術,其執政齊國後曾重用孔子諸弟子如子貢、顏涿聚、宰我等。故田氏篡齊後,乃興起稷下之學,孟子、荀子都曾講學於稷下。荀子且三為稷下學主席祭酒。因而形成講述五經為主的齊派百家之學。化知識詞典》。
本叢書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別是 《諸神的起源》《易經新解》《論語新解》《老子新解》 ,其中有對古代經典的全新詮釋和簡明而又博贍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獨立思考和可貴創見。

書籍結構

孔子說:“治學而時時不斷加深理解,不是很令人喜悅么?朋友們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快樂么?即使人們不理解我,我也不鬱悶,這難道不正是君子么?”
《論語新解》 學而篇第一(1)
《論語新解》 學而篇第一(2)
《論語新解》 學而篇第一(3)
《論語新解》 學而篇第一(4)
《論語新解》 為政篇第二(1)
《論語新解》 為政篇第二(2)
《論語新解》 為政篇第二(3)
《論語新解》 為政篇第二(4)
《論語新解》 為政篇第二(5)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1)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2)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3)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4)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5)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6)
《論語新解》 八佾篇第三(7)
《論語新解》 第二部分
孔子說:“財富顯貴,是人人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就寧可不要。貧窮與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就寧可不擺脫。君子離開仁善,怎么能成就好名聲?君子即使吃一頓飯的短暫時間也不會背離於仁善。即使匆促急迫仍會如此,即使顛沛流離也仍會如此!”
《論語新解》 里仁篇第四(1)
《論語新解》 里仁篇第四(2)
《論語新解》 里仁篇第四(3)
《論語新解》 里仁篇第四(4)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1)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2)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3)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4)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5)
《論語新解》 公冶長篇第五(6)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1)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2)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3)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4)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5)
《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6)
《論語新解》 第三部分
孔子說:“聖人,我是不能見到了。能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是不能見到了。能見到走得遠的人,也就可以了。沒有而裝作有,空虛而裝作充實,窮困而裝作富有,那都是難以持久的。”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1)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2)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3)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4)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5)
《論語新解》 述而篇第七(6)
《論語新解》 泰伯篇第八(1)
《論語新解》 泰伯篇第八(2)
《論語新解》 泰伯篇第八(3)
《論語新解》 子罕篇第九(1)
《論語新解》 子罕篇第九(2)
《論語新解》 子罕篇第九(3)
《論語新解》 子罕篇第九(4)
《論語新解》 子罕篇第九(5)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1)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2)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3)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4)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5)
《論語新解》 鄉黨篇第十(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