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 》

《老子新解 》

何新著,是對《老子》這種經典名族的通俗解讀,觀點新穎獨特,令人耳目一新。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點擊查看大圖作者: 何新
出 版 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0-1 字數: 220000 版次: 1 頁數: 195 印刷時間: 2007/10/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3918386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經典著作近年大熱,其中尤以通俗解讀各種經典為當下學界趨之若鶩,一時間洛陽紙貴。螢屏坊間,觸目滔滔,冷眼望去,宛如一個《學術評書》大超市。事實上,無論 《論語》《孟子》《易經》 、《詩經》等儒家經典,還是 《老子》 、《莊子》 等道家經典,抑或 《史記 》《三國志》 等封建王朝正史;數千年來,解讀注釋之書,汗牛充棟,讀不勝讀。如何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在前人解讀的基礎上,對上述古代經典加以科學闡釋,發掘其內蘊,揭明其主旨,似乎更為緊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領域寬廣、觀點大膽新穎、見解深刻獨到而享譽學術界。
本叢書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別是《諸神的起源》、《易經新解》、《論語新解》和《老子新解》,本書為《老子新解》。本叢書其中有對古代經典的全新詮釋和簡明而又博贍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獨立思考和可貴創見。摒棄媚俗,拒絕平庸,振聾發聵,石破天驚,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貫宗旨,本叢書亦莫能外。如果讀者可以在本叢書中領略中國古代經典的千古真諦,感悟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

作者簡介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也是知名的政論家,並在研究之餘從事中國畫創作。一九四九年生於浙江,五歲遷居北京。青年時期曾從事農工、鑄工、教師等職業。
一九七九年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一九八○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何新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協會理事、全圍政協委現任職於全國政協,從事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何新政治經濟論集》、 《東方的復興》 、《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何新與西方記者談活錄》、《藝術現象的文化社會闡釋》、《龍:神話與真相》、 《何新集》 、《談龍》、《中國文化史新論》、《愛情與英雄》、《反思與挑戰》、《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等。譯著有《人性的探索》、《人生論》、《培根人生隨筆》、《培根論人生》等。主編《開放叢書》及《中外文化知識詞典》。

目錄

卷一 《道德經》新譯
 《道德經》原文與譯文對照
卷二 《道德經》詳解
卷三 老子考論
一、老子考
二、老學三論
1. 論“有”與“無”
2. 論無為
3. “道德”詁義
三、老子哲學中的活東西與死東西

引言

1. 老子一書源於口授
2. 《道德經》《德道經》
3. 道的二律背反
4.“道”的含義
5. 老子的治國之術
6. 老子的倫理哲學
7. 結語

書摘插圖

卷二 《道德經》 詳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①《說文》:“道,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此句中道字多見,義各不同。第一個“道”,名詞,天道,道理。第二個“道”,動詞,言說。道、兌音通。兌,曰也,說也。第三個“道”,名詞(義同第一字)。
在漢語中,道有四義:(1)天道;(2)道理;(3)道路;(4)言道(道說)。道之語源,一為動詞,引導;二為名詞,道路。
“常”字,帛書《老子》甲乙本均作“恆”。恆、常義通。虞翻 《易注》 :“恆,常也。”常有二義:(1)通尚,上也;(2)通長,不變日常,經常、恆常、永恆。《左傳》昭公二十主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服註:“常,久長也。”此二旬中“常”,亦釋作久常。
“悱常道”者,“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謂常”(《韓非子·解老》)。
老子所言“道”,以及後來道家、道教所言之“道”,初義皆非抽象之辭,乃指天道也。即宇宙之道,統率萬物之道。道乃是秩序與周期。 《古文尚書》 :“滿招損,謙受益,時(是)乃天道。”“天道福善而禍淫。”《易·傳》:“天道虧盈而益謙。”《春秋傳》:“天道多在西北。”《後漢書·桓譚傳》:“天道性命,聖人所難言。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左傳》昭公十八年:“天道遠,人道彌,灶焉知天道?”《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國語》:“天道賞善而罰淫。”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